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民政事务局局长出席香港中华总商会青年委员会午餐讲座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为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今日(十月二十一日)出席香港中华总商会青年委员会午餐讲座的致辞全文:

方文雄副会长、伍威全主席、各位工商界朋友、各位嘉宾:

  我很荣幸获邀出席今日的午餐会,在座各位都是商界的青年才俊,香港经济正面对环球金融海啸的巨大挑战,你们的干劲、识见和创新思维,是我们一起转危为机、创造奇迹的动力。

  香港体育运动的发展,亦同样需要大家支持、参与。现代体育已不仅是个人体能的锻炼,而已经成为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凝聚社会团结、以及增强国民意识的重要元素,所以是整个社会的事业,是构成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由於历史原因,香港体育运动的发展,长期以来是由民间的各个体育总会带动,形成香港体制的特色。各个体育总会,大都是由热心体育运动的成功商界人士所领导。特区政府今后将继续同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以至各体育总会积极配合;商界的网络与资源、支持和参与,始终是推动香港体育不可或缺的要素。

  二○○八年对国家和香港的体育发展,别具意义。百年梦圆,奥林匹克运动会和残疾人奥运会首次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而香港亦有幸成为马术项目的协办城市。奥运热潮掀起了香港市民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体育发展的关注,这正是大好时机,有利进一步推动香港的体育文化,深化体育运动在社区的推广、支援精英运动员和举办运动盛事。行政长官上星期发表的施政报告,概述了特区政府未来在体育发展的决心,我希望藉今日的机会阐述几个重点内容。

普及化

  香港体育运动的普及化,这些年来有持续进展。青少年学生参加运动的比率有所提升,校际运动会的水平不断提高。在社区开展的体育运动也呈现出新气象。以大埔区为例,大埔足球会经过数载耕耘努力,不仅成为首支以地区身分升上甲组的球队,并且成绩优异,不但推动了大埔区的体育气氛,扶助了一批青年运动员,更促进了社区和谐。由二○○七年起,我们会举行两年一度由十八区参加的全港运动会。明年第二届全港运动会举行,将继续推动体育在社区普及化。

  为进一步支持社区体育运动,我们已预留五千万元,在未来三至四年资助在地区上增添体育设施及器材,包括供残疾运动员的设施。关於「香港市民参与运动模式」的研究,今年底将提出建议,我们会据此制订计划,与社会各界携手,举办更多切合不同人士需要的体育活动。

  我们正逐步落实社区体育事务委员会拟定的发展策略,鼓励市民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精英化

  在推动体育运动普及化的同时,我们也乘北京奥运的东风,更加注重精英化。事实证明,香港可以产生优秀的运动员、产生金牌选手,例如李丽珊、黄金宝,都为香港争得了荣耀。我们面对的二○○九年东亚运动会、广州二○一○年亚运会和伦敦二○一二年奥运会,都是香港健儿拚搏夺标的好机会。

  近期我听取了教练、运动员,以至体育主管人士的意见后,愿意在此明确提出:我们发展精英体育的目标,就是要在国际体坛包括奥运会上,为香港夺取奖牌。立志於在伦敦奥运夺标,这就是我们的定位。我们应该有这信心,有这志气。

  国际体坛上高手如云,夺取奖牌当然绝不容易。我们可以发挥香港之所长,在现有的精英项目中再选定若干重点,加倍努力。我们会在二○○九年投放适当资源,落实发展一至两项有潜质的体育项目,使达至精英水平。我们可以发挥本港体育科研的优势,有针对性地支持精英运动员。我们需要各方面配合,支持体育界的努力。

  我们已预留二千万元,供香港运动员备战东亚运动会,并会为香港选手参赛亚运会和奥运会提早拨款。

  由二○○七/○八年起我们已增拨资源,为精英运动员(包括残疾运动员及具体育潜质的青少年运动员)提供培训、学业、就业和生活等全方位支援。於二○○八/○九和二○○九/一○年度会继续增加。

  我们会为精英运动员争取更多在内地和海外培训和交流的机会,透过切磋交流、观摩学习提升技术水平。中国运动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首次参加奥运会,由许海峰夺得射击金牌,取得「零的突破」。到二○○八年北京奥运,即以五十一枚金牌居於世界榜首。虽然在田径、足球等方面仍有不少弱项,但中国的体育成就是毋庸置疑的。香港发展精英体育,正好凭「一国两制」的有利条件,借鉴内地培训优秀运动员的成功经验。我们会在这方面加强努力,包括吸引内地体育专业人才来港发展,以及送出香港选手赴内地培训等。

  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体坛争夺奖牌,梯队的传承至为关键。普及与精英之间,要有衔接的机制。我们会推行更有效的梯队运动员计划,发掘及栽培有潜质的青少年运动员,包括:

一、与体育总会紧密合作,加强在学校层面推广体育活动,尽早发掘有潜质的年青运动员。

二、鼓励体育总会订定有效方法挑选梯队运动员。香港体育学院会联同有关体育总会与体育水平突出的中、小学建立联系,为香港的精英体育项目发掘梯队运动员。

三、整合目前与体育总会合作推行的青少年体育培训计划,协助建立有系统的培训架构。透过与商界、院校和其他机构建立伙伴关系,寻求以一千万元额外资源,试验一项梯队运动员培训计划,希望总结出经验。

四、鼓励各区区议会、地区体育会与体育总会透过「选点、选项」的方式加强合作,带动精英与普及的结合。所谓「选点」,即体育总会可按需要,选择合适地点,与区议会、地区体育会携手发展选定的体育项目。例如香港滑浪风帆会早已选定赤柱作为训练基地,而赛艇则扎根沙田城门河。各区也可根据地区特点和居民兴趣来「选项」发展,譬如室内镬形单车场已选址将军澳,西贡区大可力推广单车项目。

五、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亦会适当调校现时的训练课程组合,引入更多进阶课程,及早发掘有潜质的运动苗子加以培训,向香港体育学院推荐人选。

六、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已决定由二○一○年和二○一二年开始,分别举办四年一度的青少年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让十四至十八岁的青少年精英运动员有机会切磋,我们会派队参加。

  北京奥运会上,国家和香港代表队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弘扬了中华体育精神。北京奥运闭幕,就是迎接未来新竞赛的开始,我们大家都来关注体育,携手合作,支持香港运动员再接再励,做好准备、在未来的赛事中再创辉煌。

  多谢各位。



2008年10月21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15时22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