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发展局局长出席中文大学工程学院颁奖典礼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为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今日(三月八日)出席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颁奖典礼的致辞全文:

廖(柏伟)教授、各位嘉宾、各位同学:

  今日,我很荣幸获邀出席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的周年颁奖典礼。首先,让我衷心祝贺各获奖的师生,很高兴你们的努力及优异表现获得表扬。

  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是本港培育专业工程师的摇篮。每年超过五百名毕业学生投身工程和相关行业,作出贡献。作为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我和工程学院是息息相关。发展局是本届特区政府成立的新政策局,透过土地、规划、屋宇和工务部门的紧密结合,促进本港基建发展;新加入的文物保育工作,亦让发展局兼负平衡发展和保育的使命。实际一点说,包括属运输及房屋局的路政署,我们的工程师职系编制总共是2,228名,可说是本港工程师的最大雇主。我们在去年底恢复招聘属公务员编制的工程师,反应非常热烈,共有2,784个申请角逐145个职位。我在此欢迎中文大学工程学院毕业生稍后加入发展局的大家庭。

  我今日尝试从工程师的新使命、新挑战、新思维和大家探讨工程师未来对香港发展的贡献。

  完善的基建是推动本港经济繁荣的重要动力。行政长官在去年的施政报告中以「香港新方向」为题,勾画了本港未来的发展蓝图。政府未来将致力推动十项重大基建工程,藉此提升香港的整体竞争力、加强与内地联系及提供优质城市环境,以巩固香港作为全球城市的地位。

  每个年代的基建发展都要配合当时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在六十年代我们的大型基建以水务工程为主,因为当时率先要解决香港食水供应的问题。及至七十及八十年代,基建则以兴建新市欸及房屋为主,以应付日益增加的人口压力。九十年代,为了维持香港国际大都会的地位,我们致力加强港口建设与及兴建了以香港国际机场为中心的机场核心工程。

  在这千禧世纪,香港的基建已进入了多元化的发展。行政长官倡议的十大基建包涵三大方向:

  第一是交通基建,包括兴建伸延至港岛南区的南港岛线铁路、贯通新界东北部和香港岛的沙田至中环线铁路,以及连接深圳湾口岸至香港国际机场的连接路。这些建设可以进一步拓展香港的发展空间,并大大改善本港内部交通情况,以更完善的运输系统把社会、文化和商业活动连系起来。

  第二是跨境联系。包括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速铁路、与深圳机场合作研究兴建接驳香港机场的铁路,以及与深圳共同开发毗连边境的河套区域,以加强两地的联系。

  第三是优质城市环境。在西九文化区项目中,大家将可看到世界级艺术文化设施、人才和节目,推动香港文化艺术的长远发展、支持香港成为创意经济和亚洲国际都会。启德发展计划则包括兴建新邮轮码头、休憩和体育设施,供市民享用。此外,政府会从速策划新发展区,以提供土地作住屋、就业、高增值及无污染工业等用途,希望纾缓已发展区的压力,以及应付人口增长带来的土地需求。

  除了大型基建工程外,政府正积极开展各项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地区工程,如复修和更新水管、覆盖明渠、维修斜坡、铺设单车径、绿化城市等。大家不要小看这些项目,在未来五至十年,这些项目的总值合共超过二百亿元。这些地区工程,除了更能直接回应市民对环境改善的诉求外,亦能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行政长官在去年十月的施政报告中阐述了「进步发展观」,表明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兼顾可持续性和对环境及文物的重现。因此,我们不能以发展压倒一切,事事以发展为先。

  回应市民对环保的诉求,作为工程师,必须充分考虑如何平衡工程建设及环境保护的需要,尽量避免工程破坏自然环境及影响市民生活质素。

  荞原支线铁路工程就是一个好例子。在策划荞原湿地的铁路路段时,工程师为保护这片极具生态价值的湿地,将原有高架桥的设计更改为隧道的设计,纵使新的设计会增加工程的复杂程度及延长施工时间,但却能充分顾及保育湿地的重要性。

  另外,政府正积极推广绿化,以改善香港的环境。在过去十年,我们在香港各处共种植了约一亿棵植物,包括树木、灌木和时花。我们亦刚刚完成了多个市区的绿化总纲图,更会将制定绿化总纲图的工作扩展至其他地区。在进行巩固斜坡工程时,我们尽量在斜坡表面种植植物。新建的道路隔音屏障,亦会采用嵌有植物或花糟的绿化设计。这些绿化工程和崭新的技术,有赖工程人员的心血和努力,不断研发和应用先进科技及环保设计,为创造一个绿色香港,作出贡献。

  在文物保育方面,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中,承诺我们会全力推动这方面的工作,发展局已开展一系列务实、具创意,以及重视与非政府机构建立伙伴合作关系的措施。

  发展局辖下的工务科去年底发出一份有关「为新建基本工程项目进行文物影响评估」的技术通告,要求所有相关策局及部门,为所有新的公共工程项目在最初阶段进行文物影响评估的详细研究,以避免历史遗址或建筑受到影响,并透过推行恰当的纾解措施,把无法避免的干扰减至最低。这个是继二○○六年我们推出了要求各部门为某些工程项目进行空气流动评估后,另一重要「防患於未然」的措施,确保在工程项目的最早期,已可充份考虑这些环境因素,和消除市民的疑虑。

  近年政府在发展基建项目时,例如中区填海第三期、中环湾仔绕道、启德发展计划、屯门公路改善工程等,均引起较大争议甚至司法覆核,这提醒我们在施政方面要更贴近民情民意,平衡各界的意见和诉求。

  故此,我们会在工程项目初期便让公众参与,广纳民意,尽早就工程项目的目的、范围、影响及时间表,争取更多社会人士的共识。就大型或复杂的工程项目而言,一个有系统而完备的公众参与计划,是建立共识的基础,对於工程项目的顺利推展,至为重要。

  要有效推行公众参与,敏锐的政治触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谦虚的专业态度是不可或缺的。今日对工程师的要求,已非单一的技术层面。工程人员都要勇於接受批评,重视社会的意见和诉求,善於回答市民的疑问。由於立法会和区议会是政府和市民的一个极重要沟通桥梁,我们会谘询各议会的意见,与他们紧密联系,一起商讨政策和计划的方向;我们会不时举行记者招待会、发放新闻稿、甚至制作电视、电台宣传片段和报章广告等,把新的、正确的信息广泛地传送给市民。

  我深信上述的挑战和要求对中文大学工程学院的毕业生来说是早有准备。多年来,学院不但为学生提供工程学的专科知识,亦同时强调通识教育和多元才能的训练,为香港培训具有文化识见和与时并进的毕业生。

  发展局亦致力为建造业培训专业人才。政府每年都透过「专业培训计划」聘请百多名建造业相关的大学毕业生,提供优质及有系统的专业培训。此外,发展局亦推行大学毕业见习生调派训练计划,安排见习生前往内地城市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培训。完成培训的见习生均表示,培训安排扩阔了他们的视野和加深他们对内地有关专业制度、标准和法规等的认识,对他们日后的专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我寄望香港的工程师能为国家作出贡献。中国「十一五」规划强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并提出支持香港发展金融、物流,旅游、资讯等服务业,保持作为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香港在国家的发展上,担当独特和不可替代的角色。我们的发展方向,是要深化香港的优势。我们应具备宏观及前瞻性的眼光,以整个华南或珠三角为一个基础作出规划。政府推展的一系列跨境基建项目,配合国家「十一五」规划路向,也希望香港能抓紧「十一五」规划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投资和业务机会。
  
  香港的工程界在各大学和专业团体的领导下,定会把握时机,例如就技术改造、能源、交通、资讯及基础设施方面,与内地工程界多作交流和合作,互相学习,并凭你们拥有的国际视野及专业才能,紧密的伙伴关系,配合祖国的发展方向,为国家及香港作出更大贡献。

  多谢各位。



2008年3月8日(星期六)
香港时间13时00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