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教育局局长就「巩固专上教育的质素」动议辩论的开场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为教育局局长孙明扬今日(十一月二十一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巩固专上教育的质素」动议辩论的开场发言全文:

主席:

  为提升香港的人力资源质素和竞争力,配合香港步向知识型经济的发展,在二○○○年当时的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中定下政策目标,期望于10年内将香港的专上教育普及率提升至百分之六十。经过七年的发展,现时高中毕业生接受专上教育机会的比率已超过六成,与二○○○年的33%相比增长接近一倍。

  香港专上教育在过去几年的迅速发展,主要是由自资副学士界别带动的,这个发展模式大大有别于传统主要依赖公帑资助的模式;事实上,这亦是世界各大城市尤其是亚洲多个地方的专上教育发展模式。以日本、南韩和台湾为例,他们的私立院校和入读学生人数所占的比率高约七至八成。

  自资副学士课程的快速发展,亦反映了香港社会对专上教育的殷切需求。课程的数目由二○○○年约20个增加至现时的270多个,每年的新生人数亦由2,600人增加至现时约2万人。课程的收生率更曾经于二○○四/二○○五达至104%。在过去两年,香港的专上教育已进入整固期,学额和课程数目保持稳定水平,副学士课程总收生率平均约为80%。

  副学士课程的迅速发展,亦引起了社会人士对这个课题的关注,而讨论焦点主要围绕课程质素、资历定位和认受性、衔接学位机会和政府支援措施这几方面。因此,政府于去年完成了这个课题第一阶段检讨后,已随即展开第二阶段的检讨,有关的工作已进入尾声,我们希望于明年第一季公布检讨报告。在此,我感谢杨森议员提出今日的议案,让我有机会多听议员的意见。

课程质素

  课程质素是第二阶段检讨工作的核心课题,政府的目标是巩固和优化副学士课程质素,在政策取向上我们有两个重点。第一是要确立有效的质素保证机制。第二是确立清晰的资历定位。

  正如我之前所说,副学士课程的数量已经相当稳定,所以在这方面政府接着来的重点,是加强质素保证。在政策层面,政府会努力协助和配合质素保证机制的有效运作;而从实际操作的层面来说,扮演最关键角色的是院校本身和质素保证机构。各院校站在收生、教学和颁授学历的最前线,责任亦最为重要。同时,要给予公众信心,我们亦必须确立严谨和独立的质素保证机制。我们会和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与及「联校素质检讨委员会」继续紧密合作,共同确保有关的把关和监察工作,能得到最大的成效与及最重要的是社会人士的认同。

  我们亦会继续致力提高院校和课程的透明度。这不单有助加深社会人士对副学士资历的认识,从而提高副学士资历的认受性,而且更可让公众和传媒进一步了解及监察院校和课程的质素。

副学士资历的定位和认受性

  副学士资历的定位和认受性是另外一个重要课题。我完全同意必须为副学士资历确立清晰的定位。我们的教育政策是推动终身学习,而副学士学位就是终身学习阶梯中的一个独立和有价值的资历,具备这项资历的人士绝对适合就业,我们亦不应视升读大学为副学士毕业生的唯一出路。

  其实,根据美国、加拿大及其他西方国家的经验,并非全部副学士毕业生都急于继续升学,原因是院校一般都已推行学分制。学分制的好处是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成果以学分为计算单位,学分亦可以累积,容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习。现时,香港的院校并未全面实行学分制,我期望透过资历架构的推行和发展,长远而言,在香港逐渐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学分制制度,便利社会人士,包括副学士毕业生的终身学习。

  我亦非常同意要厘定副学士资历在资历架构内的级别。我们目前的想法是将副学士资历清楚列为资历架构内的第四级,因为在资历架构内,高中学历将列为第三级,而大学学位学历将列为第五级,所以副学士的资历水平是明确的介乎高中学历与学位学历之间。

  此外,现时有不少外界人士不清楚副学士与副学位的分别,其实副学位是一个统称,包括了高级文凭和副学士,这两种资历在学历水平上是一样的,但是在教育重点和内容比重上是有分别的,我们现正和香港专上学院持续教育联盟探讨如何更好区分这两种资历,以减少混淆和方便学生选择升学途径。

升学途径

  随着副学士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他们对衔接学位的需求将更加殷切,我同意政府需要正视这方面的诉求。不过,我认为解决方法亦应该是多元化的,我们不应该将焦点完全放在本地大学衔接学额数目方面,我们应该从现实出发,推动更多符合质素要求的院校提供自资学位衔接课程,政府亦会在政策上推动私立大学的发展。

就业

  副学士毕业生就业出路是另一个需要改善的课题,我们正研究政府在这方面如何能够起带头的作用,特别是在公务员招聘方面,向社会人士表达清楚的讯息,说明副学士是被认可、有价值和独立的资历。

支援措施

  最后是政府的支援措施,过去七年这些支援措施,大大发挥了推动副学士教育的作用,我们在过去审批院校申请时亦以达至60%专上教育普及率为指标。我们会调节政策方向,在未来政府的支援措施会以巩固和优化课程质素为主要审批准则,从而鼓励院校将资源集中投放于巩固和优化课程质素而非用于增加学额。

结语

  主席,我谨此陈词,我希望待听取议员的意见后,我会作出有关回应。



2007年11月21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8时15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