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八题:香港发生地震的风险及对楼宇的影响
**********************

  以下为今日(六月二十四日)立法会会议上何钟泰议员的提问和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的书面答覆:

问题:

  据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兼地震专家表示,地震活动属「中低烈度区」的广东地区在未来10至30年内可能会发生修订麦加利地震列度表5至6级的地震。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 鉴於屋宇署已聘请顾问研究及评估香港发生地震的风险及对本地楼宇的影响,有关的报告是否已经完成及会否予以公布;该报告有否或会否包括内地的地震专家就本港邻近广东地区可能发生地震的相关意见及评估结果;

(二) 尽管本港学校及有关灾难紧急救援设施(例如消防局、医院及警署等建筑物)均具有御风能力,该等建筑物现时是否同样可以抵御地震;若是,它们能抵御什么强度的地震,以及它们抵御地震的能力是否比本港一般的较高建筑物的为低;及

(三) 鉴於去年四川汶川县的地震说明建筑物抵御地震能力的重要性,政府会否考虑提高学校及上述灾难紧急救援设施的抵御地震能力,以确保这些建筑物在地震时可作为临时庇护所及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在考虑是否提高这些建筑物的抵御地震能力时,除经济因素外,政府的主要考虑为何?

答覆:

主席:

  世界大部分的强烈地震都发生於地壳板块边缘。香港位於欧亚板块内,而并非处於板块边缘。著名的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主要板块接壤的地方,贯穿日本、台湾及菲律宾,香港距离这条活跃地震带颇远,最近的地方约600公里,因此,本港受地壳板块碰撞影响而发生大地震的机会比较微。另一方面,根据地质构造分析,香港的断层并不活跃,没有形成强烈地震的适当地质条件。香港及其邻近地区发生的地震可以在香港引起一般人感觉得到的震动,但造成严重破坏的机会比较微。事实上,自1905年香港天文台开始记录本港有感地震以来,香港曾有163次强度不等的有感地震,但并未引起任何伤亡。当中,本港录得的最高地震烈度为「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表」的六至七度,该有感地震发生於1918年,是由距离香港300多公里汕头附近发生的地震所引起。该地震令到少数本港以当时标准设计的建筑物的墙壁出现轻微损毁。此乃1905年以来唯一在香港引起损毁的地震。

  就问题的三部分,答覆如下:

(一) 屋宇署委聘顾问研究有关地震问题,主要目的是评估香港发生地震的风险及对本地楼宇的影响。有关顾问研究是根据国际认可的方法进行,范围包括分析本港及邻近地区的地震资料及纪录,其中包括大量发生於中国东南部的地震数据,以及参考由国内相关部门发布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香港地区楼宇需作抗震设计的烈度评估。整体研究已进入完成阶段,当局正小心整理及考虑研究结果,并将会谘询持分者的意见,以计划未来路向。 

(二) 顾问研究显示,一般而言,层数较少的建筑物可抵御地震的能力一般较层数较多的建筑物为低。学校及灾难紧急救援设施(例如消防局、医院及警署等建筑物)等的楼宇从1930年代开始已加入御风能力,而御风能力的标准亦不断与时并进,因此具有荷载抵御能力及抵御地震能力。假若邻近地区发生强烈地震而引致本港地震烈度达「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表」七度时,这些楼宇基本上仍然是安全及不会受到严重损毁。屋宇署的顾问研究亦认同上述的论点,即本港大部分现时的楼宇,在遇到香港一般可能发生地震的情况,基本上是安全的。

(三) 如答覆的第一部分所述,在研究未来路向时,政府会以公众安全及社会需要为首要考虑,研究是否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及灾难紧急救援设施(例如消防局、医院及警署等建筑物)的抵御地震能力。



2009年6月24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4时31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