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在策发会会议后会见传媒的开场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为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刘兆佳教授,在今日(六月十八日)策略发展委员会(策发会)第七次会议后,会见传媒时的开场发言:

  今日策发会主要讨论六大产业的问题,如何利用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及规划纲要,和未来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契机去推动。太具体的我就不谈了,只讲几个重点,所有发言的委员都支持政府积极推动六大产业发展,这六大产业可以发挥香港的优势,并可以趁这个珠三角纲要的机会,通过争取广东省先行先试,令我们六大产业可以借助内地市场开放,来到得以发展。策发会会议展开以来,很少见到有一次讨论全部人有共识,即无人反对政府要发展六大产业。究竟政府应怎样做呢?当然有不同想法,但观点并无大分歧。其中一点就认为,政府应扮演积极的角色,争取同内地的有关当局磋商,开放市场给我们这六大产业。最重要包括,减少产业从业员进入珠三角的门槛,即尽量方便他们进入,特别是在CEPA方面可否尽量加以扩充,来方便他们进入。例如我们跟内地之间就有关产业的认证、标准、资格互认、专业上的承认这些方面,令我们的从业员更容易进入内地。举两个具体例子,内地是否可以承认香港的环境评估所用方法与标准呢?假设香港的大学可於内地单独办学,其学位可否得到承认呢?就是这些东西了。

  第二点是,政府应该推动内地有关当局除了与特区政府沟通之外,是否能多与香港有关业界,包括企业、那些行业、商会与组织沟通。始终我们与内地的架构、制度不同,即内地政府同意做一件事,就可以推动业界去做。香港因基本上以市场运作为主,很多时香港政府与内地达成什么协议,都需要业界配合。如内地政府能加强与我们的业界、民间团体多些沟通,会对於推动珠三角的合作,特别是粤港合作,会相当有利。变了并非只是单轨,即单是政府与政府沟通,而是内地政府与香港的业界、香港的民间团体也可以沟通。这方面的渠道不太多,这些渠道可能也需要特区政府开拓。

  委员亦同意,政府在推动产业发展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土地供应、税务优惠、资金投入、人才培训、政策和法规的制定等各种各样手段去推动这些产业发展。尤其是在环保产业方面,委员认为政府的角色更加吃重,因为政府有责任去通过法例、政策和政府行为去推动市场出现,如没有上述这些条件,市场跟本不会出现,对於政府在经济发展方面的角色大家认为应为更加加重,与过去一般看法出现有些分别。

  另一点就是,在推动六大产业发展过程当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吸引私人投资。例如在推动教育产业或医疗产业,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就是要吸引私立大学或私立医院的成立。这些私立大学或私立医院还可能吸引外资来参与,不一定完全依靠本地资本。如果做到那样,就不能单纯依靠私人自行投资这么简单。有些委员认为,如果政府的角色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应多些探讨一下公私营合作的问题。他们提到PPP, 即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因为很多时候,政府若不参与,私人也不会来投资。但政府和私人共同参与时,又要厘清很多问题,包括大家的职权分工又如何呢?收益分配又如何呢?知识产权方面又如何分配?利益又如何厘定?尤其是最重要的一项,是在概念上要突破过分恐惧被指责「官商勾结」这种心理障碍。有委员认为「官商勾结」这种指控已经相当程度地影响了公私营合作的进行,令到有很多需要公私营合作才可以推动的项目结果推动不了。委员认为在这方面不是无须要顾虑到有人会作出这类指控,但亦在肯定要面对这些指控的同时,如何可以做到公平公正、透明度高、权责分清、分工清楚、利益分配清楚,在这样的情况底下来推动公私营合作的发展,否则的话很多这些六大产业会很难上马。例如,很简单,即使愿意提供土地优惠,都会涉及公私营合作,那如何令到在尊重市场的同时又能做到公平公正,又能达致双赢的局面?这就需要政府小心处理问题了。

  大体上来说,我认为以上就是比较重点的、比较一般性、原则性的问题。六个产业各自的建议我就不谈了,因为都太具体。



2009年6月18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20时50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