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行政长官曾荫权在香港外国记者会午餐会的致辞摘要(附图/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长官曾荫权今午(六月十五日)在香港外国记者会午餐会的致辞摘要(译文):

  说香港因为外国传媒的进驻而显得更美好,并不算言过其实。香港有外国记者会,就令这说法更为有力。我们希望香港继续发展成为区内的传媒中心,让新闻、思想和资讯自由流通,不受约束。事实上,新闻自由正正是香港的重要优势,是社会各界极为珍视的特质,也是香港更具全球竞争力的要素。

  香港致力保护文物,活化善用旧建筑,也令香港更受人喜爱。我们现在身处的建筑物,正是以上佳状态保存下来,成为城中的创意艺术中心。

  适逢外国记者会钻禧志庆,我想藉此机会谈谈应该怎样好好保存历史,流传后世。

  我知道有些人认为政府在这方面做得不够。某个程度来说,以往确实做得不够。我们过往的确没有设法保护文物、或以创意方式善用历史建筑物。事实上,不少漂亮的建筑已在五、六十年代被拆卸。

  到了今天,我们可以说,在保护历史建筑方面,特区政府已带领香港进入新阶段。让我从最近的发展开始说起。

  旧天星码头在二零零六年年底拆卸引发一轮怀旧热潮,各界议论纷纷,很多人对文化保育作出一番省思。

  对於香港的发展模式,以及在满足现代都市需要的同时,怎样兼顾市民对保存历史建筑日渐殷切的期望,我和我的管治团队都作出了深切的反思。市民热烈表达了意见,政府自当细心聆听,并且作出行动。

  因此,我在过去两年发表的《施政报告》中,强调要采用「进步发展观」,当中的要素,包括以活化历史建筑来带动社区发展。

  几十年来,我们全速兴建大厦、道路、桥梁和隧道。对当时的香港来说,这都适当不过。没有巨额投资这些基础建设,香港便不会是今天的国际都会。

  过去,不会有很多人反对政府推展公共房屋计划,发展新市镇,建设整洁高效的集体运输系统,开拓机场核心计划。今天,我相信市民都不会质疑是否有需要在中环海港发展世界级的综合海滨区,尽量善用西九龙文化区,在启德辟建新型绿化社区,或者活化观塘区等。

  然而,当香港这个现代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时,市民一定会停下来问:「我们的发展是否过了头?」、「为兴建另一幢高楼大厦而牺牲这么多,是否值得?」,或者「我们应否多做一些保护历史建筑的工作?」。转捩点在二零零六年年底和二零零七年年初出现了。这就是过去塑造未来。

  现在,让我谈谈「过去」的未来。

  我在二零零七年发表《施政报告》名为「香港新方向」,反映了我们发展优质城市、优质生活的新取向。我们清楚听到香港市民热切期望政府多做保护、保存、活化和再利用历史建筑的工作。

  过去18个月,得力於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和她的同事努力不懈,使我们的保育工作取得优异成绩。

  我们采用全面整合的新方法,当中包含了政策制定、伙伴合作、务实态度和工作热诚。还有政府的稳固财务承担,确保具备所需资源付诸实行,取得实质成果。

  自二零零八年一月以来,我们规定所有工程项目必须强制进行文物影响评估。文物保育专员办事处在二零零八年四月成立,我们更首次订出清明确的文物保护政策。

  通过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我们更主动寻找崭新方法,善用空置文物。这项计划可让非牟利机构申请活化再利用政府历史建筑,开办社会企业。

  这项计划得到政府的强大财力支持,包括只向机构收取象征式租金,或者提供一次过拨款以作大型翻新工程,以及提供非经常拨款以应付开业需求。我们已为这项计划初步拨款港币15亿元。

  首批纳入计划的建筑申请反应热烈,令人鼓舞──七幢建筑物共收到114宗申请。这些建筑物将会活化再利用,成为精品酒店、中国当代艺术学院、国际青年旅舍、传统中医药保健中心、旅游及中国文化中心暨博物馆,以及艺术设计学院。这些项目会为建筑物和邻近社区注入新生命和活力,同时丰富我们的文化和旅游资产。

  第二批共五幢历史建筑,亦将很快推出。这批建筑分别是旧大埔警署、前粉岭裁判法院、湾仔蓝屋建筑群、沙田王屋村古屋和九龙城石屋。

  我们的新文物保育政策,力求在保护历史建筑与尊重私有产权之间,取得平衡。政府认同有需要提供适当经济诱因,以鼓励私人业主保存所拥有的历史建筑。

  景贤里便是一个好例子。我们通个一个非原址换地方案,把景贤里这古迹保存下来。根据这个方案,政府把毗邻一幅面积和发展参数相若的土地拨归业主,而业主则须按古物古迹办事处(古迹办)规定的高标准把景贤里修复,然后把全址交还政府保存和活化。修复工程第一阶段已经完成,而最后阶段可望在二零一零年年底前完成。我们会确保修复后的大宅可开放予市民和游客参观,让他们认识这古迹的历史和建筑特色。

  另一个好例子是位於薄扶林道的私人住宅Jessville,这幢大宅属於三级历史建筑。本月初,城市规划委员会通过由大宅业主提出的寓发展於保育的计划。通过这项计划,我们得以保存这幢历史大宅,同时容许公众入内参观部分地方。

  今年二月,专家小组联同古迹办完成全港1,444幢一九五零年前落成建筑物的文物价值评估,以认定具文物价值的建筑。这是历来最全面、最专业的历史建筑评估工作。

  古迹办已把评估结果和建议评级呈交古物谘询委员会(古谘会)考虑。建议评为一级至三级的历史建筑倍增,而每个级别的历史建筑数量也见增加。

  古谘会即将就这些建议完成为期四个月的公众谘询,并尽可能在年底前确定所有评级。顺带一提,外国记者会会址也获建议提升至一级历史建筑,也就是说,只是一步之遥,这幢大楼便会成为法定古迹。

  我们也明白,政府或有需要向历史建筑的业主提供资助。因此,我们推出计划,为业主提供特别资助金进行维修工程。每宗申请的资助金额最近提升至100万元。

  鼓励公众参与对保育和再利用文物工作非常重要。我们致力举办教育活动,加麹市民的保育意识。我鼓励各位浏览网页www.heritage.gov.hk,并提出意见。

  今年,我们特别以青少年和学生为对象,帮助他们多认识香港历史,多欣赏本地文物古迹。前天,即六月十三日,我们刚刚庆祝国家文化遗产日。当日,市民可享优惠,免费邮寄一系列由本地学生绘画的历史建筑明信片。我手上也有一些明信片,可以送给大家。

  外国记者会和毗邻的艺穗会会址是活化再利用历史建筑的上佳例子。这里的确位於历史文物径的中心,由香港公园旧三军司令官邸一直伸延至永利街,离消闲热点苏豪区仅1.5公里,脚程也只会稍为长一点。

  中区旧建筑林立,大家可以欣赏到政府和有关业主一向致力保护的香港历史建筑──圣约翰座堂、梅夫人妇女会主楼、前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香港礼宾府、马路对面由香港圣公会进行活化计划的会督府,还有文武庙、甘堂第和旧病理学院,以及位置高一点的坚道天主教总堂和犹太教莉亚堂,这两建筑物更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项。

  数年后,约18亿元的旧中区警署建筑群活化计划可望完成。相信香港赛马会定必不负众望,以一贯的优异水平,把这建筑群活化为耀目的新地标,为本区增添活力和商机。

  我们也决定保护前中央书院遗址。那里适合改作教育、创意工业、文化和旅游设施等多种用途,也甚有潜力与中、上环其他地点组成另一个历史文物群。

  我们会与市区重建局紧密合作,优化士丹顿街永利街项目的设计,凸显那一带的街道特色和历史意义。

  在结束之前,我想与各位分享一些儿时回忆,让大家了解一下我所保存的历史。

  童年时,这附近就是我的后花园。我家兄弟经常与玩伴走到牛奶公司旧仓库,看那些孔武有力的工人沿云咸街斜斜的石级,把大大的冰块一直拖运至皇后大道。我们一直渴望有机会骑上这些冰块一直沿斜路滑下,那将会非常有趣!

  先父在中区警署工作的日子,我不时在他值班时走上去看他。那时走廊的鬼古特别多,晚上父子俩又可间中观赏那些为警务人员而设的电影。当年,荷李活道经常有功夫表演,还有相士和“讲故佬”摆档。我又爱在文武庙打乒乓球,球桌时租需一元,在当时来说绝不便宜啊!我们一家人住在当时的已婚警察宿舍,直至一九六九年我因为结婚而迁出。我在那里居住了接近二十年。

  看见今日外国记者会和艺穗会会址能够保持一八九零年代落成时的完好外貌,实在感到十分欣慰。这幢建筑物多年来保存得宜,大可作为本港活化再利用文物建筑的典范。

  正如我先前所说,香港的文物保护工作已有全新的开始。过去18个月,我们在多方面迅速行动达至市民的期望。我们推行新的文物政策、新的制度框架,让社会大众更清楚知道我们怎样保护和活化历史建筑。我们拨出巨额款项落实保育政策和活化工程。我们采取行动保护残危楼宇,活化旧建筑。我们以热诚而讲求实际的态度勉力推动文物保育工作,因为我们知道,这是市民对我们的期望。香港是我家,是我长大的地方。我肩负使命,必须保护、修复和再利用本港的历史建筑,使流传后世。

  多谢各位。



2009年6月15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16时46分

图片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