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主网页
民政事务局局长何志平在「亚洲文化合作论坛」内地省市文化厅厅长联席会议上致辞全文(只有中文)(附图)
******************************

  以下为民政事务局局长何志平今日(十一月八日)在「亚洲文化合作论坛2006」内地省市文化厅厅长联席会议上的欢迎词全文(只有中文):

各位省市的文化领导、各位厅长、局长、各位贵宾、各位朋友:

  早安!欢迎大家光临香港,出席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举办的亚洲文化合作论坛。许多朋友现在已经是第三次在这里会面了。这一届论坛的题目,是「亚洲文化艺术的现代性」,探索亚洲的现代化进程与亚洲现代艺术所反映的时代特色,找寻现代性的其他模式。从文化创意产业与艺术形式的行内讨论,扩大到文化与哲学的讨论,希望深入探讨问题,有助于亚洲文化的更新,找出适当的策略,走出亚洲,走向新世纪。

  香港的创意产业,在过去处于先进的行列,这与香港的中西交流的文化背景有关,更与香港成熟的商业服务有关。创意产业要有文化人才,更需要成熟的营运,有熟悉行情又有信誉的文化中介人,如画廊、演艺经理人等,来处理联络、定价、展览、市场与公关策略的事务,做到货畅其流,人尽其才,物尽其利,能引进来,更能走出去,让市场有真正的选择。有了更紧密经贸合作安排及其他的两地交流机制之后,香港的增值活动,如形象设计、市场推广、采购,将更能与祖国内地的文艺创意、科研与制造结合,形成贯通内外的产业价值链。

  这是香港新的一面,大家都耳熟能详。我想今天跟大家讲讲香港的旧事物。诸位,我们身处的伯达尼堂法国修院,有一百三十年的历史,复修之后成为香港演艺学院的影视学院校舍,这是古为今用,更是洋为中用。比起内地许多地方,香港的总体文明历史短浅,但以现代化的历史来说,香港的现代化历史,比日本的明治维新还要长久。香港是中国土地内历史最悠久的现代化城市,有超过一百五十年历史的现代化过程,香港的回归,对于中国建设现代化,有长久的参考与启发作用。香港是第一个率先实现整体现代化的中国地方,香港还是最彻底现代化的地方。因为在以前,中国派学生出洋游学,只能进入洋人社会的某个阶层,学到某学科的知识;请洋人专家来华,亦只能教到一部分人。而香港就可以上至大亨、法官,下至跟班、伙计,都能够在现代的公共秩序之下生活,完成了社会整体的现代化,这是一个文化奇迹。正如史学家唐德刚先生所讲,现代化的转型,不能单靠一两位思想家,「它要靠数不尽的智者和常人,乃至军阀官僚、洋奴大班的综合经验、思想、试验等过程,并配合主观和客观的机运,分期分段,累积而制造之。」*

  今年,我们将讨论亚洲地区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冲击与得益,特别是文化艺术方面的反思,并且探讨亚洲的现代性的概念,及其如何贡献于人类的文化多元性与和平共处。

  何谓文化的现代性?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亚洲各国的发展,包括文化艺术发展,相对于西方国家显得较为落后。西方文化和观念主宰着现代文化的发展,西方现代文化彷佛成了现代文化的代名词。那么,亚洲文化的现代性是否等同于西化、欧美化?「现代性」这个名词是否学术了一点,抽象了一点;但说穿了,现代性背后的,就是现代价值观,而现代性的争辩,其实就是价值观及主宰观念的讨论。

  翻看历史,东西方文化一直存在着差异。民族的精神生活模式,是由这个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实际生活方式积累而成的。每一个地域,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观都是极其宝贵的遗产。

  然而,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一体化,世界各个地域之间的距离迅速缩短,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正发生深刻的变化,互相交流和同化的过程无可避免地出现。面对输入西方文化的冲击,东方文化如何自处?在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下,东方传统的价值观有否醒觉及反思?醒觉之后的反应或对策又是什么样的局面?

  尊重西方现代文化的成就,沿着他们的道路与追求继续向前推演;或是坚持东方传统价值观,立足于反叛对立以作区别;又或是寻求中庸路线,形成多元互补结构,亚洲文化艺术的现代性在醒觉后或许可以得出下列可行的方案:

一、完全拥抱西方价值为现代价值,视西方现代文化价值观如洪水大潮流;

二、更加保持距离,寻求自己独特的东方传统价值与位置,突显双方距离与分别;

三、中西合壁,东西交汇,去芜存菁,保留各自精粹,混为一创新的现代艺术文化,既非东又非西,又东又西;以及

四、倾向民粹主义,以普世文化价值观定位

  事实上,西方文化的现代性并不是地球上所有地域的文化走向现代的唯一道路。西方现代文化是西方社会和西方文化体系的特定产物,属于西方精神文化的模式,东方文化不必要也不应该去重复。如何在借鉴西方,取长补短的同时,保护及弘扬本身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如何处理文化领域中的新与旧、本土和外来的关系,成为世界性的普遍问题。

  随着交流和同化的过程,识别和确认自我民族现代价值观极为重要。一方面是现代「地球村」大家庭的时代共性;另一方面又必须能区别于其他地域,必须具有独特的现代性。

  随着亚洲经济起飞,关于亚洲文化发展模式的讨论已成为新热点,特别是在艺术领域,风格体系的独特性本身就是价值,就是文化财富、文化资产。

  各位,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我们不断的为了国家主权独立自主而奋斗,中国老百姓过去受过很多苦难,为改革开放铺平了道路,中国现在的国力,相对来说,已经可以确保对外的公平交往,我们要总结教训,反省将来建设现代社会的策略与道路,而且协助亚洲各国,争取相对安全与公平的发展环境,一起建立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现代化,再给现代性一个机会(按:give modernity a second chance),更新亚洲文化,也更新源自西方的现代性。我叫这个做双重的文艺复兴,既复兴西方价值,更复兴亚洲价值。这是中国复兴之后,重新履行大国责任的文化角色。有了这种大时代的文化魄力与恢宏气度,中国的文化产业才可以走上领导世界潮流的地位,而不是成为次等的好莱坞、翻版的麦当劳。过去香港有很多文艺事业──特别是电影,在走这种双重文化更新的道路,但香港的能量不够,必须融合祖国大地的能量,这条路才能够愈走愈宽。

  诸位,明年二○○七年,是香港回归祖国的十周年,我希望明年大家再来香港参与这个会议的时候,我们可以与亚洲的思想家,探讨大局面的现代文化问题,建设新的人类文化新秩序。谢谢。

(*《晚清七十年》(全五册),台北,远流,一九九八,第三册,第一四六页。)



2006年11月8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0时53分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