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主网页
发展局局长在皇后码头公开论坛的发言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为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今日(七月二十九日)下午出席在皇后码头举行的公开论坛的开场发言全文(只有中文):

  多谢各位朋友。这一场论坛肯定会较刚才那一场更热闹。主持人说我未能提供我的讲稿,但其实认识我的人士都知道,我在公众场合说话很少用讲稿。因为我觉得我是用心讲说话的官员,我相信各位在座的朋友亦都是希望听到一位用心讲说话的官员。

  在我未回应刚才几位朋友发言以及主持人特别提到那两点,我也想说一说今次由本土行动主办或是回应我的要求主办的论坛。在讨论 (举办论坛)过程中,我只说出了一点,我说如果这次公开论坛是要政府或我本人承诺「不迁不拆」皇后码头,才可以进行的话,对不起,我做不到。做不到的理由是因为政策是有延续性,皇后码头的迁拆与中环三期填海的工程是讨论了相当长的日子,我们不能够贸贸然以为一位新官员上场,就可以改变很多历史的事实,以及很多政策延续性需要作出的考虑。所以我是相当斩钉截铁,在第一时间通知本土行动的朋友,这个条件我没有办法接受。因为接受了这个条件,将会令到我的心对不起他们,因为我会把他们的期望提升,然后让它再跌下来,这种做法不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会做的。但除了这个条件外,其实我就今次的论坛,是完全没有开列任何的条件。时间、地点、形式、要我在这里坐多久,我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即使是刚才轮候的次序,主持人说是迁就我,让其他人说完后由我回应会有利一点,我可以对大家说,通常官员都喜欢自己说完就离开,不是特别喜欢留到最后,但我只想说,你要我作开场白介绍政府的立场,是可以的;你要求我在最后才作一个回应,亦没有问题。我希望这一次的活动,或是这一次的对话,为我们与民间的团体及公民社会,在未来一段很长日子的沟通,开一个模范或是先例。「走入群众」这四个字,一点也不简单。真正的「走入群众」,与市民沟通,是特区政府共同的信念,我希望大家亦能够明白。

  说回刚才两个很具体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古物谘询委员会是负责评级的工作,就香港的历史建筑物作出一个评级,一级、二级、三级,并不是一个政府法定的功能。古物谘询委员会作为一个谘询组织,他们就这项工作自己去进行。所以我亦很难代表古物谘询委员会去回应刚才主持人说,能不能够在今天告诉大家这个(整体为皇后码头、爱丁堡广场及大会堂)评级的工作会否进行。

  同样地,当古物谘询委员会在二○○○年到今天,其实已反覆讨论皇后码头的历史价值四次之多,每一次我们都有清楚记录在案。二○○○年时,基於一份历史学家做了关於整体这里的建筑物因受中环填海影响,每一个历史建筑物有些什么价值,应该如何处理,古物谘询委员会是作出了详细的讨论。当时最强烈的信息是大会堂是一定要绝对保留,但对於皇后码头的说法是,作为一个在中环一带休闲、乘凉的地方,是有它的意义,但未达到有一个大的历史价值。所以古物谘询委员会一直以来都没有提出一个保留皇后码头要原址「不迁不拆」的要求。直至今年五月九日,当然随这几年保育意识的高涨以及大家的诉求,古物谘询委员会将它评定为一级,我们亦很尊重这个一级的评定,说「会尽一切的力量去保存皇后码头」。

  我深信我们今日的工作是符合「尽一切努力去保存皇后码头」,因为保存皇后码头在今天已经不是一个简单回答是或否的问题,因为在这么多年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我要讲的说话其实在所有公开的文件都有交代,并不存在我是在摥造事实。

  为什么这项工程称为中环填海第三期呢?究竟第一期在那里?第二期在那里呢?第一期就是今天的国金(国际金融中心)以及机场快线的香港站,这项重要基建对香港所带来的益处,不需要我在这里多说;第二期是今天的添马舰土地;第三期的迫切性在於要处理在这里产生的一些运输交通需要,以及往后我们如果要继续香港的稳定繁荣,我们必须再行前一步。

  当然我明白到市民对於一些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有一份感情,甚至对於公共空间的诉求,所以从保存皇后码头的诚意及努力,往后的重置,以至整个中环新海滨的建设,我们是会听大家的说话,我们一定会尊重市民往后给我们在设计海滨的意见。如果大家认为一个充满活力,大家可以享用的海滨是不需要有咖啡馆、不需要有一些很小型的商铺,这方面你们可以提出来,这方面我们并不是一定要有的,但在反覆的讨论当中,大家都认为一个富活力的海滨长廊,是应该有一些配套的措施,所以不要随便说这是一个大商场,我们不要大商场,我们不要高楼大厦。我希望大家亦有一个机会看一看,究竟中环填海后的土地用途是如何分布。

  最后,我亦希望本土行动的朋友,在今次的论坛中明白,其实他们已经把我们的保育工作推前了一大步。多谢大家。



2007年7月29日(星期日)
香港时间19时45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