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环境局局长就「推动绿色经济」议案开场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为环境局局长邱腾华今日(五月六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推动绿色经济」议案的开场发言全文:

主席:

  我首先多谢梁家杰议员就「推动绿色经济」所提出的议案,并感谢梁君彦议员、陈克勤议员、甘乃威议员及梁美芬议员提出的修正案。大家在他们的发言都可以看到,就这一议题大家是方向一致,意念相同,亦和政府在这方面的施政一脉相承。

  二○○九年的今天,我们面对金融风暴的严峻挑战,同一时间,我们亦要应对市民对环境改善的诉求和气候变化为我们带来的考验。在各国努力寻求方案以复苏经济的时候,正是一个最好的时机让我们重新思考,我们所推行的环境政策是否可以带领我们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并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事实上,各国已理解这个课题的重要性,并进行了很多的讨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於今年三月公布的「全球绿色新政」的目的,就是希望在危机下找出绿色的契机,在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同时,为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而香港在建设和推动绿色经济的工作,早在近期金融海啸之前,经已开展。正如财政司司长在财政预算案中指出,绿色经济不但可以把香港建设成宜居城市,也可以提升整体竞争力,亦是香港经济持续发展的方向。这与行政长官在去年施政报告中提出要建立低碳经济互相呼应和配合。我们应该在促进香港的经济发展时,掌握绿色经济所带来的新机遇,并同时改善我们的环境质素。

  就推动绿色经济的动议辩论,我知道各位议员会就一些现行的环境政策,以及政府这方面的工作和资源投放等等,给予意见。我当然乐意听取。但我亦希望在辩论之先,提出几个观点,好让大家一齐思考。

  第一,绿色经济涵盖广泛,它并不单单包括我们较为熟悉的传统环保工业及行业。简单而言,在每一个不同的行业及企业营运中,都存在一些绿色的基因。因此,透过减少对自然能源的消耗,提升能源的效益和生产力,又或在营运方式及商业决定时选取最能保障环境效益的决定,都有机会找出和发挥绿色的基因,同时带来额外的商机和发展机会。在一息间,我知道有议员会就议题,论及如何在绿色经济的旗帜下,推动回收再造这些传统的环保行业。这些行业,在应对香港都市固体废物处理固然重要。不过,香港作为一个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国际财经贸易中心,随国际间日渐重视环境尤其气候变化的问题,绿色经济中所牵动有关能源效益服务,环保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至清洁发展机制的拓展和碳排放交易,都是绿色经济中的一些新机遇,当中所产生和缔造的商机和就业职位,也大大超越原有传统环保行业的范畴和框条,也正正能够迎合香港在应对金融危机下的转型和变革。

  近年来,不少国家和地方政府,都鼓吹发展绿色经济,并在金融海啸发生之后,加重这方面的投入,希望藉此使经济复苏,重拾动力。绿色经济之所以能够成为经济新动力,正是因为许多环保节能的投资和技术,关系企业营运成本(bottomline)的调控。以特区政府去年和今年推动的清洁生产和楼宇节能计划为例,这些环保的工程和操作,往往使企业及用户减少双位数字百分比的能源开支,使营运更具竞争力。不过,除了减本之外,我们不要轻看因绿色经济而牵动的新产业和商机。就以最近政府成功为港商争取降低港资企业参与内地开展清洁发展机制(CDM)的门槛为例,当中涉及重大的资金、科技的转移和开拓。因为,全球CDM项目中有三分之一正在内地发展,港资企业能够参与,对企业本身,以至香港成为一个经贸投资中心,都具有重大意义。

  有一点藉得一提的是,绿色经济并不单是应对金融海啸或经济逆转的止痛剂。因为上述所说的透过节能减排,减轻成本,透过投资环保技术,藉此增强商机和企业回报,都是固本培元,增强企业和整体经济的竞争力的良方。绿色经济的活力,正是源於「既为改善环境,又为促进经济发展」这股双赢的动力之中。而特区政府近年在环境政策的加倍投入,透过改善空气,节能减排,鼓励清洁生产和整合清洁能源组合等政策措施,正是朝既为绿色,亦为经济这个目标而行。

  我相信在辩论当中,不少议员会提出政府必须引领社会和市场,带动发展绿色经济,投入更多资源,扶助环保行业等等。诚然地,政府在改善环境促进经济这个大方向下,清晰订立目标,投放资源,促进发展是责无旁贷。而近年政府在环保政策的决心,力度和投入,亦是有目共睹。就以环保基建设施为例,单在○九/一○年度内,我们将会申请基建项目的拨款超过300亿元,连同推动各项环保政策的政府开支,整体上我们希望会为经济注入新的动力,缔造的职位会超过17,000个,亦会因此衍生不少商机。

  当我们放眼内地和周边地区,中央政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推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当中包括环境保护。由中央以至地方,内地在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建设的投资额,会达2000亿元。在广东省,我们在环境合作上多年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基础,以清洁生产为例,除了特区政府为港商在珠三角的配对基金资助外,广东省及各市政府在清洁生产的资助,每年投放亦不少於2亿元。上述这些政府的资源投放,固然重要,但并非政府支持绿色经济的全部。正如各位动议及修正动议的议员所提出,政府在政策推动、订立,法例,开拓市场与及区域合作等方面,亦不遗余力地开展了不少工作。

  过去两年,我们和议会修订及订立近十项环保法例,加紧为香港建立一套更能改善环境,促进香港作为一个更绿色城市的法规。我们亦透过加强规管电厂与及跨境能源合作,改善香港使用清洁能源的组合。我们亦透过政府政策和资助,直接或间接推动新的环保服务行业,鼓励引入和发展节能减排技术和服务,缔造新商机。不过,要使绿色产业落地生根,不能单单依赖政府的资助或独力推动。不少的环保技术,服务和营运知识日新月异,并且商机处处。香港作为一个现代化的优质生活城市,若能透过政府和企业合作,掌握全球对改善城市环境的动力和趋势,配合跨境合作,我们觉得可以打开门户,为新的行业、就业和商业机会开拓一个更加广阔的绿色平台。我们希望企业能够认识新经济发展的形势,采取主动,积极开发绿色产品和服务,当中涉及的可以由一般的环保消费产品,以至生态旅游和金融产品。随市民对环境和优质生活的诉求日渐提高,绿色概念可以为企业提供新的意念和商机。我就动议初步发言,并乐意在听取各议员的意见后,就辩论作出回应。



2009年5月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8时47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