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主网页
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会见传媒谈话内容(只有中文)
***********************

  以下是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刘兆佳教授今日(四月二十四日)出席策略发展委员会社会发展及生活质素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后,与传媒会面的谈话内容(只有中文):

  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今日我们这个会议主要讨论人口政策这个议题,有关文件大家在网页上亦可看到。其实人口政策这个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关注的重大公共政策议题,为此政府在二○○二年已经成立了专责小组,为香港制订人口政策。专责小组在二○○三年二月发表了人口政策专责小组报告书,提出33项建议。而专责小组的各项建议,已经相关的政策局和部门落实推行,或是定为持续推行的措施,专责小组的工作经已完满落实,因此专责小组不会再召开会议。

  政府会以目前所完成的有关人口政策的工作作为基础,检讨相关政策是否能回应香港人口趋势的转变,确保香港的人口能够支持香港知识型经济的发展。政府亦会在有关检讨中考虑策发会的意见,以及社会各界透过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在今年第二季就人口政策所进行的「社会参与过程」所收集到的看法。因此,在今日的会议上,我们邀请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代表向委员介绍他们有关人口政策的「社会参与过程」,并联同策发会委员就有关谘询文件的意见,人口政策这个议题讨论的一部份。

  由於人口议题性质复杂,委员会安排在两次会议上讨论人口政策这个议题。今日的会议集中讨论有关鼓励生育和提高人口素质的问题。就今日会议讨论的议题,我们在三月二十八日安排了一次工作坊,邀请了四位人口政策的专家和我们分享他们的看法。有关的资料文件和席上意见摘要已上载到策发会的网页。我们将於下一次委员会会议讨论其他人口议题,包括人口老化、领取公共福利的资格和跨界续享公共福利等问题。秘书处已安排在五月三十日会再举行一次工作坊,让委员在下次会议前有机会就相关议题充分交换意见。现在我尝试介绍今日讨论的过程和不同的观点。

  今日主要讨论的是人口老化和提升人口质素的问题。人口老化当中最重要的成因之一,就是香港的低生育率。但其实在所有现代发达社会之中,生育率偏低已经是普遍的事实。但是香港的低生育率在发达社会之中是低中之低,因此要处理香港人口出生率偏低的问题,恐怕有两组问题要处理。一组就是和其他发达社会类似导致生育率下降的因素;同时要考虑香港本身特有的降低生育率的因素。其实这两种因素在今日的讨论上有很多委员发表意见,一般性香港和其他发达社会共通的因素包括价值观念的转变、包括家庭观念的逐步薄弱、婚姻制度的逐步弱化、加上妇女出外工作的人数越来越多,妇女的经济能力越来越强,妇女迟婚或是迟生育的问题越来越严峻,再加上工作压力和其他的种种问题,导致所有发达社会包括香港的生育率出现向下调整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本身涉及到的许多大问题,不是政府那么容易处理。但当中涉及一些香港独有的因素,或至少在香港是特别严重的因素,委员都特别提出来,认为政府应该特别在这些问题上寻找提升生育率的努力。其中一个比较多人提出的就是香港的生育率偏低和香港的教育制度有密切的关系。这个教育制度作为影响生育率的一个看法,似乎有相当多人认同,都认香港的教育质素、教育制度、教育的平等机会,以至对贫苦子弟所提供教育的服务,都可能影响到很多父母不愿意生育子女。

  除教育外,我们整个政府或是商界所提供的工作条件是否对家庭的发展不友善,譬如托儿服务、幼儿照顾,或是工作时间不够灵活,影响到子女的照顾。这些因素是否政府和社会团体、以至工商界可以合作来改善,营造一个较为有利於家庭发展、有利於子女照顾的环境。

  又提到我们的生活质素,我们的文化气氛、我们的居住环境是不是可以进一步改善,以鼓励人们多点生育。又政府是否可以做点事以改变香港人对家庭的观念的看法或突显家庭生活对个性发展及感情生活的重要性呢?这些东西都可能会发挥一定的鼓励生育的作用,但主要的意见都认为生育决定是一个极度个人的决定,而香港社会是尊重个人的权利。因此,要改变大环境,要改变个人对子女的看法,甚至影响到生儿育女的环境,对於提升生育率的作用是有,但是不要寄予太大厚望。因此要改善香港人口素质的问题和应对我们所面对人口老化的挑战。最重要的努力应是集中在吸引人才和吸引新移民这两方面。要做到这两点是涉及到除了改善我们环境如空气质素、文化状况诸如此类之外;特别要在教育方面着眼,特别是如何通过大学教育吸引多些人来香港读书、甚至如何通过专上教育及高中教育吸引外地人来香港就学。譬如包括如何吸引香港在外地的人才回流香港,和如何令到我们的人才在香港可以更好地发展事业,以及从事各种事业的条件。因此,实际上,政府在提升生育率方面,短期、甚至中期方面,我们能够做到的工作是有一些,但是不要寄予厚望。原因是即使我们多些努力,都只可能会令到香港的生育率提升至其他发达社会的水平,但是都是偏低,是不足以支援香港的持续经济发展,应对人口老化的问题和改善人口质素的问题。因此着重点仍然是放在开放门户,吸引多些人才,引进更多人口,而当中最大来源,恐怕都是内地和东南亚,以至南亚一些地方。

  在这个过程当中,如何改善我们的生活条件、教育质素、生活质素和文化气氛,被视为是最重要的手段。当然来说,究竟我们的所面对的人口老化、生育率低,是不是一个问题呢。不同人有不同意见,但是主流意见都认为是一个问题,是需要处理。但当中涉及另一个问题是,有部份人认为,我们是否应该将香港视为一个独立实体来看,而只是当成是整个中国的城市之一。因此,我们不需要把自己香港人口的问题看得太过严重。因为始终内地有大量人口,我们是可以通过某些计划去吸纳,以提升我们的人口质素,确保人口老化速度得以放缓。即使如此,但我们承认香港不同於纽约、东京和伦敦等地方,这些大城市是可以同国家内其他地方的人口互相流动的。在一国两制下,我们要想想我们自身的人口结构是不是足以推动我们各方面的发展呢,而不是太过依赖人口的对流,始终在一国两制底下,人口对流是有些限度,不是很多人愿意返回内地;不是很多内地人这么容易来到香港。即使如此,香港在吸引内地人才、人口方面是仍有发展空间。



2006年4月24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20时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