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衫舞影背后故事 中、西版《琵琶怨》互作对照(附图)
**************************

  舞台巨星对人欢笑背人愁,成功女伶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芳艳芬、吴楚帆的《琵琶怨》(1957)以桃丽斯·黛(Doris Day)及占士·格尼尔(James Cagney)主演的《琵琶怨》(Love Me or Leave Me,1955)为蓝本,拍成不可多得的电影佳作,中、西两个版本,将於香港电影资料馆新节目「粤剧后台」中放映。

  荷里活版的《琵琶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桃丽斯·黛饰演的歌星成名背后与经理人兼黑帮头子丈夫的爱恨。而左几导演的《琵琶怨》把背境移至广州的天台游乐场及粤剧界,芳艳芬醉心艺术,又希望成名,不惜「与狼共舞」,吴楚帆的跛七骄横跋扈,却爱得深切。吴楚帆后来重拍此片,名《珍珠泪》,伙拍苗金凤重演黑帮头子与妙龄女子的关系。

  粤剧一直是电影取材的重要来源,赋予电影人无限灵感。而后台一向亦是创作者喜爱的地点,更经常成为电影及戏剧的故事背景。为响应2006年粤剧日,香港电影资料馆特别举办「粤剧后台」节目,於十一月十七日至二十六日在资料馆电影院放映多出以粤剧后台为背景的电影,让观众体验粤剧对电影人的魅力。

  《歌声泪影》上、下集(1952)勾划出粤剧界权力运作的图象。吴楚帆难得地亲自开腔唱戏,并从容地演绎了角色被名利腐蚀良心的过程,而红线女则演活了绝不讨好的弄权女强人。

  许鞍华的《撞到正》(1980)借粤剧班的奇异色彩为背景,带出了一个跨越数代的伦理、商业恩怨鬼故事。舒琪导演的《虎度门》(1996),同是萧芳芳的精湛演出,正以后台与舞台的交接位置命名,展现粤剧改良的困难、现代艺人面对的家庭问题,旁及九七回归前的社会状况。

  舞台纪录片《观音得道,香花山大贺寿》(1966)摄录了多位红伶,包括陈宝珠、林家声、陈好逑等演出著名的吉祥例戏,同场还有八和会馆子弟演出北派功架,是粤剧舞台排场难得的纪录。

  《舞台春色》(1952)以夜总会为背景,任剑辉、白雪仙、何非凡的喜剧演绎论尽娱乐界与传媒间的关系。而在《父母心》(1955)中,马师曾含蓄细腻的演出,黄曼梨的驾轻就熟,林家声的纯朴及阮兆辉童星时期的精灵演出,加上编导秦剑的出色处理,堪称香港电影的经典作品。

  十一月二十六日於放映《舞台春色》后,下午五时资料馆电影院将举行「撞正虎度门:粤剧与电影」座谈会,由《撞到正》导演许鞍华及《虎度门》导演舒琪主讲,何思颖主持。座谈会以粤语进行,免费入场。

  门票现於各城市电脑售票处发售,票价三十元,设高龄、残疾人士、全日制学生及综合社会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半价优惠;康文署辖下各表演场地之友可获九折优惠。订票热线:二七三四 九○○九,网上订票www.urbtix.hk

  查询电话:二七三九 二一三九/二七三四 二九○○,网址www.lcsd.gov.hk/fp



2006年11月15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0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