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主网页
「九七前后─回归十周年电影节目」 电影资料馆放映 门票免费派发
******************************

  自中英谈判开始,二十多年来,香港经历了从殖民地到特区的历史时刻。香港电影也经历了从兴盛到衰退的浓缩发展,「前九七」、「后九七」等各式情怀,成为了香港电影灵感之源。为纪念回归十年,香港电影资料馆举办「九七前后─回归十周年电影节目」,於六月廿三日至七月十四日放映十出不同的电影,让观众思考回归课题。所有电影免费入场。

  免费门票由星期日(六月十日)起在香港电影资料馆大堂及香港文化中心询问处派发。每人每次限取门票两张,先到先得,派完即止。

  放映的电影包括严浩的《似水流年》、成龙的《A计划续集》、张国荣与梅艳芳主演的《胭脂扣》、谢晋导演的《鸦片战争》、陈耀成的《北征》、许鞍华的《千言万语》、周星驰的《少林足球》、徐克的《七剑》、杜琪峰的《黑社会》及《短片系列─赶死线》。全部影片於电影资料馆电影院放映,不设划位。

  每场放映后设有讨论时间,主持包括梁款、张伟雄、冯家明、邝佩诗、梁文道、陈耀成、梁国雄、罗展凤、登徒和朗天。

  八二年中英谈判开展,九七问题为香港人带来困扰与焦虑,《似水流年》(1984)在此气氛下,提供了面向中国的另一种态度。在香港生活得不如意的顾美华,回乡重遇青梅竹马的斯琴高娃,「回乡一行」淡然表现两地人的情意。

  成龙导演的《A计划续集》(1987),抒发香港电影对本土历史的特别情怀。影片於回归前十年上映,背景为早期的殖民地,一方面充满怀旧之情,另一方面又完全扭曲了历史,从中营造出强悍的本土意识。成龙饰演的警察,看不起依附外国人欺负同胞的奴才,不满滥用职权的官员;最重视的还是个人操守,和「做个好警察」的专业精神。

  关锦鹏导演的《胭脂扣》(1988)把新旧香港作一对照,昔日的塘西风月成了八十年代西环街景,在他的老香港中,可以找到现代社会早已失去的浪漫。主角梅艳芳、张国荣均於2003年逝世,叫那沉重的年头多加一份哀伤。

  中国第三代导演主将谢晋的《鸦片战争》(1997),於九七回归时回首中国近代史开端,满清庸臣口中无关痛痒的香港,今日政治与经济都已是世界焦点。

  陈耀成导演、曹诚渊监制的《北征》(1998),以1997年「苗圃行动」举办「行路上北京」活动为骨干,条缕出香港回归前夕形形色色的文化、社会、历史的省思。在追随筹款者北上的同时,镜头横跨中港美,凝视殖民地末日的归去来。有退隐加州的老报人罗孚、从纽约专程返港的修女/剧作家陈尹莹、导演关锦鹏、编舞家黎海宁、哲学家劳思光、民运人士刘山青、环保人士和政客等。

  香港鲜有指涉政治及社会运动的电影,许鞍华导演的《千言万语》(1999)无疑是港片的突破。影片透过甘浩望神父这真实人物,将八九民运前十多年的社会及政治运动娓娓道来。黄秋生、李鲔珍、谢君豪主演。

  脱去了九十年代电影中强烈的香港本土味道,周星驰将中国传统武术的奇幻想像放到二十一世纪,创制独特疯狂的《少林足球》(2001)。电影既没有交代时代背景,也没有明确表明角色的身份。在他的电影世界里,已没有分清香港和内地地域的必要,说的不再是只有香港人才懂的笑话,而是用普通话跟你说:「你是最好的,你知道吗?」

  武侠小说在中国人的想像世界中占了重要地位。在电影的领域,徐克首先於八十年代初凭《新蜀山剑侠》将电脑科技引入武侠电影。到了廿一世纪,又引领武侠回到战后常见的清初背景,在创新科技与古典传统中寻找新的平衡。《七剑》(2005)既有侠客顶天立地的个人气概,亦见群策群力七剑合璧的力量。

  杜琪峰的《黑社会》(2005),藉帮会小圈子活动的明争暗斗,借题发挥带出回归后香港人牵肠挂肚的选举议题。金钱、暴力与权力这三个黑帮片的重要元素,都在竞选过程中派上用场,使电影透过类型公式,为观众提供一个思考选举政治的机会。

  《短片系列─赶死线》放映四出於独立短片及录像比赛得奖的作品,包括冯伟幻游五十年不变的《爱丽斯梦游香港》(1995)、冯炳辉以音乐、旁白、画面交织而成的《香港公路电影》(1995)、朱迅以地道「香港人」角度,见证朝代的终结与诞生的《97吨的回忆》(1997) 和游静於去年重新剪辑的《另起炉灶之耳仔痛(浓缩版)》(1997/2006),访问迁徙世界各地的香港人,勾勒出一种迁移中的香港身份。

  《鸦片战争》为普通话对白,《北征》及《短片系列─赶死线》为粤语、普通话及英语对白,其余电影均为粤语对白。《黑社会》为三级影片,只准十八岁或以上人士观看。

  节目详情可参阅於康文署辖下表演场地备取的第三十七期《展影》。节目查询∶二七三九 二一三九/二七三四 二九○○,网址∶www.filmarchive.gov.hk 或 www.lcsd.gov.hk/fp。



2007年6月8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6时50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