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工业贸易署副署长谈进口内地大米登记措施(只有中文)
*************************

  以下是工业贸易署副署长魏永捷今日(四月十四日)在工业贸易署大楼与传媒的谈话内容∶

  早晨,各位。我先说几句说话。

  今天很高兴有业界约70多位香港入口商参加我们今天的简介会。其实简介会的目的很清楚。今年年初,内地在供港粮食及制粉出口方面的管制安排,这些粮食及制粉包括大米及面粉,内地出口安排方面基本上也讲得很清楚,出口给香港的大米、受管制的制粉不得转口。为了配合有关安排,工贸署与内地进行磋商。早前我们已就面粉和大米粉进行登记制度。现到了第二阶段,我们亦为大米进行登记。今早我们的简介会是向业界解释登记制度的情况。其实这登记的安排已於上星期四开始。有关登记安排很简单,现时在香港根据食米管制方案已登记的食米贮存商约有100位,其中在2007年从事实质进口米的商业活动(的食米贮存商)都有资格。即是说,这些贮存商登记后便会列入名册内,这些名册我们会公布,亦会交给国家商务部。而内地的管制措施,是内地出口商出口米给香港时,相关的进口商要在登记名册内,出口商才能取得相关批文。我们这次登记制度的主要精神是配合内地出口管制制度,因为此制度是规定在此情况下才可出口(米)给香港。我们相信此登记制度能配合内地有关的安排。我先停下,看大家有什么问题。

记者:登记是否不确保米商或进口商以认可价格取得一定数量,登记之后的安排如何,可否解决现时米的紧张情况?

工业贸易署副署长:这安排在面粉方面也有,实际上入口商去哪里、用什么价钱买米,基本上都是商业考虑,所以登记制度只是帮助他们可以从内地进口大米,登记制度不涉及进口数量或价钱。

记者:现时的配额制度是否确保可以取足?

工业贸易署副署长:内地在这方面讲得很清楚,温总理也说过,关於供应香港的粮食和制粉,香港的供应是稳定的。

记者:以往有否类似的登记制度,登记措施…?

工业贸易署副署长:有关食米商的储存量我们一向有制度,即食米管制方案,刚才已提到我们现时有100个食米贮存商。新的登记制度主要配合内地关於出口来香港的粮食和制粉的安排,是配合作用。如果做了登记后,他们可确保起码在程序上来香港无问题。

记者:以前从内地进口食米来港是否无须登记?只要是正常储存商便可以从内地进口米?

工业贸易署副署长:以前的做法,比如说上年的做法,今年2008年1月未有出口管制之前,以前香港无需要这个限制,但因内地在2008年初推出出口管制措施,清楚说明香港的(粮食)是给香港用的。

记者:上年大米入口是否已用尽配额?有了登记制度对於用尽配额会否有影响?

工业贸易署副署长:内地出口食米有内地的配额制度,基本上配额方面,香港不存在用不用尽的问题,因为我们见到过往一直有从内地入口(食米),没有所谓不够配额。


记者:上年入口了1万5千几吨,是否用尽了配额,现在的配额是否5万吨一年;有了登记制度是否可确保能用尽配额?

工业贸易署副署长:我们的登记制度是确保内地给香港的大米或面粉的供应渠道,没有问题,他们可以透过出口管制措施,这措施是有这样的要求。登记制度可以满足这方面的要求,实际用额如何视乎供应及需求的情况。

记者:有没有见到本地进口商取米的数量因而增加?

工业贸易署副署长:本地进口商会否进口多了,视乎整体供求情况,但我们相信登记制度,如本地进口商觉得因需求增加,需从内地进口多些大米,他们可以这样做。

记者:如果登记额多於5万吨,会否继续接受登记?

工业贸易署副署长:登记制度可令进口商从内地进口,跟配额没有直接关系。至於内地有多少配额,我相信如果配额用得差不多时,有这情况时,内地也曾向我们表示,他们会保证香港这方面的供应,相信配额方面他们会考虑调整的。

记者:现时每年5万吨配额是否往年都是这水平?今年多了还是少了?

工业贸易署副署长:据我们所知,上年香港入口内地大米约2万吨。至於5万吨(配额),内地今年会否调整是内地方面的决定。

记者:往年有否配额?配额是多少?

工业贸易署副署长:内地配额情况不太清楚。我知道香港去年大概用2万吨。今年暂时给港澳的配额是5万吨。

记者:香港的登记制度是确保他们(进口商)可以从内地入口大米,但实际上,是否可以用尽配额,可以入口更足够的米?

工业贸易署副署长:我们的登记制度是配合内地的登记制度。我相信进口多少(米),是进口商自己的商业决定。



2008年4月14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17时00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