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常任秘书长(工商及旅游)经济高峰会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为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常任秘书长(工商及旅游)蔡莹璧今日(十二月九日)在「经济高峰会-香港工业走向及持续发展」的致辞全文:

陈(镇仁)主席、吴(太和)会长、张(小济)部长、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很多谢香港工业总会和香港青年工业家协会举办这个经济高峰会。在近日的经济环境下,很多厂家朋友要忙应付种种挑战,每日都要面对紧逼的工作。经济高峰会在这个时候举行,可以让大家换换脑筋,思考一下较长远较广阔而对大家都重要的事情,就是香港工业的持续发展路向。稍后的讨论将会有工业家、银行家和其他机构代表的参与,我深信定能集思广益,为我们的工业发展带来很多启示。

  近年社会有一种说法认为,香港经济要成功转型,只能发展知识型经济和服务行业。甚至有人认为工业在香港已再没有立足之地。这种说法有以偏概全之嫌。知识型经济无疑是我们要走的路,但知识型经济与工业绝对可以共存。不错,香港的工厂减少了,但工业并没有减少,香港的工业只是以新的方式去发展和壮大。这正反映出,香港的工业是能够因应环境而转型的。

  香港工业的成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所造就,它说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我们的厂商一直能够把握香港独有的机遇。近几十年最重大的机遇,是国家三十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随政策开放,香港大量厂家逐步迁移至有大量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的珠三角地区发展,在那里兴建新的更大的厂房。香港的办公室则用来处理对外事务和业务的往来。这奠定了香港与珠三角地区「前铺后厂」的格局,亦为「三来一补」、「代工生产」加工贸易的时代揭开了序幕。

  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前铺后厂」的「铺」越做越大,客路越走越广,除了传统的欧美市场,还伸向南美洲和中东市场。「厂」的出品也越来越多样化,由洋娃娃到电脑产品都有。但是,面对内地经营成本上升,新的政策出台,市场竞争激烈,不少人会问,「前铺后厂」的模式是否能够继续发展,又或者应当如何走下去?

  我想说一个有些朋友可能会听过的故事。刚刚开始改革开放时,一位香港手袋商人在香港的生意遇到困难之下,拿一个手袋去到东莞的服装厂,要求按照式样再造一个。厂方第二天就起货了,而且质量很好。这位港商意识到,这是个发展机遇,於是决定到东莞投资设厂。当时的中国工商总局给他发放了「三来一补」企业的第一个牌照。

  其后他的工厂风光一时,在改革开放十周年时,中央电视台也专门来报道。只可惜,他之后仍然停留在「代工生产」的模式,没有因应外围环境改变而调整策略,最终无法经营下去。

  故事的启示是明显的:昔日的成功,不能保证将来的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审时度势,因应环境的转变而作出适当部署。就现时香港工业的发展,我希望和大家分享两点观察。

  第一,内地优化产业结构的工作将会持续推行。早前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明确为产业升级定调,指出「双转移要坚决,腾笼换鸟要坚决」。广东省要继续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对於「厂」来说,就是要对生产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要求升级、转型。

  我希望大家不要把升级转型视为「形势所迫」,而要思考应如何顺应形势,为企业寻求增值。今天不少人仍然深信,有「日本制造」标签的电子产品是质量保证;由此可见,提升生产水准是企业最好、最直接增值的方法。与其艰苦提高劳动力密集型生产的毛利,为何不认真筹划开创产品增值的道路?

  我们明白企业要升级转型是需要支持的。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已於半年前推出「升转一站通」计划,举办一系列研讨会和工作坊,为企业提供不同的实质建议。

  我的第二点观察,就是自主创新的方向一定要持续下去。工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和科技及创新结合。正如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人大会议指出,国家在二○○八年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完善和落实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鼓励、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因此,我们在香港的「铺」不能只用作一个接收订单的办公室,而要与研发机构紧密合作,探讨新的商机。

  对於锐意加入自主创新行列的企业,香港科技园可以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另外,我们亦鼓励各界申请「创新及科技基金」。由基金成立至今,政府亦已为超过一千二百项研究提供近三十七亿元的资助。基金辖下更设有「粤港科技合作资助计划」和「小型企业研究资助计划」,以满足企业在不同阶段的需要。

  我们永远处身於变化当中,所以必须随时警觉,把握先机。过去三十年间,港商紧握了内地政策改变的机遇,使香港和珠三角地区建立了「前铺后厂」的经济模式,开创了加工贸易的时代。现时国家有推动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的策略,也可以是另一个盛世的前奏。关键在於我们是否愿意把握。

  在此,我寄语在座业界朋友继续以远大和具前瞻性的目光看待目前的挑战,以坚定信心抓紧当中的机遇。凭香港业界的国际视野和洞烛先机的能力,我深信香港工业可以不断开辟出新的天地。

  除了鼓励业界筹划长远的发展,政府会继续协助企业面对眼前的挑战。我们理解到业界在升级转型所遇到的困难,因此正透过不同渠道,向内地政府有关部委反映。我们已留意到中央以及广东省政府都作出积极回应,推出多项措施去纾缓港资企业的压力。

  另一方面,针对信贷紧缩的问题,行政长官已在昨天的经济机遇委员会会议后宣布,建议扩大「特别信贷保证计划」,全力支持企业应付信贷紧缩的情况。在这项计划下,政府的承担额大增至一千亿元。每家企业最高可获得六百万元的贷款,其中三百万可用作循环贷款。我们将於本周内向立法会申请拨款,并计划在圣诞前推出。

  我们现时经历的转变,确实是多年来难得遇见的。但我深信厂家朋友凭一贯的坚持韧力、开拓精神以及灵活手腕,必能带领我们工业界战胜挑战,在经历风雨后茁壮成长。

  最后,我再次感谢香港工业总会和香港青年工业家协会举办今天的高峰会,为大家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让各位共策良方。我祝愿各位有一个收获丰富的下午。

  谢谢。



2008年12月9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17时07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