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主网页
工商及科技局局长在「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论坛的主题报告全文(只有中文)(附图)
******************************

  以下为工商及科技局局长王永平今日(五月二十一日)在「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论坛发表的主题报告:(只有中文)

程副部长、宋副省长、包副院长、饶校长、各位来自内地、台湾、澳门及香港科技界的专家、学者、各位嘉宾:

  今天我非常高兴出席「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论坛,与大家一起讨论这个重要的议题。我希望藉这个机会,向各位介绍香港特区政府在推动创新及科技发展的工作和最新情况。

经济及产业转型

  香港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经济体系,在全球化的竞争环境和科技不断提升的形势下,自主创新成为我们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的责任是要提供适当的环境,协助企业更新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和利用创新的思维和最先进的科技,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维持香港在全球内的竞争力,和维持香港在金融、工商、物流业各方面的发展。

  在创新方面,香港有许多优势。我们是全面开放的国际城市,每分秒都接收最新的知识和资讯。我们有完善的基础建设和通讯网络、良好的保护知识产权制度,和来自全球的优秀专业人才。我们有世界一流的大学,从事尖瑞的研究项目,我们也拥有国际网络和敏锐商业触觉的企业,在许多创新产品及服务上,例如电讯方面,都是市场的先行者。

  另一方面,自国家上世纪七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香港的产业逐步以珠三角为生产基地,至今已有七万多家由香港人设立或参与投资的工厂,雇用一千多万工人,每年出产过千亿美元价值的产品出口到全世界,协助珠三角地区成为全世界最具效率的生产基地之一,生产量占国家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一。

  现时大部分的香港和珠三角的企业都是依赖进口技术,缺乏自主品牌。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严峻竞争,香港以至珠三角的企业都需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为产品及服务增值,开发自主品牌,才能继续在国际市场上取胜。

  因此,香港特区政府近年来致力提供优质的科技基础设施和推行各项资助计划,推动创新科技发展。在短短数年间,在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的科研基础已日益巩固,商界对开发新技术及设计亦愈来愈重视。根据特区政府统计处的数据显示,在二○○五年有近一半的受访企业有进行创新活动,较二○○二年的二成增加超过一倍。商界投入研究及发展的开支,由二○○二年只占香港整体研发开支的33%,至二○○五年已升至占一半。而香港整体的研发开支亦由二○○二年的75亿元增至二○○五年的110亿元;研发人员数目亦由二○○二年的13,000人升至二○○五年的22,000人,升幅近七成。

科技基础设施和资助计划

  特区政府的目标,是要缔造有利创新活动的环境,协助传统工业升级,扶持新兴产业发展,鼓励产业走高增值路线。我们希望把香港发展成为区内的创新及科技服务中心。我现在为大家简介我们正在推行的措施。

  我们於一九九九年设立的「创新及科技基金」,资助对产业创新和提升科技水平,以及对产业发展有所贡献的项目。至今已拨款28亿元资助超过900个项目,获支持的应用研发项目遍及资讯科技、生物科技、中医药、电子、纺织及成衣等领域。

  特区政府亦不断完善香港的科技基础设施,支援科技企业和科研活动的发展。科学园第一期和数码港已相继落成,总楼面面积达215,000平方米,为科技公司提供优质的设施和全面的支援。科学园第一期设有集成电路设计及开发支援中心、产品分析实验室,以及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设施,帮助降低科技公司的初期营运成本,和缩短筹组研发项目的时间。数码港也设有数码媒体中心、香港无线电发展中心、以及数码娱乐培育及培训中心等多项先进设施,为资讯科技公司提供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现时已有近百家海外、内地和本港科技公司进驻科学园第一期,租用率近九成。数码港的使用率在今年四月亦已达75%。为了配合日益增加的需求,科学园的第二期预计可於二○○七年中至二○○九年逐步落成,将可增加105,000平方米的楼面面积。

  特区政府亦於二○○○年成立了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应科院)。应科院从事与产业有关的高水平研究和发展工作,把成果转移给产业,以便转化为商品。例如香港的一间电子公司便是使用应科院开发的H.264视像压缩核心技术及其网络电视机顶盒,成功在全球五十多家公司的竞争下取胜,获选为上海网络电视台的机顶盒外购指定生产商,而上海网络电视台是全国首间推出网络电视服务的电视台。

  另一方面,为协助新晋的科技公司发展业务,我们设立了「小型企业研究资助计划」,现时已有二百五十多家公司受惠,资助总额达二亿元。此外,香港科技园负责推行的培育计划,为新晋的科技公司提供低成本的办公室设备,以及行政管理、市场推广、财务及技术方面的协助,以培育这些公司成长。至今已有二百家公司参与计划,其中三家公司已在创业板上市。去年我们亦拨款支持数码港成立「数码娱乐培育及培训中心」,协助本地数码娱乐业发展,现时已有三十家公司参与这项培育计划。

研发中心

  为了加大力度,推动香港企业提升科技水平,特区政府於二○○六年四月成立五个研发中心,目的是发挥香港的既有优势,并切合大珠三角地区产业需要。五个研发中心涉及的科技范畴是:

(1)汽车零部件;
(2)资讯及通讯技术;
(3)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应用技术;
(4)纳米科技及先进材料;及
(5)纺织及成衣。

  我们在制定这五个范畴时,除了广泛谘询本地科研界和工商界的意见,亦与广东省科技厅在珠三角地区进行了实地研究和考察。综合两者的结果,我们确立产业对这五个范畴的创新技术有殷切的需求,而香港亦拥有一定的研发能力。

  这五所研发中心由本地大学和科研机构承办,他们为产业界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包括:进行产业主导的应用研发工作、促进科技转移和商品化、提供科技和市场情报、以及成立知识产权及科技的交易平台。

  在新的运作模式下,我们希望由产业界提出项目建议,然后由研发中心集合香港以至外地的专家,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援和解决方案。

  现时清华大学,加州大学及伦敦大学,均已加入成为研发中心的科技合作伙伴。而「资讯及通讯技术研发中心」亦已先后与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美国的Telcordia 以及法国的Wavecom等著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五所研发中心现已全面运作。研发计划包括高清电视、汽车电子、先进纺织品生产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以及纳米材料应用等。

十一五规划与内地合作

  随研发中心的投入运作,香港的科研基础设施渐具规模。另一方面,国家「十一五」规划着重自主创新,并强调全面提高科技整体实力和产业技术水平。因应「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特区政府於去年九月召开《「十一五」与香港发展》经济高峰会,探讨如何予以配合。

  在创新科技方面,经济高峰会认为,香港可以在国家的科技发展方面,扮演积极的角色,并建议香港要深化及扩大与内地,特别是与广东省和深圳市的科技合作。

  经香港与内地多方面在过去几个月的努力,有关建议已逐步落实。例如国家信息产业部与香港工商及科技局刚於今年四月在北京签订合作协议,鼓励香港的企业、科研机构及专家参与国家信息产业技术标准化工作,并加强在多个信息产业重点领域的科技合作,例如移动通信、消费类电子产品相关技术、数字电视及数字内容等。

  事实上,香港与中央政府一向支持香港和内地的科技合作。国家科技部与香港特区政府工商及科技局早在二○○四年成立了「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委员会」,以统筹和协调内地与香港的科技合作。委员会先后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汽车零部件、集成电路设计、中医药、纳米科技、节能与环保等六个科技范畴成立工作组,制定具体的合作计划。委员会亦於今年四月於北京召开第三次会议,原则上通过在香港申报成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机制,以方便香港的大学及科研机构可以直接申报成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推动科技交流方面,科技部除了与特区政府合办今日的论坛外,亦会支持我们於今年九月在香港举行的「创新博览会」,安排内地有关单位来港展示国家最尖端的科技产品和成果。

  在香港和内地省市的科技合作方面,粤港两地政府亦早於二○○三年已成立了「粤港高新技术合作专责小组」,推动两地高新技术合作。专责小组自二○○四年开始,每年推出「粤港科技合作资助计划」,拨款支持双方有共同兴趣发展的科技范畴的应用研究及发展项目。自二○○四年至二○○六年粤港双方已共拨款11.5亿元支持417个研发项目,对粤港两地产业的技术提升,推动大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至於区域合作方面,泛珠三角各省区於二○○五年制订《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十一五」专项规划》,目标是推动区内的科技资源整合和人才交流,加强技术创新能力,从而达致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此外,深港合作亦将於今天踏出重要的一步。深港两地政府将於今天下午签订合作协议,正式确立「深港创新圈」,有关范畴包括设立定期沟通机制、加强人才和信息交流、共同支持研发项目和善用现有技术平台、加强科技园区和中介服务机构合作等,务求使两地的合作更具体、更全面。

结语

  总结我的发言,香港拥有多项有利创新及科技发展的条件,而特区政府亦做了大量的推动工作。今天论坛的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要讨论香港如何有效地纳入国家的创新体系中,所以我希望各位能够积极参与讨论,为国家迈向创新自主出谋献策。谢谢!



2007年5月21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15时25分

图片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