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主网页
署理行政长官出席「港深合作论坛」致辞全文(只有中文)(附图及短片)
******************************

  以下为署理行政长官唐英年今日(八月十三日)下午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出席「港深合作论坛」的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尊敬的许宗衡市长,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很高兴出席第二次「港深合作论坛」,与许市长和在座各位共商港深合作大计。我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对来参加这次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嘉宾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港深合作共建国际都会。这是一个深具前瞻性的战略课题。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正好提供了一个全面回顾港深合作成果、确定未来合作路向的契机。在贯彻落实「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前提下,港深两地作为密切的合作伙伴,都抱与时并进、加快融合的共同意愿。这个意愿是两地未来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顺应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也配合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当建基於港深两地多年来所建立的紧密关系,以高瞻远瞩的眼光,以兼容并蓄的胸怀,进一步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将共建世界级国际都会作为两地未来合作的目标。

  首先,确立这样一种伙伴关系,既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也是港深两地为保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共同要求。回归以来,香港在祖国强大后盾的支持下,在700万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困难,经济更有活力,特别是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旅游等较有优势的领域,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香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通过提供更多高增值服务,提升整体国际竞争力,改善人民生活素质,建造真正的国际大都会。一河之隔的深圳,则是内地第一个经济特区,一向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线。过去20年,深圳的经济以年均20%的速度高速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物流等服务业迅速发展,并以建设国际化城市为目标。

  而更重要的是,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两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处处都能看到港深合作的成果:从最初的货物贸易,到香港制造业往深圳转移,到深圳以香港作为主要投融资来源地; 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 从大型基建的配合到人员的频繁往来; 从单纯经贸关系到科技、交通、法律、旅游、环保、教育等全方位合作; 特别在2004年以来,在粤港合作的框架下,两地政府签署「加强深港合作备忘录」和「深港创新圈」等协议,建立了直接沟通的管道和更加密切的关系,充分体现港深优势互补,休戚与共的主旋律。这为深化两地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港深合作共建国际大都会,顺应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亚洲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重心,目前区内各国正加快合作步伐,签订多项双边或多边协议,建立多种形式和范围的自由贸易区。区内经济的开放和一体化进程,极需能够调配国际资源、带动区域发展的国际大都会。这为港深共建国际都会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第三、港深共建国际都会,符合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家的经济、外贸和外商直接投资总量,都处於世界前列。占全国GDP超过六成的东部沿海地区,在不同程度上投入到全球经济大循环当中。随经济高速增长和持续开放,我国经济在全球的地位将不断提高,与世界经济的关连度也会进一步提升,更加需要一个能够调配国际资源的世界级都会,配合和平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香港具备了调配全球资源的基本条件。这主要体现在香港的区位优势和世界级的基建,居全国各城市之首的经济规模,多功能服务中心的地位,以及多年来所建立的制度和积累的国际化优势。

  此外,建设世界级都会的基本要素还包括可观的经济规模、具带动作用的产业结构,以及与广大腹地的紧密联系。港深两地在地理上连为一体,经济结构互补性强,民间交往频繁。双方加强合作,善加利用和引导已建立的各种联系,提高两地合作的经济效益,使两地金融、物流、旅游等服务行业的互动关系更为成熟,会使这些基本要素更为突出,协同效应更为明显。一方面可以强化香港作为世界级国际都会的条件,增强香港的经济辐射和带动能力,完善多功能的服务体系;另一方面,也有助於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通过加强自主知识产权能力,令制造业沿价值链上移。

  总体而言,港深合作的长远目标,就是共同建设成为可与大纽约、大伦敦相媲美的世界级国际都会。这一拥有3200平方公里、约2000万人口的大都会,经济、贸易和投资总量,都将位居世界级大都会的前列。我深信,一个规模庞大、高度开放、功能齐全的国际大都会,一定可以为国家的和平发展和现代化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能提供更强劲和持久的经济增长动力,为两地民众缔造更美好的生活。

  推动港深合作共建国际都会,必须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本顾全局、重开拓、求务实的精神,切实推进两地相互开放,努力促进经济要素包括人员、物质、资金和资讯的自由流动。目前,在CEPA、「个人游」、QFII和QDII等政策的支持下,港深两地的产品和服务可以比较畅顺地流动,人流和资金流的限制也得到放宽。下一阶段,我们要顺应投资贸易便利化的趋势,进一步消除体制和政策方面的障碍,使各种经济要素更加方便地在两地之间流转。同时,要建设好跨界基建和交通网络,打通关节,为建立国际大都会逐步创造条件。在社会民生方面,港深不论在民间、非政府组织还是政府机构,都需要加强联系和配合。

  各位,合则两利。通过不断创新达至双赢互补的港深合作,将会显示出无比的生命力,使海内外投资者和专业人士,对这一兼具成本、市场、区位、科技、人才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的地区,投下更具信心的一票。

  港深一起建造国际都会的过程,有异於不同国家、不同制度和不同关税区之间的合作,也有别於一个国家内同一制度、同一关税区下城市之间的合作。这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两个关税区背景下两个接邻城市之间的合作关系。我们必须保持清醒,不能低估双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各种困难。但我坚信,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按照「一国两制」方针,以长远的眼光和不断论证探索的精神,求同存异,先易后难,一定能朝国际都会的目标稳步前进,达至多赢局面,对大珠三角区域和国家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我殷切地希望,今天在座的海内外专家学者,以前瞻的视野和务实的态度,为我们共同的目标出谋献策,共同谱写港深合作的新篇章!

  谢谢大家!



2007年8月13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16时10分

图片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