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环境局局长就「推动绿色经济」议案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为环境局局长邱腾华今日(五月六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推动绿色经济」议案的总结发言全文:

主席:

  我在这里再一次多谢各位议员就着一个大家关心的议题,「推动绿色经济」,作出辩论。当我回应的时候,我都考虑究竟要将重点集中回应一直以来大家很关心的议题,而事实上无论在这个议会也好,在环境事务委员会也好,亦都作过很详细的介绍,还是应该归结到梁家杰议员原本的提议,即是环保政策怎样推动绿色经济。

  当然有议员提出的一些问题,例如海床的复修、添马舰究竟有没有二恶英、以至污泥焚化是不是一个合理的技术,这些其实我记得在议会里面,或者文献里面都有很清楚的介绍,所以我不希望在这里作重复。反而我希望就着绝大部分议员所提出很多具前瞻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就绿色经济的话题,作一些回应。

  观乎大家踊跃的发言和提出的观点而言,有一个共识就是,今天我们看绿色经济,确实涵盖的面确实比传统的环保工业或行业广泛。目的希望一方面改善环境,亦看一看可不可以作为我们经济的新动力。

  以下的回应,不单只是环境局的回应,因为有部分准备的工作,其他相关的政策局亦有提供资料,我亦希望尽量涵盖他们给予的资料,作为政府整体的回应。

  主席,梁家杰议员在动议议案当中,首先提及健康的能源,我相信这是指低污染,和选用一些较为清洁,或者最终来讲是可再生能源。这方面而言,政府是完全认同。大家记得在去年八月,我们与国家能源局签订的谅解备忘录确实为我们未来的清洁能源订立了一个蓝图。过往两年内,我们一方面透过一些管制的措施,减少电厂的排放产生的污染。另一方面,我们亦有责任令到本地发电更加迈向清洁。我们做了几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在两间电力公司的管制协议当中,提供一个较高的回报率让它发展可再生能源。就算在本地有什么局限也好,这个诱因推出之后,我们检讨计划的时候觉得市民大众是接受的,即使在电价方面有些相差,但这是我们应该去做。

  八月签订的能源备忘录配合我们现在做的空气质素指标检讨,会为我们提出将来的一个蓝图。我们在空气质素指标检讨当中亦讲明,希望中期里面能够将我们现在的能源组合,天然气能够达到百分之五十,另外在核能方面能够保持,目的是尽量压抑较为污染程度高的燃煤发电,我们希望透过空气质素指标检讨逐步确立这个策略。

  再生能源方面,议员亦有提及,譬如近期我们能够成功和一间美国的公司在科技园设立太阳能全球薄膜光伏电研发中心,确实是一个成功的例子。香港透过科学园,透过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科技的研发,我们能够吸引一些可再生能源,或者甚至应用於香港作为一个有很多建筑物的城市的新技术的研发和使用。

  陈克勤议员提到在堆填区应用沼气,这确实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在这方面而言,大家都知道,我们三个比较大,即是策略性堆填区里面,其中一个在新界东北的,我们已经将所产生的沼气透过一条十七公里的管道,连接大埔煤气厂房加以利用,政府亦与相关的公司继续研究另外那两个堆填区可否采取相同的做法。如果能够落实的话,即是说我们的堆填亦可以应用再生能源,而确实在复修的堆填区内,其实相类似的计划正在进行中。简单的数字就是,在复修的堆填区内,以二○○八年计算,其实已经有超过一半的沼气被加以利用。当然,我们希望进一步做好一些。

  我相信最多议员提及是绿色建筑,或者建筑物能源方面,刘秀成议员很正确地引出了两个数字,我们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碳排放其实是来自发电,而我们的电力百分之八十九是用於建筑物。在我最近访问美国的时候,他们相应的数字是百分之四十和百分之七十一。即是说香港作为一个高楼大厦的城市,如何用我们大厦的能源确实影响我们的碳足印。这亦是为何政府在最近两年的施政报告,以至财政预算案中,拿出具体的措施,包括何钟泰议员建议,刘秀成议员同意,或者大家议员都很关心的《建筑物能源效益守则》。如何将这一套用自愿性质施行了十年的守则,转变成一个法定的法规。政府的目标不单是将这套法规用於新建的楼宇,而是希望现有楼宇在装修的时候都可以采纳,全面地将香港楼宇的能源效益能够有起码一定的标准。

  与此同时,在新发展区内,譬如启德发展区,我们有中央的供冷系统,会大大减少电力的使用。近期我们做得比较多,亦受到广泛注意和支持的计划是政府投放了四亿五千万元,用一个资金配对的形式,鼓励大厦进行能源效益的工作。李永达议员提到,是不是大厦一定先做审计才做改善工作,答案是否定的,我身边的同事曾经在同一场合向李议员解释过。不过,为什么需要同时做审计和改善呢?因为一个好的审计往往可以为一座大厦更加能够找到最具效益(的方法),甚至可能我们平时想不到的地方,也可以减省,我相信电机工程方面的议员会很明白这一点,所以这个双管齐下的计划是希望建筑物的拥有者和使用者能够注意这方面。但我亦明白到,正正如有些议员提到,可能作为一个业主,未必会了解如何可以做到这方面的工作。所以我们在推行这个计划前的半年,确实做了一些功夫,透过培训和邀请专业人士的参与,包括工程的人员,现有做顾问、审计的,包括大厦管理人员,参与这个工作。因为他们最清楚大厦里面,譬如公众地方、照明、冷气、升降机的情况,他们比业主更加了解。透过培训和令他们参与,使业主更清楚他们参与计划的时候有什么得益。有议员提到这个计划用一元配一元形式好像不够,其实大家想一想,这是作为政府资助私人或者企业的最大支持,因为大家也是付出一元。相比很多各地的城市,它们单用贷款的形式去做,我们用一元配对一元的形式,业主付出的一元其实亦可以用贷款的形式,如果他能够确立一个个案,能够长远而言省钱,我相信亦会有能源顾问公司乐意这样做。所以相比其他大城市做这个工作,其实我们现在做的一套是反映出政府的投入是相当之大。

  梁君彦议员、林健锋议员亦都提到,政府做这些工作时应该以身作则,我完全同意,亦多谢陈淑庄议员提到我们给她的答案当中,其实政府无论在资源、或者确立自己的做法方面,真是身体力行去做。因为在上月,我联同发展局局长在政府内发出了内部通告,就政府楼宇实施一套综合环保表现的目标为本架构,就不同范畴的大厦的环保表现设定目标,当中希望政府的楼宇,能够致力达至国际或本地业界认可的建筑环境表现评估系统的最高或次高标准。这个做法是希望政府的楼宇本身能够达致一定得标准,作为一个榜样。大家都记得,即使是楼宇的能源效益守则,过往十年来说,其实在遵守守则的八百多栋楼宇中,七成半是政府的楼宇,所以这一点正正回应了议员提到政府在这方面要以身作则。

  大家提到,可持续运输,包括由电车谈到电动巴士,以至电动车。对於议员鼓励大家使用绿色运输,或是透过我们将来建立的新界环回单车径,使到大家可以多些使用单车。这站在环境局的立场来看是赞成的。大家也很关心我们最近提到的电动车,议员们说得很对,电动车并非是今日才发展的技术,但政府看到,在未来三至五年间,将会有一些电动车的技术较为广泛利用,而且会有很多电动车投入大量生产,因此为何政府近日与一些电动车车厂签订协议,使到新一批,以及电池的续航力来说是较为合符我们期望的电动车辆可以来到香港使用。
 
  我们现时的做法,基本上并不是限於海外技术或本地技术。只要有关电动车能够符合安全及结构规划的时候,环境局会联同其他政府部门协助有关电动车前来香港试行使用,其中包括本港研发的电动车辆,或是内地生产的电动车辆。
 
  不过,现时来说,我们知道有两间日本车厂有一个现成及已投产的电动车辆,因此我们先行试用。我可以预告一下,在下星期二,我们将有首架这类的电动车辆在香港开始试行。我们亦希望有关车厂在其第一批生产的电动车辆中,会拨出为数不少数量的电动车以应付香港的市场。我希望在试用后,可以让香港市民看到,有关的电动车辆是否能符合香港作为一个绿色城市,以及作为绿色交通的需要。
 
  至於专营巴士的更换车辆方面,甘乃威议员及王国兴议员均提到这点。在这方面,我们过往亦有提到,由於在主要交通干线上有三成半至四成的流量属於专营巴士,因此我回应议员时说,专营巴士的更新是需要进行的,在这方面,我们已与巴士公司一起商讨。但是,除了巴士更换外,在路线的统整上也是需要做的。有关这点,在座的议员,甚至在区议会上是需要给予我们合作和支持。
 
  在循环经济方面,大家都提到3R的做法。政府在这3R的做法上,在过往我们其实已做了很多的工作,当然也遇到不少的挑战。但在上月公布的数字中,於二○○八年,整体香港固体废物的回收,由前一年的百分之四十五增加至百分之四十八。当然,这与我们的理想仍有可以改善的空间。
 
  家居的回收,在我们订立新的法例,以及推行「三色」回收等,由前年的百分之二十四,增加至百分之三十一,而工商业的回收更有百分之六十三。在这方面来说,政府采取的方式一定会在减少废物的制造,以及循环再做的方向继续来做。
 
  有关梁耀忠议员特别提到,是否应提供土地以予协助。在这方面政府是认同的,而过往政府亦有提到,以短期租约供回收业营运的土地共有三十五幅,合共七公顷。在近期而言,面对经济逆境,政府亦已物色了十幅土地,分别位於旧启德、昂船洲及青衣的土地,我们希望能够在短期内推出给业界使用。
 
  王国兴议员、林健锋议员及刘健议员都提到环保园,我在过往亦曾在这里谈到这点。在第一期中,我们的工作事实上遇到困难,辛在我们的同事协助业界入则及处理他们的情况,经过一轮辛苦的工作后,最后第一期的土地已全部租出,其中有一间公司更已开始运作。
 
  我们会建基於第一期的经验,看到香港从事回收行业的人不少,但有能力肩负再做工业的,因受制於香港本身的工业环境,确实存在很多困难。因此,政府希望在第二期的营运中,透过已汲取的一些经验,会否采用其他方式,包括引入社企的方式,对一些废塑胶、废电器,或是一些废弃电子设备的处理等工作,可以在这方面着眼来做。若这样做的话,看看可否踏出一条新的路。
 
  但是,政府无论在减少废物或回收方面,我相信大部分议员也会同意,现时单是以堆填方式来处理香港的固体废物问题,将不能够持续下去。我们现时三个堆填区的满溢时间表,一直以来都说得十分清楚,将於未来四至六年间会全部满溢。因此,政府必须引入一个现代化的综合废物处理设施,而这个设施本身也能「转废为能」,可产生能源供使用,以及有新的投资机会和增加就业的职位。
 
  就一些环境质素标准方面,有关空气方面,我不想在这里再次详细提出。但是,透过政府提出的空气质素检讨来说,我们希望可以逐步令到香港的空气质素符合世徖标准的同时,使香港的环境得以改善,从而增加竞争力。在这方面,对於我们在发展其他行业方面,是有一定的帮助。
 
  有数位议员提到环保采购,而我特别同意梁美芬议员提出的意见,指出不论是政府部门或是私营企业,应尽力逐步提升绿色采购的做法。现时坊间已逐渐设有一些认证的机制,以及标签制度。
 
  梁议员提到环保促进会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我们是认同及赞许的。事实上,政府在这方面也有投放资源与数个协会一同合作。我相信在内地及全球逐步落实更多清晰及彼此互相认可的标签时,我们希望可以在这方面做得更多。
 
  在二○○八年中,政府已委托一间顾问公司就本身的采购政策进行检讨。我们希望在取得结果时,能够扩大我们现时的环保采购物种的名单。
 
  政府在采购过程中,并不是单纯以价钱作为一个指引。事实上,自二○○○年开始,政府已逐步引入绿色采购的概念,而近期政府采购的混合动力车,便是一个以环保角度来先行考虑的重要例子。
 
  在环保科研方面,过往一段时间内,这工作除政府外,科技园亦有参与。例如香港科技园在今年将绿色科技定为今年五个科技组群之一,以推动本港的可再生能源应用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刚才提到的薄膜光复的研发,亦是其中的一方面。我们希望这些新的发展可以鼓励更多的节能环保的工程和科研项目可以在科学园内进行。
 
  另外,有议员,包括余若薇议员提到,政府应透过不同的基金、大学、其他非政府机构或私人机构合作,推动环保科研。事实上,创新科技基金自一九九九年成立以来,已支持超过四十项与环保项目有关的项目,总资助额超过七千万元。而大学拨款委员会亦在二○○七至○八年,也有拨出一千六百万元参与这项工作。近期获得注资的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亦有为科研的项目提供协助。我希望在这方面的工作有助於,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科研发展方面可以做得更多。
 
  张学明议员提到,在香港有否一个认可及奖励计划,以协助企业树立一个好榜样。事实上,政府在去年已就这方面将不同的环保奖励计划合并,成为一个香港环保卓越?励计划,而首次的颁奖礼刚於上个月举行。我们现时正宣传新一届的奖励计划,希望有更多实际例子,让大家可以看到有企业透过身体力行而可以做到这方面的工作,并获得认许。
 
  我十分高兴何秀兰议员提到绿色经济,或绿色金融方面。这正是除了传统的环保行业外,绿色经济是会带来一些新的商机,或是香港本身可以做得很有条件的,包括金融和服务业等,这当然包括绿色融资方面。在我开始时亦有提到,在政府资助的清洁生产中,其实我们都十分成功地,除政府提供配对基金外,亦得到五间银行提供绿色借贷,让这类工厂若参与时,在审批更新机件的借贷时可作为一个考虑。
 
  第二方面,我亦曾在刚才提到,清洁发展机制作为一个新兴的发展经济活动,我们成功地争取到港资企业可以在内地参与。这种透过香港作为市场引入的渠道,我相信在这方面可提供很多的商机,而刚才我也有提到,三分之一的CDM计划,现时有三分之一是涉及内地,款额涉及八百亿美元的商机。
 
  第三方面来说,近期有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计划内,亦容许广东省可以批准港资企业在内地进行环保服务的推广。这可说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可以令到有关公司在香港进行绿色顾问服务外,广东省亦是我们一个新的市场。
 
  在这方面亦带出陈克勤议员及余若薇议员提及的「碳排放交易中心」。在这方面,我们十分高兴香港交易所已就这点完成有关的期货卖买合约研究,亦已准备迎接这方面的发展。
 
  我知道,香港交易所将於本年稍后时间就核证减排期货市场的模式作出公开谘询公众的意见。我相信配合我刚才提到的,例如CDM方面的工作,将在碳排放的工作上,希望可以打开一个新的领域。
 
  就绿色经济谘询委员会作出的建议来说,相信大家会要求政府更为全面关注这个话题。事实上,近月经济机遇委员会提出的六项具优势的产业中,已包括这方面的环保产业。我们亦会就这议题,透过政府与业界的商讨,看看能否在绿色产业方面增加其中的空间,以及多些参与。我相信在今日的辩论中,议员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将有助於巩固政府就绿色产业有助於经济机遇方面的信心。
 
  就跨境合作方面,梁君彦议员及林健峰议员都有提到其中的重要性。事实上,我在过往的相同场合中亦有提到,政府与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合作,已经由过往共同治理污染的问题,发展至今天希望可以一个持续发展的工作态度来做。无论过往推动的清洁生产,清洁能源或循环再做等建议,都是朝向这个方向来做。此外,双方的合作正如何钟泰议员刚才提及的「绿色珠三角优质生活圈」。我们亦实际上透过资源的互动,在香港方面投入资源,鼓励港商进行清洁生产。相对来说,内地在这方面投入的资源也不较香港为小。我们希望打开门户建立平台,包括刚才提到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及CDM的工作,可以在跨境工作方面,除了改善环境外,亦能发展经济的机遇。
 
  综合大家提出的问题和表达的意见,我相信政府和议员的目标基本上是一致的,希望政府透过政策的推动,以及资源的投入,能够带动企业、市民,以至社会整体一起踏出这一步。我也希望绿色产业的发展,不单是以香港作为一个地方,而是由香港联同珠三角地区,以至广东省,发挥我们本身的优势。在这情况下,我希望可以除制做更多的商机外,亦能确实做到建立一个更加绿色,以及更良好的环境。多谢主席!



2009年5月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3时13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