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教育局局长就「增加大学资助学位课程的学额」动议辩论的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为教育局局长孙明扬今日(四月九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增加大学资助学位课程的学额」动议辩论的总结发言全文:

主席:

  我刚才非常留心聆听各位议员的发言。首先,让我在此衷心感谢各位议员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下我希望就议员提出的意见作具体回应。

  正如我刚才所说,由於内部程序未容许我说出一些细节,我希望很快能够披露有关的细节,不过我今晚就会谈大方向。

高等教育的功能

  随香港发展为知识型经济,我们必须培养更多高质素的人材,作用用以维持香港的竞争力。高等教育必须为学生提供横跨不同领域的学习经历,帮助他们培养广博的知识基础和视野,并且掌握解难和应变的能力。这正好是几位议员所提及不只是读书么简,是如何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正如我在开场发言时指出,公帑资助的一年级学士学位课程只是其中一个学生可接受高等教育的途径,其他途径包括公帑资助的衔接课程以及自资界别提供的课程。学生可按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选择不同的修读模式和途径。而各高等院校亦可以按其优势和专长,提供不同的课程。通过鼓励多元化的课程和引进不同社会界别的参与,使香港的高等教育体系将会变得更灵活及多元化。

终身学习与资历架构

  才也有议员提到终身学习这个概念,这是我们的政策目标之一,我们希望达到「终身学习、全人发展」。我们希望容许学生按个人情况和需要,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加入、或暂停或继续修读高等教育课程。因此,我们成立了一个涵盖学术、职业和持续教育界别的七级资历架构,使学生在日后继续修读有关课程时可得到适当的认可。举例来说,在架构之下,学士学位的定位为第五级;副学士及高级文凭为第四级;而中学预科则为第三级。从资历架构当中的任何一级晋升至更高的级别,当中并没有特定的时间限制。因此,同学可选择於最符合他们本身意愿及能力的时间,来继续进修。而无须坚持在完成一个阶段后马上修读下一阶段的课程。

学分制制度

  我们亦会继续鼓励各高等院校采用学分制制度,让学生可以累积取得的学分,选择在不同阶段提升个人的学历。以美加等地为例,副学士毕业生可先累积工作经验,然后再寻求继续升学,而他们修读副学位时获得的学分,是可以获得大学的承认,并作出学分豁免或学分转移等的安排。

课程质素的保证

  课程质素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课题。一直以来,八所具备自行评审资格的大学所提供的课程,都必须经由校内的品质保证机制来评审。为进一步改善课程质素,教资会在2006年成立了质素保证局,成员包括来自学界及社会其他界别的知名人士。质素保证局旨在促进香港高等教育界质素保证工作,以确保由教资会资助院校颁授的所有学士及深造学位课程,学术及教育质素得以维持并有所提升,同时兼具国际竞争力。质素保证局亦刚刚开始就个别教资会资助院校的质素保证机制及课程质素进行检视和核证。

  刚才所说的是教资会辖下的院校,至於未具备自行评审资格的院校,他们的课程一律须经由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评审。而且,课程的评审资格是有时限的,院校必须在限期届满之前完成复审的工作,否则,课程会丧失评审资格,在复审的过程中,院校必须向评审机构提供证据,证明院校按照经评审的收生标准收生与及毕业生达至应有的结业水平。

公帑资助学额

  刚才有几位议员提出个别比较瞩目的失误情况,我们承认有这样的情况,但我希望各位议员不要以偏概全,用这些个情况推论我们整个制度是失败的,这是不公道的。至於公帑资助的学额,在2007/08学年,如果把公帑资助的衔接课程及自资界别提供的课程所提供的学额都计算在内,香港现时提供的学士学位课程学额约有21 000多个,占17至20岁年龄组?平均人口的25%。我希望大家明白18%只是纯粹由政府资助的第一年院校收生的数目,如计及其他院校个别提供的学位则是25%。

  根据2007年高级程度会考的资料,刚才也有提及这点,共有17 000多名考生考获入读教资会资助院校学士学位的资格。因此,现时提供的公帑资助一年级学士学位课程的学额,已能满足大部份合符入读公帑资助学士学位课程要求的同学的升学需求。我这个发言是反映事实,并非为批判或含有其他意义。

  刚才有议员批评,香港的大学入学率与其他地方的学士学位课程入学率比较明显偏低。我注意到个别议员提到香港的大学入学率及专上教育比率,并不太严谨,我并非吹毛求疵,大学资是大学,专上教育是专上教育。如果谈到大学,比率为18%,如困谈及专上教育则为超过65%。我们和其他地方比较,要留意他们的百分比是什么,有些议员提及外地的百分比不太清楚,例如有些地方的百分比包含了私立大学。比较这些比率必须考虑各地的经济情况、教育政策、人力需求,以及发展需要等均有所不同。因此,单凭比较不同地方所用不同方式计算的专上教育比率而作出任何结论定必会有偏差。

  进一步增加公帑资助学士学位课程的学额会涉及大量的公共资源。在研究此一课题时,我们必须仔细考虑和研究有关建议所涉及的额外开支,我说的额外开支并非课程上,而是课程外的,如额外教学设施及宿舍的提供,以及对教学及学生质素的影响等多项因素。而香港目前的情况特殊,我们亦必须考虑各教资会资助院校目前正忙於为在2012年开始的四年制学士学位新学制作出种种准备工作,包括发展课程及加建校舍及宿舍。因此,现在要求院校大量增加第一年学士学位名额大有问题。

  现时,政府每年投放於教育的资源超过500亿元,占政府总经常开支约四分之一。当中花在教资会资助界别的经常性开支,已超过100亿元。在公共资源及院校能力都面对局限的现实情况下,我们不能单单依赖公帑资助的学额,来满足社会对学士学位的需求。据我们了解,在不同地方,自资界别在提供高等教育方面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刚才有不才议员提及,例如在日本和南韩,就读私立高等教育院校学生人数,占当地高等教育学生人数超过百分之七十。在美国,私立大学占整体大学的比例亦超过百分之三十,这些私立大学当中不少在世界大学排名榜上都处於前列位置。现时在香港,就读本地学士学位课程的学生约有57 000人,当中有不足10%在自资界别的院校就读。因此,自资界别在香港提供高等教育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让社会各界可以为高等教育共同贡献资源和力量,让更多学生可以受惠。

  刘健仪议员和曾钰成议员的修正案都提及鼓励私营大学的发展。我们认同推动自资界别的发展,可令香港的高等教育体系多元化,为本地和非本地学生提供更多的高等教育机会。树仁大学在2006年升格为大学,成为香港第一所私立大学,公众反应非常积极,显示社会接受香港发展私立大学,认为有助高等教育界变得更多元化。政府会继续推行相应的支援措施,例如考虑以象征式地价拨出土地,以及提供一次性的建校贷款等,以支持自资界别的持续发展。然而,政府会密切留意这界别的发展,我们希望可以确保在提供额外学额之余,课程质素也有一定的保证。

副学士的升学途径

  就增加副学士升学机会方面,我以往在不同场合,包括在这议事厅,都已经多次强调副学士本身是一个独立而有价值的资历。具有这项资历的人士可以投身基层管理及有关专业的助理职位,而我们不应该视升读大学为副学士毕业生唯一的出路。当然,我明白有很多学生和家长,期望学生在副学士完成后,能升读大学的衔接学位课程,尤其是本地大学的衔接课程。正如我在开场发言时指出,教资会资助院校在2008/09学年将提供1 927个大学二年级的资助衔接学额。

  除了公帑资助学额,现时自资界别提供了约1 900个衔接学士课程学额。此外,不少副学位毕业生选择升读在香港开办的非本地学位课程。现时在本港开办的非本地学士学位课程,共有380多个,当中约有130个是衔接课程。在2006年,修读学士程度非本地课程的学生超过21 000名。当然,除这些以外,亦有少数副学士毕业生选择前往海外,升读外国大学。

  张文光议员提出的修正案,建议增加对副学位的直接资助。我们会在将发表的第二阶段专上教育检讨报告会就各界对增加副学位资助的不同建议作出详细回应。

议员修正案

  就议员提出的修正案中提及的其他建议,我回应如下。

  刘健仪议员提出的修正案,建议政府应致力提升大学教育质素,增加大学宿位等配套设施,增加境外学生来港升读大学,以配合香港作为区内教育枢纽的发展。去年10月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中宣布了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发展香港成为区域教育枢纽,当中包括分阶段提高公帑资助课程取录非本地学生的限额(由课程的核准学额指标的10%增加至20%)、我们亦会成立基金为优秀的学生提供奖学金、放宽非本地学生就业及毕业后留港的限制等。这些措施将於2008/09学年或之前落实,我们相信有关措施将有助吸引更多优秀的非本地学生到香港的高等院校就学,并於毕业后继续在香港居留和工作,为香港的人才库注入新血。

  刚才有议员批评,香港的大学入学率偏低,政府竟然提高非本地学生的名额,这做法未有照顾本地学生的需要之嫌。我想指出,从宏观的经济及人力发展的角度而言,吸引优秀的非本地学生来港就学对本地学生以至整个香港均有好处。非本地学生能为院校缔造多元的语言及文化环境,不但有助学生扩阔视野,还可加强他们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包容。非本地学生带来的新思维及新观点,亦有助启发本地学生的创意,激励良性竞争。长远而言,吸引优秀的非本地学生来港就学可扩大香港的人才库,提升人口质素,维持本港的竞争力及支持香港的经济发展。在制定院校可收取非本地学生的限额时,我们一定会顾及本地学生进修的机会。况且现时,非本地学生占用的公帑资助学额上限为4%,这数字并无改变,增加的非本地学生的学位全属非公帑资助自给自足的学额。

  曾钰成议员及杨森议员提出的修正案均建议应向学生提供更有效的资助。政府现时为本地专上学生提供助学金及/或贷款资助有两种,包括「资助专上课程学生资助计划」或「免入息审查贷款计划」,以确保合资格的学生,不会因经济困难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我们理解部份议员认为政府不应就「资助专上课程学生资助计划」的贷款收取利息,亦不应就「免入息审查贷款计划」的贷款加入风险调整系数。

  就提供免息贷款方面,在1985年,前核数署署长发表调查报告指出,为使资源能更有效地运用,政府有责任应向有关计划的贷款人收取利息。政府随后就不同的利率及还款期对学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制订2.5厘的年利率。有关年利率在於1987/88学年获得财委会通过后实施。至於风险调整系数方面,现时的「免入息审查贷款计划」及「专上学生免入息审查贷款计划」是以无所损益及收回全部成本的基础运作。向贷款人征收风险调整系数衍生的利息,目的是弥补政府因未能收回贷款及利息而引致的损失。我们会因应现持最新拖欠贷款的情况,考虑是否需要检讨风险调整系数。

  李国麟议员提出的修正案,建议特别增加第一年护士学位课程的学额资助。政府一般不会指定教资会应如何因应个别学科及专业的人力需求来分配教资会资助院校的学额。然而,如某些学科或专业的毕业生主要由公营部门雇用,或政府有需要确保社会在某些范畴备有足够的人才(如教师),政府当局便会向教资会提出有关意见。

  一般而言,教资会资助界别采用三年期的规划周期。在制订学术规划时,教资会资助院校会参考政府当局对某些界别的人力需求预测、市场需求、院校本身的能力、独有的角色及发展、可调配的教学人员数目、收生成绩、校内其他学系的需求等因素,以厘定不同学科的学额。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各院校亦须小心平衡不同界别的需要,以尽量满足各方的人力需求。

结语

  最后,我再次多谢各位议员及社会大众对我们的年青人的教育的关注。我非常同意,提高年青人的教育水平有助香港发展知识型经济。政府当局会继续密切注视高等教育界别的发展,并会不时检讨公帑资助的第一年学士学位课程的学额,以确保该界别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及香港的人力需求。我们亦会研究适当的措施,以继续支援自资界别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专上教育机会。



2008年4月9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3时16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