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主网页
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局长答问全文
**************

  以下是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局长廖秀冬博士今日(五月二十五日)出席「家居废物源头分类研讨会」后会见传媒的答问全文(中文部分):

记者:你刚才致辞时提及现时家居废物回收比率偏低,将来会否有些措施提高这回收比率?

局长:我们现在一直进行都市固体废物回收计划。我刚才说,今日这个计划(家居源头分类计划)有346个屋苑及屋恏参加,(参加)人数有147万人,如果这个计划成功,当然会增加回收率。但过程中要有充分宣传、教育。物业公司在每条屋恏进行的回收办法也要方便市民,因为越方便,市民使用时觉得不麻烦的话,我相信回收率会更高。我们今年会进行检讨,看看这些方法是否足够,而我们会一面做一面吸收经验。

记者:但暂时回收率是偏低,可否初步评估计划的成效?

局长:初步仍未有一个百分比,但可以见到回收率是提高了,因为我们总体的垃圾量是降低了,虽然只是降低了1至2%,但未推行计划前,一年的增长有3%,现在则没有增长。

记者:...不满意回收率...?

局长:现在家居废物回收率只有16%,当然我们是不满意回收率这样低,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在源头分类计划方面与屋恏合作,令回收率提高。过程中,我知道如果向市民提供更多方便,回收率肯定会提高。

记者:单幢式楼宇可能管理并不完善,将来是否有措施可增加这类楼宇的回收率?

局长:是的,环保署首先选择大型屋苑去推行(计划),因为这些屋苑较有系统及管理较完善,我们下一步要研究如何在单幢式楼宇推行,因为这是较困难。

记者:有没有具体措施?

局长:暂时没有。

记者:局方会否考虑与其他部门沟通,例如在建筑条例方面规管楼宇要有地方设分类设施?

局长:我们一直从建筑物条例方面去考虑,如何可以在新建楼宇有充足地方收集垃圾,无论在每一层楼或整座大厦共用的地方都会去考虑。

记者:是否需要立例?

局长:对的。我刚才已提及一定要立例,在固体废物政策大纲中亦有提及,但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市民可以接受的方法,并非立例在先。现阶段我们要先试验,试验后,市民可以接受这样去做,而方法又有效后,我们会去立例。

记者:是否有时间表?

局长:在固体废物政策大纲已说得很清楚。

记者:是否在年底会检讨,看看那种方法最适合后,明年会考虑立法?

局长:是的,我们完成试验后便知道那种方法可行,然后同时间我们会检讨建筑物条例可以容许做几多,最后看看立法应从哪个方向去做。

记者:...立例的时间表?

局长:我们先进行产品责任制,那是针对供应商及分销商,产品责任制是第一条会去做的。

记者:(产品责任制)是否最快明年可以立法?

局长 : 今个立法年度未必赶得及,但我们明年立法年度会去做。

(请同时参阅英文部分)



2006年5月25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6时3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