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政务司司长出席三十会五周年庆祝酒会致辞全文(只有中文)(附图/短片)
******************************

  以下为政务司司长唐英年今日(十二月十八日)於中环香港会所大厦出席三十会成立五周年庆祝酒会的致辞全文:

Laurence(李律仁),各位三十会的朋友:

  大家好。

  很高兴与一群傲然而立、步入不惑的朋友庆祝五岁生日。

  Bryan(王兼扬)写过一篇关於三十会成立的文章,03年沙士和全城清洁大行动催生了三十会。文章中提到,一位本地政坛元老说,在香港参政只有三个途径;一是加入政府;二是参与选举;三是以高级行政人员或专业代表身分,进入各种谘询和权力机构。

  而三十会希望找一条另类的路。经过五年来的蹒跚起步、牙牙学语,我相信三十会的朋友已逐渐摸索出一条自己想走的路,掌握到自己的语言。

  有意思的是,政坛元老所说的三个途径,我在不同阶段都走过。我相信与三十会的朋友不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而是「殊途同归」。因为不论我们走的是什么路,共同目标都是为这个孕育我们的城市出一分力,为社会做一点事,建立一个更好的家。

  沙士过后的五年,香港的确走过一段不平坦的路。经济上我们逐渐走出低迷,经历了一个较长的繁荣周期──尽管不久前一场金融海啸将我们卷入另一个经济寒冬。

  在社会发展方面,我们有机会比较全面、清醒地反思我们的价值取向,例如作为中国人和香港人的身分和定位,例如对社会公义的重视和对弱势社群的关心,又例如对环保、保育、本土文化的坚持和执等等。

  我认为,这些关乎社会本质的讨论很有意义,是好的现象,显示香港已经逐渐摆脱回归前后那种躁动的情绪,正从一个经济挂帅的社会,逐步过度至一个比较成熟的公民社会。只有经过多次的发酵和沉淀,我们的价值系统才能不断丰富,人文内涵才能不断充实,对这个家的认同才会更加真切。

  当然,社会经济的变化,必然在不同程度上触及政治课题,也为政府的施政带来很多前所未见的挑战。我想简单说几点。

  首先,香港的政治制度发展有独特的历史背景。我们不像西方民主国家,经过长年累月的发展,制度建设形成相对稳定的状态,整副政治机器的运作比较顺畅,自我调节的能力也比较强。

  香港政制的发展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起步,其间经历回归,宪制上的安排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独一无二的安排下,我们没有先例可援,需要探索和寻找最适合香港情况的政制模式和路径,既符合《基本法》迈向普选的最终目标,又能够适应香港多元化和普遍求稳定的社会诉求。

  第二方面是行政、立法关系。行政、立法爱恨交缠的关系是民主政制的指定动作,只不过在香港难度更高。政府在议会无票,加上政党林立,各派实力并非高度集中,还有为数不少、理念各异的独立议员,令政府游说和谋求政治共识的工作异常艰难。在这种背景下,过去几年,除了个别的情况,政府在重大法案和拨款申请方面仍取得不少实质进展,可以说是得来不易,也反映了行政、立法机关在关键时候大致上能够互相妥协,以社会和市民的福祉为最终的依归。

  第三方面是政府施政和市民的期望。刚才我提到过去几年香港经济和社会的一些变化,引发出不少复杂的课题。这些课题或多或少都需要在政策上作出调整,而相对於过往比较倾向於无为而治的管治方式,公众期望政府有更多、更积极的介入,去协调、去平衡各方面的利益。

  同时,传媒高速运转,与立法会和民意的互动,每每令政府处於被动的位置,亦对政府一贯以来自下而上的政策酝酿模式和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既要在政策制订过程中广泛谘询,又要尽可能加快决策的过程。

  我认为,政府施政要更为畅顺,必须把握好几点。

  首先,是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在推进民主方面,2005年政改方案功败垂成,的确令人沮丧。但柳暗花明,去年这个时候,人大常委会为行政长官和立法会普选确立了时间表,这是香港民主进程重要的里程碑。明年上半年内,我们会就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进一步民主化的选举方案进行公众谘询,这是我们落实两个普选的重要一步,我很希望到时三十会能积极提供意见。

  与政制发展相配套的是政治委任制度。这项制度是行政长官组成理念相同的施政团队,提高问责性,扩阔参政渠道必须走的路。政治委任制度是全新的尝试,需要不断完善。加设第二、第三层政治委任官员,拟定政治委任官员和公务员守则,明确彼此的权责,并通过实践中的经验去逐步建立一套公众接受的惯例,这些都是我们在做的工作。

  香港的政治制度在变,社会环境在变,虽然我们会很小心走路,但日后还可能在实践过程中跌跌碰碰。只希望每次跌倒后,可以站起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将步伐迈得更稳。

  第二,要告别精英政治,摆脱精英心态。我们处身的环境已经不再局限於代议式的政治,而是渗入了参与式政治的诉求。因此,在决策过程中,固然要同具有代议职责的议会互动,更需要有相关的持分者甚至公众的参与。这样虽然无可避免会延长制订政策的时间,但可以保证政策措施出台后的认受性。

  第三,市民对政府的要求不断提高,正常不过。政府的同事也在努力适应公众对政府角色转变的期望,不但是做好自己心目中份内的事,更要以市民为本位,做好市民心目中公仆份内的事。

  各位,这两天我看到Laurence和Bryan在报章上撰文,说到三十世代的政治郁闷,说到对政治失望。我理解你们的心声,也感谢你们对政府的鞭策。虽然有点儿苦,但我会当作是爱之深、责之切的苦口良药。毕竟,我和政府的同事仍有接受批评的器量,有能力分辨哪些批评值得我们反省,也有决心做好自己的工作。

  五年来,三十会发表意见、组织论坛、协助社企,一直坚持信念,做了很多实事,建立了自己的地位。在参政方面,我很高兴看到Zandra(莫宜端)加入我们的热厨房,看到Ronald(龚耀辉)赤膊上阵,出选立会。

  未来五年、十年,香港的政治生态会继续变化,三十会应该走怎样的路,这是各位思考的课题。我衷心期望各位继续积极参与各种政治、经济、社会事务,与政府一起,在各自的岗位上推动香港向前发展。 我可以承诺,如果各位有什么课题想与我讨论,我的门永远是打开的。

  最后,我希望大家告别郁闷,继续期盼。

  谢谢。



2008年12月18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20时01分

图片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