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署理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就「推动研究及发展」议案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为署理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今日(六月三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推动研究及发展」议案的总结发言全文(只有中文):

主席:

  今天议员对政府与各界合作推动香港的研究及发展工作,提出了很多意见,我非常感谢。政府现正研究香港未来的发展策略,我们会向经济机遇委员会(经机会)反映这些宝贵的意见,协助他们制订新的措施。

  政府明白研发的重要性。在五十年代,香港只是一个细小的转口港,今日已跃身成为国际金融、旅游和物流中心。香港人努力不懈、不断创新的精神,是香港取得成功的主要动力。这种创新精神来之不易,必须透过不断研发,经历无数次的尝试、失败和改进,才能取得成果。由此可见,创新是经济转型成功的关键,研发则是支持创新的基本元素。

  我非常感谢潘佩妤议员今天提出这项议案。他清楚指出建立稳固的研发基础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产业的关键。经机会现正研究如何发展香港六大优势产业,并制订发展策略。

  政府在制订策略时,非常重视研究工作。中央政策组不时进行重要的社会、政治及经济政策研究,尤其是涉及跨局的政策研究。各政策局和部门亦会持续进行研究工作,以协助制订政策、提升管理及改善服务。

  以本局为例,我们其中一项工作,是透过创新和科技发展,引领香港成为以知识为本的世界级经济体系。研发是创新和科技发展的基础,但过程是十分漫长而复杂,包括上游的学术研究,以至中游和下游的应用研究。要清楚了解和好好利用这三种研究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才能令香港从中得益。

  创新及科技督导委员会由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担任主席,负责制定和检讨创新科技的政策和计划,当中包括支持应用科研的政策,以确保各界能妥善协调,并充分发挥协同作用。该委员会的成员包括大学、科研机构和业界的翘楚。

  在推动学术研发方面,其实本港大部分的研发工作均由高等院校进行。我们的高等院校在国际享负盛名,在上月公布的亚洲大学排名榜上,香港有三所大学位列前五名,实在值得大家引以为傲。

  本港大学的科研活动主要由公帑资助。研究资助局(研资局)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辖下的机构,负责建立竞争机制,以分配研究补助金,促进高等院校研究风气。在2008-09年度,研资局向高等院校拨款5.12亿元,资助888个科研项目。此外,亦为12个需要特殊设备或设施的科研项目,提供大约6,000万元资助。由2005-06年度开始,中央政策组每年拨款2,000万元,支援高等院校就公共政策进行政策研究。

  为了进一步支持学术研究,政府在本年1月成立180亿元的研究基金。研究基金的投资收入,将会注入研究补助金内,并为主题研究提供资助。这项措施希望提升本港的研究能力,吸引科研人员和人才来港升学或从事科研活动。由2010-11学年开始,预计该基金每年提供约7亿元,资助各类科研项目。

  虽然大学的科研活动以学术为主,不能直接满足市场需要,但这些基本研究可提升经济体系的科研实力,培训科学家和工程师,并带来具商业潜力的研发成果。不过,要令学术研究为经济发展带来直接贡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希望议员能够明白,虽然科研是创新的基础,但全球各国都面对一个共同的经验,就是研发的过程可能非常漫长,需要投放大量人力物力,但只有小部份计划能够成功找到突破。因此,研发工作一定涉及风险和不明朗因素。

  即使研发计划成功,亦须经过技术转移和商品化的考验,才能成功打进商业市场,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成功的例子虽属少数,但研发成功并能商品化的项目,可能会为我们带来巨大的商机。我提出这些事实,不是代表我们会因此而减少对研发工作的投资,而是希望议员和社会人士对研发项目的特质、所需的资源投入,以及这些项目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至於谭伟豪议员希望政府讲述除在了学术研究方面,政府在应用研发方面的工作。过往几年,本港在创新科技范畴取得显著成就,最广为人知的相信是八达通系统。八达通系统是其中一个最早以无线射频识别系统运作的,起初只有公共交通系统采用,其后扩展至现金付款、物业管理和学校行政等领域。目前有超过1,800万张八达通卡在市面流通。此项技术得到国际高度评价,不少外国城市均开发了类似八达通的系统,例如伦敦、阿姆斯特丹和迪拜等。

  将意念商品化主要是企业家的工作,但政府在背后亦作出了不少努力,并透过四种途径来推动创新科技的发展:第一是建立世界级的科技基础设施;第二是资助应用研发项目;第三是推广创新文化;以及第四是加强与内地的科技合作。谭伟豪议员亦希望我们详细解释这些应用研发方面的工作,现在容许我介绍政府於这四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建立世界级的科技基础设施。为了缩窄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距离,第一步是设立科研机构。2001年,我们成立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该院目前聘用400多名科学家,专门从事资讯及通讯技术的研究。2006年,政府又成立了四所研发中心,就汽车零部件、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纺织品及服装、纳米科技等范畴,进行研究和商品化工作。这些中心成为学术界及业界之间的桥梁,协助相关产业开发所需的技术。每间中心所进行的研发项目须取得业界的赞助,确保项目具有市场潜力。截至2008年年底,各中心已进行超过300个项目。由於大部分项目会在未来两年完成,中心会投放更多资源於技术转移方面。

  第二步是建设科学园。梁家杰议员应该知道,其实香港科学园除了有现代化的设备外,还提供先进的实验室和科研设施,为租户提供市场推广和建立联系网络的机会,协助推广创新科技。目前,大约有260间本地及海外的科研机构和科技公司落户科学园,每年营业额为600至700亿港元,并为本地提供了6,000多个科技相关职位。为了配合长远发展,我们正积极探讨发展科学园第三期的可能性,务求能够把握新的机遇。

  科技园公司目前有三个工业恏,分别位於大埔、元朗和将军澳,为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公司提供建厂的土地。为了善用工业恏的土地,并加强其经济效益,科技园公司正研究将工业恏活化和重新定位,以期发挥更大的功能。有关研究将於本年年底前完成。

  在推广应用研发工作的第二方面是资助应用研发项目。多位议员亦提出资金对研发工作最为重要。我们明白到科研机构要取得私营公司的赞助,其实并不容易。因此,政府於1999年成立50亿元的创新及科技基金,希望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该基金已为超过1,400个应用研发项目提供资助,协助大学、科研机构和业界在多个技术范畴进行研发工作,总资助额近40亿元;当中约3亿元的拨款,用作资助近300个小型企业研究资助计划的项目,协助小型公司提升科技水平。

  另一方面,创新及科技基金亦创造研发职位。实习研究员计划为基金已批准的研发项目提供额外资助,让每个项目最多可以雇用两名实习研究员,参与研发工作。今年,我们扩大了计划的范围,将实习期延长,又提高实习研究员的薪津额,吸引更多本地毕业生从事科研工作。

  第三方面的工作是推广创新文化。为了令科技能够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提高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政府已推出多项宣传及推广活动,例如在创新科技节期间,我们在科学园和本港多个地点举办一系列展览、路演、研讨会和工作坊,让市民亲身体验创新科技的魅力。去年有接近10万人参与这项活动。

  此外,我们亦和其他机构合办了多项活动,藉以培育创意无穷的青年人才。去年10月,我们推出了一辑10集的「创新战队」,介绍创新、科技和设计对日常生活以至香港未来的重要性。这个电视节目深受观众欢迎,平均收看人数接近100万。我们更在今年3月至7月举办「创新战队」科学讲座,让青少年与专家面对面一起探讨科学议题。

  在教育方面,教育局对推动科技学习极为重视。香港的学校课程除了为学生奠定稳固的科学基础外,还透过各种本地及国际学习活动,令学生有充分机会探索科技,培养创意和创新精神。

  第四项工作是加强与内地合作。陈鉴林议员和陈茂波议员都十分关心政府如何推动与内地在创新科技方面的合作。内地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雄厚的科研实力,加上香港在应用科研和商品化方面的丰富经验,一定能令两地的经济蓬勃发展。

  我们与国家科学技术部成立的「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委员会」是两地成立的最高层次组织,负责研究两地的整体科技合作。

  政府亦透过「粤港高新技术合作专责小组」,与广东省建立紧密的工作关系。我们於2004年推出「粤港科技合作资助计划」,鼓励两地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自计划推出以来,两地已资助了超过850个项目,总资助额达19.1亿元,项目涉及多个科技范畴,包括资讯及通讯技术、纳米科技及先进材料、生物科技、环境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等。

  2007年,我们与深圳市成立「深港创新圈 」,协助双方分享人才及资源,鼓励两地的科研机构加强合作。今年3月,美国的杜邦公司,刚才多位议员也提到,於香港的科学园成立光伏电全球业务总部及研发中心,并於深圳成立制造基地,成为创新圈的首个重大项目。这个项目有助促进太阳能在泛珠三角地区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希望深港合作模式,能吸引更多高质素的海外企业前来进行科研和生产活动。

  为了进一步整合深港两地的资源优势,两地政府於本年3月通过一份「三年行动计划」,在生物医学、集成电路、无线射频识别、太阳能和工业设计等范畴进行二十四项合作项目,使香港和深圳有更深入和全面的科技合作和交流。

  为了让本港大学能参加国家的重点科研项目,我们积极协助本港大学的研究所与国内大学的实验室合组国家重点伙伴实验室。目前已有五间本港大学的实验所成功参与,我们正与国家科学技术部处理新一批的申请,希望在短期内公布结果。

  在协助制定国家标准方面,政府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鼓励香港企业及科研机构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工作,令香港专家能更掌握国家在有关技术方面的发展,并为业界开拓内地市场。我们正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商讨鼓励业界参与的方法。

  主席,以上是学术研发和应用研发的发展。议员亦提出很多其他建议关於加强研发工作以及支援科技发展方面,其实大部分的建议政府亦已经实施,至於一些新建议,我希望在此作出回应。

  梁君彦议员和林建锋议员也十分关心引入人才。在培养研发人才方面,我们会以培育本地人才为先的前题下,欢迎内地和海外的人才来港,充实香港的科研队伍。海外研发人才无论希望短期或长期留港发展,本港的入境政策都能够配合。输入内地人才计划是香港吸纳内地精英的主要渠道,而非本地大学毕业生只要具备香港没有的特殊技能、知识或经验,便能根据一般就业政策申请留港工作。

  林建锋议员和刘秀成议员十分关心河套区的发展。在这方面,深港双方同意河套区以发展高等教育为主,并加入高新科技研发设施和创意产业。深港双方会尽快开展规划和工程研究工作。至於位於元朗和北区的新发展区,规划署及土木工程拓展署已於去年6月开始研究发展潜力和土地用途。有关工作将於2010年年底完成,我们会密切留意结果。

  多位议员也提出政府应引入税务减免、土地及财政优惠,鼓励私人公司在香港投资研发项目。其实政府一直奉行简单的税制,并将税率维持於低水平,为各行各业提供一个公平的营商环境。因此,任何为个别行业提供税务减免或财政优惠的建议,政府都必须审慎考虑。事实上,香港是高度国际化的城市,具有方便的营商环境、一流的基建及通讯设备、高教育水平的劳动人口,这些都是吸引外国科研机构在香港发展的优势。这亦回答了谭伟豪议员就如何吸引海外公司来港进行科研工作。政府会巩固和发展这些优势,增强香港的竞争力。今年年初,刚才大家亦提到,美国杜邦公司的太阳能研究基地落户香港,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们非常留意科技组织的架构和工作,以确保他们能够为本港的研发界提供一流的支援。2001年,我们将香港科学园、香港工业恏公司和香港工业科技中心公司合并,成立香港科技园公司,为科技公司提供一站式基础设施支援。我们最近亦完成了五所研发中心运作情况的中期检讨,并会进一步检视研发中心的组织架构,务求能够精简架构,提高成本效益。

  在科研开支方面,本港的研发开支一直较其他已发展经济体系为低,有议员提出政府在这方面定下开支目标。我想和大家分享对这方面的看法。

  香港在2007年的研发总开支达124亿元,当中半数属政府和高等院校的开支,较2002年增加约23%,当中又以教资会和创新及科技基金的拨款为主。

  我们明白香港的整体研发开支偏低。2007年,这方面的开支只占本地生产总值的0.77%。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政府会继续积极推动私人机构增加在研发方面的投资。在应用研究方面,创新及科技基金会继续提供资助。我们其实从未因为资金不足为理由而拒绝任何申请,相反,我们一直鼓励各界尽量利用基金的资助。事实上,创新及科技基金的资助金额在过去三年不断上升,由2006-07年度的3.86亿元升至2007-08年度的4.83亿元及2008-09年度的6.59亿元。我们认为不应该为政府的研发资助定下硬性目标,因为这对纳税人和科研界并不理想,我们应该配合科研界的需要而提供资助。

  谭伟豪议员建议改善政务主任职系的轮换制度,以培养科技专才。相信议员都知道政务主任职系是政府内一支通才管理队伍。政务主任会定期调派到不同的政策局或政府部门,协助制订政策、统筹和监察各项施政计划。

  在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及辖下部门工作的政务主任,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会与业界人士及相关专业组织保持紧密沟通和联系,评估业界和市场的需要,从而制定促进香港科技发展的政策。政务主任的通才训练,可协助他们在科技发展政策上作出宏观及最能平衡各方利益的考虑。最重要的是,政策局和部门内亦有不同职系的专业人员协助政务主任制定政策和执行工作。

  梁国雄议员在修正案中谈及现时的中、小学课程以灌输知识为手段、淘汰为目标,这个观点我们不能认同。教育局为现行中、小学设计的课程,建基於一套灵活开放的课程架构,以学会学习及全人发展为主要宗旨。发展创意思维及掌握独立学习的能力,是学校课程的一环。

  以小学常识科为例,教师可采用「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透过学习经历,发展探索社会及科学课题的兴趣和能力。高中通识教育科亦着重多角度思考的训练,让学生研习他们关心的社会议题,以拓宽个人视野。

  我亦希望向议员郑重强调,淘汰不是学校课程的目标,学校为学员进行评估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上的强项和弱项,以及如何逐步改善。教师则可透过评估,指导学生未来的正确学习路向。

  在推行小班教学方面,在2009/10学年,有302所公营小学,即65%,由小一开始实施小班教学,到2014/15学年扩展至小六。在推行小班教学时,教育局采取务实而灵活的方式。

  中学与小学的教学环境、科目配套等并不尽同。一直以来,政府都为中学提供额外教师作分组教学,让学生就指定科目分组上课。事实上,中学的教师与学生比例由1997/98学年的1:20,逐步改善至2008/09学年的1:16.4。

  梁君彦议员建议政府研究成立「专利商标局」,推动香港成为区内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我们非常明白完善的保护知识产权制度,对吸引本港及海外机构从事研发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香港的商标及专利保护已经有百多年的历史。知识产权署及按《专利及商标条例》设立的专利注册处及商标注册处,都以确立良好的知识产权制度为目标。由香港海关执行的《商品说明条例》防止假冒商标,也起了大的作用。我们认为现时的机制运作良好,没有即时需要成立新的组织,但政府会积极研究如何运用本港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者在香港设立研发基地,以及为这些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李华明议员提出政府应加强与珠三角地区在环保产业方面的科研合作。这正是政府的工作方向。粤港两地一直就改善区域环境质素进行科研合作和技术交流,并通过「粤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合作小组」推动合作项目。

  在改善区域空气质素方面,两地环保部门共同研究,并建立了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於2005年开始,每日发布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指数。为进一步研究珠江三角地区主要工业污染源的特性,以及了解区内光化学烟雾的成因,双方於2007年开展了两个研究项目,预期在2010年完成。在保护水环境方面,粤港环保部门联同内地的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於2008年共同研发了珠江河口地区水质的数学模型。以上为我们在环保产业方面的合作工作。

  至於经机会及策发会方面,经机会正研究如何进一步发展香港具有优势的六大产业,使这些产业的潜质能够充分发挥。为进一步探讨这些「优势产业」的增长空间及相关措施,中央政策组在本年4月至5月举办了一系列小组研讨会,收集业界代表、学者、研究人员、经机会成员的意见和建议。议员今天提出对发展优势产业的意见,政府会按经机会的有关讨论及建议,正如王国兴议员所述,日后会作出适当的跟进。由於政府正在研究六大产业的发展策略,在现阶段未能提供全面的财政开支。但我亦很感谢王议员提到需要拨款支持时,王议员会给予支持。我亦想提出本局於本月中将会向财委员申请支援,继续支持五个研发中心的工作,希望各位议员能够支持。

  李凤英议员建议检讨策略策发会的职权范围,以配合研发香港的优势产业。就此,我希望各位议员知道策发会现时的职权范围,已包括就香港长远策略发展议题进行检讨和研究,以加强香港的国际竞争力及促进香港社会经济的发展。

  主席,在推动研发工作和促进科技界别发展方面,各位议员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我深表感谢。这些意见非常重要,有助我们提升经济实力,战胜金融海啸,克服未来的挑战,政府和经机会一定会仔细考虑。我向各位议员保证,我们会继续努力,将香港发展为一个创新科技中心。多谢主席。



2009年6月3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0时44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