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在策发会会议后会见传媒时的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为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刘兆佳教授今日(四月十四日)在策略发展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后,会见传媒时的发言:

  今日策发会主要讨论了三方面的事情,第一方面是审议吸引人才专题小组所提交有关吸引人才的报告书,第二方面是审议国民教育专题小组所提交推动国民教育的报告书,第三题目是讨论内地东北经济发展和香港关系的问题。其实所有报告书均已上网,报告书内的各项建议大家应已看到。

  第一项为关於吸引人才专题小组报告,所有提出的建议,策发会都已接受。其中提出的,比较重要的观点之一,为与会人士认同吸引人才对香港的重要性。他认为在全世界争夺人才过程当中,香港在这方面如不加大力度,我们在经济发展方面,未来会遇到很大困难。他们同时了解到,人才是当前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认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有人才才可以带来资金,有人才才可以带来就业机会,因此,在各种生产要素当中,特别是在那些发达地区及国家,尤其是香港这种,需要推动知识型经济这样的地方,尤其重视人才。但这种看法,委员忧虑未必是社会上的共识,特别是普罗市民或劳工界,可能对吸收外来人才仍然有很大的保留;甚至有些人会有忧虑,认为外来人才来到香港会抢饭碗,不利香港人的就业机会。所以委员认为各方面应该就吸纳人才的重要性,多些在社会上进行介绍,令到吸收人才的计划可在加大力度推行的过程,同时得到市民的接受和支持。

  报告提出很多吸引人才的建议,全部都得到接受。我们提出的几个建议,包括提升香港的吸引力、善於利用华人社会的网络、培育本地人才、吸引非本地学生来香港升学、争取社会的支持、放宽和简化引入人才的安排、优先引入所需人才、加强宣传推广、设立专责机构作出协调,以致於推动香港和其他地方的专业资格互认,这些建议都得到所有委员的支持。不过,其中有一点有些委员特别提出来的,就是我们特别要注重吸收香港本身流出外面的人才,特别是香港有很多在外面的留学生,他们只有一部分返回香港,另一部分继续留在外面工作。这些在外面留学,但又不愿意又没有返港的香港学生,如何可以吸收他们回来香港?特别同时要考虑到他们当中很多是香港的优秀学生,未读完中学已经去了外地留学的,这方面是否要特别加大力度呢?

  关於国民教育小组的报告,所有的建议亦得到委员的支持。在讨论当中,委员特别突出中国历史以至於中国地理的教育,在国民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这方面要予以加强,甚至有委员认为在中学这个层次要成为必修科,来作为国民教育的一个手段。我们在报告书内提出一堆推广国民教育的策略,第一个建议是优化整体推广策略;第二个建议是成立国民教育委员会和设立国民教育基金,一方面来统筹各政策局和社会各方面在国民教育方面的工作,同时令到这些工作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而这些资金既可以来自政府,又可以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注资,令国民教育这活动是社会联合政府一齐推动的活动;第三个建议就是强化政府内部层面的推广工作;第四个建议就是拓展社区层面的推广工作;第五个建议是深化现时学校层面的推广工作;第六个是加强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伙伴关系。各项建议具体内容可以找报告书来看看。

  最后的讨论项目是涉及内地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和香港未来合作机会。东北地区是内地十一五规划内的重要发展项目。东北原本是一个老的工业区,国家有一个振兴东北的策略。行政长官去年曾经访问东北,亦考虑到东北的发展可能为香港带来商机,所以中央政策组去年派出考察团到东北三省考察,回来作出一份报告。今天的策发会就这些考察的成果和其他方面的思考进行讨论。

  大体上,讨论结果是赞同这份报告所提出的关於香港和东北在经济合作方面的一些思路。其中一点是鼓励东北企业来香港上市;第二,是协助发展服务业,充分利用香港在金融、物流、会计、法律、旅游、知识产权保护及营销方面各种各样的服务业的优势;第三,是合作投资基础设施,发挥香港在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第四,因东北是农产品出产的大的、重要的区域,如何在农产品流通和加工方面加强合作,运用香港在产品加工、分销,以至品牌营造等方面的优势和经验;第五,在东北新开发的沿海经济带,如何增加投资合作发展;第六,是开展专业知识和人才培训工作,帮助东北培训人才,这方面并非只限东北,是指所有香港与内地各方面的合作,各方面的要求,即是香港在大中华人才培训的支援;第七,是促进香港与东北的经贸合作活动,鼓励工商界互相交流。我大体上简单地报告了刚才会议的讨论结果,大家可以参考建议书的内容,了解我们所提出的建议。



2008年4月14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20时55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