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五题:中学收生事宜
************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二十六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汤家骅议员的提问及教育局局长孙明扬的答覆:

问题:

  据报,沙田及大埔区共有4所主要录取第三组别学生的中学(下称「第三组别中学」),因高中学生人数不足以开3班而未符合新高中学制的要求,故此将由2009年度学年起不获资助开办高中班级。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在本学年及上两个学年,该两个地区每个高中级别的适龄学生、学位及教师数目分别是什么,以及估计下学年至2016年度学年的每年有关数目是什么;

(二)第一至第三组别中学在现行?育制度下的定位与功能是什么;有没有考虑如果减少第三组别中学开办的高中班级,会不会加重其他组别中学的负担;及

(三)会不会考虑在有关的第三组别中学推行小班?学,以便该等中学继续发挥其功能,以及解决教师过剩的问题;如果不会考虑,原因是什么?

答覆:

主席:

  问题中提及的沙田及大埔区的四所中学,在2006/07学年开办少於三班中一,因而未能符合新高中学制下每级需要有三班的要求。当年开办少於三班中一的中学总共有十一所,教育局为这些学校提供多项发展方案,让它们选择及申请。其中沙田及大埔区这四所中学,未能成功申请发展方案,故此在2009/10学年起不获资助开办高中班级。尽管如此,教育局一直与学校保持联络,学校如对其将来的发展有任何可行的意见,例如与其他学校合并,以达至在高中课程下须提供宽广和均衡课程的要求,本局乐於考虑。

  中学收生不足,是因为适龄学童人数下降,并非政策使然。我们已经在顾及资源有效运用、利便学校稳定发展,以及照顾学生学习利益等大前提下,尽量制造空间,让学校可以继续发展。事实上,我们早已关注这个情况,故於本年四月宣布动用额外经常性开支约14亿元,采取一连串纾缓措施。有关措施包括按年递减中一每班派位人数两名至34名, 以及由下学年起调低中一开班人数至每班30人。

  就问题的三部分,我现答覆如下:

(一)根据学校呈报的资料,在本学年及上两个学年,沙田及大埔区每级高中级别的学生及学额数目,详情见附件。由於中学学位是按全港的需求规划,而各分区的公营中学的学额数目会受派位结果、个别学校发展计划的改变、人口迁移及家长选择等多项因素影响,因此我们未能预测该两区每级高中级别的学生人数和学额数目。

  中学教师一般兼教初中、高中各级,我们没有该两个地区只教高中级别的教师的统计数字。

(二)现行「中学学位分配办法」的制度,是按学生的派位组别、电脑随机编号及家长选择进行派位的。根据过去的派位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中学都取录超过一个派位组别的学生,虽然比例上有所不同。事实上,目前全港约有130多所学校,其取录的初中学生中,超过一半属第三派位组别的学生。换句话说,有相当数目的学校及教师是有经验照顾学生的学习差异,而且这也是教师专业工作的一部分。

(三)正如我刚才所述,我们将会在下一学年开始,将中一的开班人数下调至每班30人。换句话说,一间中学若收取了61名中一学生,已经可以获批准开设3班,在这情况下,每班约21人。由此可见,一些收生不足的学校,每班的人数远低於30人,甚至可以低至21人。而这类学校大多收取第3派位组别的学生。我相信,这纾缓措施是具针对性的,大大纾缓了中学因适龄学生数目下降而面对的收生压力。

  小班教学本身是一项优化教育的措施,并非用来解决学校收生不足或处理教师过剩的问题。况且,小学与中学的教学环境、科目配套、人手编制等不尽相同;中学一向都有额外教师作分组教学,让学生在指定科目分组上课,故此,某些组别的人数已相当於小班的人数。事实上,中学的教师与学生比例由1997/98学年的1:20,已逐年改善至2007/08年的1:17。

  我认同以取录第三派位组别学生为主的学校,需要额外的支援,以照顾有关学生的学习需要。事实上,我们为取录了第三派位组别学生的学校,提供额外教师,在2008/09学年为此提供的额外学位教师达750名之多,涉及经常性开支约每年3亿元。这措施可让学校按校本需要,灵活调配额外教师,推动全校参与照顾学业成绩稍逊的学生,以及为主要科目安排分组或小班教学。再者,由本学年开始,我们亦向有需要的中学提供学习支援津贴,让学校可增聘人手及购买服务,以加强照顾有特殊需要的学生。



2008年11月2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33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