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主网页
立法会十二题:儿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务
*******************

  以下为今日(七月十一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张超雄议员的提问和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的书面答覆:

问题:

  关于十九岁或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的精神健康问题,政府可否告知本会,是否知悉:

(一)  过去六年,下列各项每年的数字:

(i)  五岁或以下、六至十二岁及十三至十九岁的儿童及青少年前往公立医院精神科专科门诊诊所求诊,以及被诊断患有精神健康问题的人数分别为何;

(ii) 各医院联网的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科专科门诊服务新增的求诊人数、初诊及覆诊(包括紧急和非紧急)个案的平均轮候时间及人次,以及儿童及青少年不依期覆诊的百分比;

(iii)儿童及青少年分别入住精神病医院、中途宿舍、辅助宿舍及长期护理宿舍的人次;

(iv) 公立医院精神科专科门诊诊所及精神病医院在年底的医生及临床心理学家的人数,以及诊治儿童及青少年和成年人各类精神疾病的个案数目的比较;

(v)  学校社会工作者分别处理涉及儿童及青少年的精神健康问题的个案,并按个案所涉及的失调行为或疾病(例如自杀、企图自杀、忧郁症、恐惧症、上网成瘾及其他成瘾行为,以及思觉失调)列出分项数字;及

(二) 过去两年,儿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社区支援计划每年处理了多少宗个案、筹办了多少项心理教育活动,以及提供了多少次谘询服务?

答覆:

主席女士:

(一) (i)过去六年,经由医院管理局(医管局)青少年精神科专科诊治的门诊病人,按五岁或以下、六至十二岁及十三至十九岁的年龄组别划分的分项数字,载列于附表一。

  六至十二岁及十三至十九岁组别的病人数目在近年有所增加,原因与医管局及社会福利署(社署)等部门推出的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务(例如思觉失调计划)有关。这些计划有助提早识别青少年精神健康个案,让家人及社工有机会及早介入,并可以将有需要的青少年转介到医管局的青少年精神科跟进,因此医管局相信近年青少年求诊者数目上升,与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识别率有所改善有关。

   (ii)医管局并没有精神科专科门诊新症轮候时间按年龄组别划分的分项数字。过往六年,医管局精神科专科门诊诊所新症病人整体的人数及其轮候时间的中位数则载列于附表二。

  医护人员是按照病人的临牀状况决定覆诊的日期,当中并不涉及「轮候」的情况。

  医管局没有精神科病人不依期覆诊比率按年龄组别划分的分项数字。过去六年,精神科专科门诊病人整体的不依期覆诊比率则载列于附表三。

  遇有病人不依期覆诊,精神科专科门诊诊所会按情况主动联络及跟进有关病人,以尽量确保他们会依期接受诊治。

   (iii)过去六年,青少年(○至十九岁)精神科病人出院人次的统计数字,载列于附表四。

  医管局相信近年青少年精神科病人住院人数有所增加,可能与新增的青少年健康服务有关。

  接受社署津助住宿服务的精神病康复者需年满十五岁或以上。在过去六年,年龄由十五至十九岁入住中途宿舍、辅助宿舍及长期护理宿舍的精神病康复者数目,载列于附表五。

   (iv)医管局没有精神科医生及临牀心理学家人手按专科门诊及住院服务划分的分项数字。现时医管局负责提供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服务的估计人手,载列于附表六。

  由于青少年及成年人的精神病患在性质及治疗方面均有所不同,所以不适宜将该两类精神病患的个案数目及负责有关个案的医护人手作出直接比较。

   (v)过去四个学年(即二○○二至○三至二○○五至○六年度),小学学生辅导人员向教育局填报的经诊断为有精神问题(例如抑郁症、精神分裂或其他精神错乱病症)的学生个案数目,载列于附表七。

  教育局并没有这些个案的分项数字和二○○○至○一及二○○一至○二学年的数字。

  在中学方面,根据非政府机构于二○○二至○三至二○○六至○七年度向社署现有的资料统计系统呈报的资料,学校社工处理的中学生个案中,涉及情绪或心理健康问题的次数,每年介乎21 000至26 000次之间。情绪或心理健康问题泛指各种与情绪、精神、行为及人际关系的困扰,非政府机构所呈报的资料并无详细的分项数字。由于学生可能同时出现不同的情绪或心理需要,上述的数字会出现重覆统计的情况。

(二) 为了尽早识别呈现轻度至中度精神健康问题的六至十八岁儿童及青少年,以便及早为他们提供适切的服务,社署与医管局辖下的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小组携手合作,于二○○五年底筹组「儿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社区支援计划」。该计划于二○○六年四月全面展开服务,截至二○○七年三月三十一日,计划一共处理了686宗个案(包括辅导及谘询个案服务),并举办了127项有关儿童及靑少年精神健康的公众教育活动(例如讲座及工作坊等),为学校、青年中心和其他社区组织提供相关的谘询服务和培训。此外,该计划亦透过与地区组织的联系和建立地区网络等支援,为儿童及靑少年精神病患者提供适切和个别化的康复和生活/工作技能等训练和活动,以协助他们克服因精神健康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建立正面的精神健康生活。



2007年7月11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00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