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就「促进港深合作」议案辩论的回应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为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林瑞麟今日(六月十七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回应「促进深港合作」议案辩论时的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今天这项动议辩论,有超过二十位议员发言,有九项修订,涉及起码十个八个政策范畴。我会尽量精简回应,但相信需要用多一点时间。

  香港是福地。在七十年代末期,正当香港的房地产价格和薪金上升,制造业成本相对变得昂贵时,内地实行「四个现代化」和改革开放,以致在过去三十年,香港可以积极参与内地沿海地区的工业化。时至今天,当这工业化过程已基本完成时,就正正是广东省和其他省份需要把第二产业优化、把第三产业发展,因此香港又有新的机遇。

  这个新机遇就是我们可以在内地拓展服务行业。中央的政策,不论是透过CEPA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方向已经明确;省、市政府亦非常积极,深圳市政府亦订出其纲要文件。所以,在进一步发展深港合作、粤港合作方面,香港与内地省、市政府的利益是吻合的;两地社会、企业和人民的利益也是吻合的。

  回应黄毓民议员,他问到底是伙伴、是合作抑或是竞争呢?是每样元素都有。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完结到今天,香港在过去数十年的成功之处,就是不怕竞争。竞争可以是相辅相成的,竞争亦带给我们新的机遇。我们正正就是要抓紧这机遇,在内地大力拓展香港的服务行业。

  回应陈鉴林议员,在各种服务行业当中,金融业是「重中之重」。我们要继续拓展香港作为国际贸易、航运、金融中心,三方面我们都看重,但作为金融中心则是「重中之重」。

  陈伟业议员很关心政府内部的分工,我可以告诉各位议员,今天是政务司司长办公室决定由我代表特区政府回应这次辩论,因为我与局内的同事负责统筹对内地事务方面的工作。

  首先,我讲一讲大型基建方面的工作。刘秀成议员很关心今后的规划会如何做,梁君彦议员特别提到深圳与香港之间的铁路发展。近日,我们前往珠三角和泛珠地区开会,看到内地非常看重和重他们的铁路网络发展。这方面香港亦有推动。我们希望广深港的高速铁路可以在二○○九年年底前动工,在建成后,由西九龙往广州只需四十八分钟,往武汉是五小时,往上海是八小时,往北京是十小时。我们亦正推动港深之间的机场铁路,研究已基本完成,现正作进一步的评估。

  口岸方面,我们亦会大力发展。我们在莲塘发展新的口岸,可以把香港、福建和粤东接连得更好。我们的口岸发展是很重要的,在「天下第一关」的人、货、资金、讯息流是需要发展和管理完善的口岸。所以入境事务处会灵活配备人手。现时新的深圳关口岸和落马洲支线管制站,平日每天分别有四万四千人次和六万二千人次使用,这些口岸一直都在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大家非常关心我们如何协助港商,以及在内地是否可以开设更多办事处。驻粤办每周五都会发放《驻粤办通讯》,向港商发放有关在内地做生意和投资方面的信息。在过去一段日子我们亦与中央及省、市政府商讨如何协助港商、港资企业拓展内销市场。贸易发展局亦有在内地不同的城市举办展销活动,协助香港企业面向内地的消费者,提升品牌和知名度,以及测试产品的市场反应。我们在五月刚在武汉举行了「香港时尚购物展」,反应不错,有超过三十万人次入场,展出了接近三百个香港品牌;这是其中一个例子。

  刘江华议员建议我们设立机遇办事处。香港需要在珠三角扩阔腹地和扩大市场,自二○○二年起投资推广署与大珠三角地区十个省市在全球三十九个城市举办了超过五十场的活动,亦接触了超过二万名当地的企业代表。在深圳方面,我们亦与他们有十三次的共同外访,最近的是在六月一日於美国纽约举行关於金融服务的推介会。

  机遇是我们一定会掌握的,亦会考虑如何去强化我们的编制和人手的配备来掌握这些投资机会,为香港拓展业务。

  张宇人议员特别提到我们是否会成立驻深办──驻深圳办事处。我们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共有四个办事处,我们会努力善用现有资源,亦会因应情况的发展和服务的需求考虑增设办事处,至於是否设在深圳,这要将来才会知道。

  我也想和大家谈谈CEPA的发展。内地与香港在今年五月签订的CEPA补充协议六涵盖二十九项新开放的措施,当中包括八项在广东省和一项在深圳市可以「先行先试」,有关的措施可以在十月一日落实。

  陈茂波议员特别关心会计、工程、测量等服务是否可以在内地进一步拓展。我可以告诉陈议员及各位议员,特区政府非常看重各个服务行业以及专业服务可以在内地继续推广;我们会继续争取。

  文化、创意方面,新成立的创意专责办公室的其中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拓展内地市场。在今年七月开始,贸发局会在广东省,在深圳、广州、东莞、佛山和中山五个城市举办了一系列的讲座和展览。

  在文化艺术方面,广东省的文化厅和澳门特区的文化局与香港特区政府签订了《粤港澳文化交流合作发展规划2009-2013》的文件。

  在科技合作方面,是叶刘淑仪议员非常关心的。我可以向大家特别谈谈的,是我们已订定「深港创新圈」未来三年的行动计划,合作单位将会包括相关的政府部门、大学、科研机构,以及民间组织。

  有议员特别关心我们在内地同城化的过程中,是否可以减低电话漫游的成本。本地的电讯营办商为了争取市场,已积极向客户就漫游服务提供一些「优惠套餐」;亦有多个电讯营办商推出类似传统漫游的服务,例如「一卡两号」、「飞线漫游」等。我相信假以时日,我们与内地的电讯行业是可以更紧密合作。

  张宇人议员特别提到医疗合作。根据CEPA补充协议五,香港的专业医疗人员可以在广东省以独资、合资或合作形式设立门诊部。门诊部没有最低投资总额的限制,而有关项目的审批亦是交由省徖生行政部门直接处理,比较快捷。

  在金融服务方面,我想特别提一提,根据CEPA补充协议六,例如有关内地注册税务师资格考试的部分科目今后会有免试安排,将有助香港的会计师考取内地的专业资格。

  在CEPA补充协议六中,我们亦获准在广东省「先行先试」,例如银行业可以「异地支行」,而证券业可以「允许两地合组证券投资谘询公司」等,这些工作我们会积极推动。

  陈健波议员特别提到我们要继续为香港的保险行业拓展新的机遇和领域。就此方面,我们当然会继续努力。

  就两地交易所是否可以作进一步合作,大家表达了颇多意见。虽然香港的交易所与内地的交易所有着共同的利益,我们是会加强合作的,但基於「一国两制」的原则,加上香港与内地市场的结构和取向依然有许多不同之处,而人民币自由兑换目前仍受限制,所以现阶段并非香港和深圳股票交易所合并的理想时刻。但在此大原则下,我们会寻求进一步的合作。

  大家提到「八达通」,我可以告诉大家,深圳市已安装了三十部读卡器。香港居民可以利用「八达通」在深圳消费,在二○○九年第一季已有三万六千宗这类消费。

  至於「深圳通」和「八达通」的互联互通,仍有很多技术和商业问题,如有关系统标准和各方面需要考虑。

  接,我想谈谈环保的工作。

  在《纲要》下,我们会共同构建『绿色大珠三角地区优质生活圈』。就此,我想谈几点我们环保部门近日努力推动的措施,例如落实「深圳湾水污染控制联合实施方案」、「大鹏湾水质区域控制策略」;开展《深圳河污染底泥治理策略合作研究》;和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空气质素管理计划》等防治措施。

  我亦想向大家提提,香港特区政府和深圳市政府在二○○八年五月与杜邦公司共同策动,设立太阳能研究及产业平台。这是个重要项目,亦标志我们此后在内地可以如何推动环保工作和行业的发展。
 
  今天有不少议员提及深圳前海地区。我们确实意识到前海地区是个重要的发展机遇。这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更会成为一个集城际轨道、城市轨道、常规公交以及计程车等等接驳的交通枢纽。

  有见及此,特区政府计划在前海设港深机场轨道联络线站,以扩大乘客群。我们亦会继续与深圳有关方面商讨在前海站的通关安排,包括行李托运等。此外,特区政府会与深圳方面研究如何好好利用前海,落实并推动成为一个现代服务业示范区。

  今天亦有议员提及落马州河套地区。就河套地区方面,政府的方向是预备发展高等教育,配以高新科技研发和文化创意产业用途。我们亦已收到本地数所大学就河套地区发展工作的建议书。

  关於大学方面,《纲要》是支持港澳的名牌高校在珠三角发展教育服务的。其中一点是,到底这些教育机构是否可以独家经营内地这些单位。就此,政府需要与中央及省单位继续商讨。

  在总结时,我希望进一步回应几位议员的意见。何俊仁议员特别提到希望今后可以定期与深圳市政府的官员交流。主席,你最近在五月率领了两个事务委员会到广东省访问;在去年七月,各位议员亦到了四川省访问。你一定十分清楚,交流对两地互相理解及推动工作是十分有帮助的,但交流并不一定要定期进行。总体上,政府是会继续推动的。

  何秀兰议员十分重深港合作及内地合作的透明度。我可以向何议员及各位议员说,政府在处理内地事务上,不论是粤港合作、深港合作或泛珠合作,对这些区域性的合作工作都是高度透明的,因为这些工作很多牵涉社会、经济及民生的政策,我们很需要社会上的企业及不同团体的积极参与。因此,透明度是必然的,这是推动工作得以同一步伐进行的重要元素。

  汤家骅议员及吴霭仪议员特别强调法治的重要性。汤议员强调当港资企业及港人在内地遇到困难时,应该提供法律方面的协助。对於所有牵涉香港的企业、团体及市民的求助个案,政制及内地事务局以及四个驻内地办事处会积极跟进。

  我们亦很高兴有机会在广东省与工联会合作,我们提供一些资源让他们开展提供法律方面的意见。这是个好的开始,我们希望今后可以继续拓展。但根本的原则是,香港的法援服务是不会在内地拓展的,不过我可以向吴霭仪议员及各位议员说,在「一国两制」下,两地在经济上可以加强合作,在服务及市场方面可以融合,但「一国两制」的根本原则及中央对香港成立特区的基本方针政策是不会改变的。

  在过去十二年,我们看到一个重点,就是香港与内地已逐渐脱离九七回归前的那一套思维。从前有些人的思维是,深圳河以北,正如刘(秀成)教授所说,与香港是互不相关的,因为有一套思维认为要保护香港的「高度自治」,香港内部要决定如何规划自己的发展,所以这些长远的规划最好互不相干。但过去十二年的经验是怎样?就是香港与内地可以走得近一些;可以有多些合作:我们可以有CEPA,可以有《纲要》这些重大政策。在这些重大政策的框架内,与内地的中央部委和省、市政府加强合作,可以强化香港「一国两制」、「高度自治」和「港人治港」的一套安排,因为这些安排给予香港进一步有新的发展空间。香港除了参与内地的工业化过程,我们现在的参与是更上层楼。拓展服务业的工作正是靠这些重大的政策,靠我们自己努力认识内地的发展,以及靠特区政府与中央、省、市政府打通这些政策的经脉,提供有利的环境让香港的企业、专业人士以及个体户在内地发展。

  所以,我对各位议员的回应是,我们不要错误理解一些对香港有利的政策,把政策「灰化」,其实这些是很积极、对香港很有用的发展机遇。香港现在需要为参与内地改革开放发展的第二个三十年做好准备。今天我们提到的深港合作是很关键的,时刻亦刚好:既已有《纲要》,中央、省、市政府亦已准备好,欢迎香港进一步投入这方面的发展和工作。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这机遇,为香港发展超越七百万人口的市场,先到珠三角五千多万人口的市场,继而发展泛珠三角超过四亿人口的市场。虽然我们与深圳有一河之隔,但这是个重要的基地,让我们可以进一步向内地市场出发。

  主席,我谨此陈辞,多谢。



2009年6月17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3时04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