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十题:香港青年在内地发展事业及就学
*********************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十八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刘业强议员的提问和民政事务局局长徐英伟的书面答覆:
 
问题:
 
  政府正按照在二○一九年初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推动及支持香港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创业和就业。另一方面,现时有不少香港青年到内地就学。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是否知悉,分别有多少名15至40岁的香港青年现已于大湾区其他城市(i)创业及(ii)就业,并按他们所属年龄组别和居住的城市以下表列出分项数字;如未能提供该等数字,会否作出统计;
 
年龄组别 大湾区其他城市
广州 深圳 珠海 佛山 东莞 肇庆 中山 江门 惠州 澳门
15至
20岁
(i)                    
(ii)                    
21至
25岁
(i)                    
(ii)                    
26至
30岁
(i)                    
(ii)                    
31至
35岁
(i)                    
(ii)                    
36至
40岁
(i)                    
(ii)                    
总数   (i)                    
(ii)                    
 
(二)是否知悉,第(一)项提及的香港青年主要从事的职业和行业类别,以及有关人数的分项数字;如未能提供该等数字,会否作出统计;
 
(三)二○一九年三月在青年发展基金下推出的(i)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及(ii)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基地体验资助计划,至今(a)接获及(b)批出的申请宗数分别为何;
 
(四)过去五年,每年内地大学升学资助计划接获的申请宗数为何;是否知悉,过去五年获资助的人士当中,于毕业后(i)回港就业以及(ii)留在内地发展的人数分别为何,以及他们主要从事的职业和受聘的职位分别为何;及
 
(五)有否制订进一步的措施,便利本港青年往内地就学及发展事业,并帮助他们认识国家和融入国家发展;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就刘议员的提问,经谘询政制及内地事务局、教育局及劳工及福利局,现综合回覆如下:
 
  政府一直致力拓展香港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及就学。大湾区是国家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结合了联系全球的金融商贸服务和先进的工业生产力,发展潜力巨大。大湾区不但为香港未来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亦是香港疫情后恢复经济的重要机遇所在。香港在金融、创科、专业服务等多方面都可与区内城市优势互补,大湾区发展会为香港青年人提供很多优质的工作机会,为他们提供一个事业阶梯,政府亦鼓励青年放眼大湾区,把握当地的发展机遇。
 
(一)及(二)政府并没有备存有关香港青年于大湾区其他城市创业或就业的相关统计数字。
 
(三)为进一步协助香港青年创业者发掘大湾区发展带来的机会,政府已在「青年发展基金」下推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及「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基地体验资助计划」,鼓励香港青年善用大湾区的双创基地,协助他们在香港及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业务。各界对资助计划的反应踊跃,两项计划合共接获超过四十多间香港非政府机构申请资助。评审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稍后将正式公布申请结果。其中「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预计将批出共约一亿元资助予十多个非政府机构推行青年创业计划,为近200个有意或已经在本地及/或大湾区内城市创业的青年初创企业提供资助,以及向约4 000名青年提供创业支援及孵化服务。至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基地体验资助计划」方面,则预计批出约500万元予十多间非政府机构,举办短期大湾区内地城市创新创业基地的体验项目,预计接近700名青年受惠。
 
(四)「内地大学升学资助计划」于二○一四年七月推出,并分别在二○一六/一七及二○一七/一八学年扩大资助范围及增设免入息审查资助。资助计划于二○一六/一七、二○一七/一八、二○一八/一九、二○一九/二○及二○二○/二一学年的申请宗数分别为2 425、3 453、3 403、3 484及4 261宗。政府没有就有关前往内地升学并于毕业后回港就业或留在内地发展的香港学生人数作统计。
 
(五)政府一直积极推进大湾区建设的工作。二○一九年,中央就推进大湾区建设公布共24项政策措施,便利香港居民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就业和居住,并加强大湾区内人流、物流等方面的便捷流通。其中有关便利香港青少年往内地发展的政策包括支持大湾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港澳居民、开展大湾区出入境便利化改革试点和鼓励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内地九市创新创业。政府会继续透过粤港澳合作平台,鼓励香港青少年到内地学习、就业、生活,并会继续透过实习、交流、创业计划以及宣传等,加强香港青少年认识内地的最新发展情况和机遇,推动两地青少年交流。
 
  就业方面,自二○一五年至今,劳工处与相关商会组织合作举办了共12场以内地就业及职位空缺为主题的大型招聘会,帮助本港求职人士(包括青年人)认识内地(包括大湾区)的就业机会及工作情况,并协助他们寻找合适的工作。劳工处亦在其「互动就业服务网站」内设置「内地就业资讯」专页,载列本港雇主刊登的内地工作职位空缺,并介绍内地就业资讯。
 
  便利就学的措施方面,教育局会继续协助国家教育部在港推行「内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学生计划」,让参与计划的内地院校根据本港学生的文凭试成绩择优录取,为本港高中毕业生提供更多元的升学途径及连系国家发展的机会。教育局亦会继续透过「内地大学升学资助计划」,为有意到内地升学的香港高中毕业生提供资助。
 
  教育局亦鼓励学生参与内地交流活动。为帮助学生认识国家,加强国民身分认同,教育局一直配合学校课程和国家的最新发展,筹办或资助学校举办不同主题的内地交流活动,让学生从多角度亲身体会国家在历史、文化、经济、教育、科学和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并了解国家发展为香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丰富学生全方位学习经历。内地交流计划一直受师生欢迎,当中包括前往大湾区九个内地城市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交流计划,例如「同根同心」──香港初中及高小学生内地交流计划、「南沙、前海的经济发展和粤港合作探索之旅」及「内地、澳门升学就业探索之旅」等,让学生参观南沙、前海的青年人创业基地和深圳的创新企业和探访「内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学生计划」下的大学。随着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在二○一九/二○学年首办「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探索之旅」,让学生使用高铁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桥,认识及亲身体验大湾区各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以及交通的便捷,从而思考大湾区为香港带来的机遇。此外,香港已有不少学校自行或透过教育局协调,与内地多个省市的学校缔结为姊妹学校,当中以大湾区的姊妹学校最多,约有900对。它们一直按其校本发展目标,举办互访及多元化的交流活动。透过交流和联系,加深香港学生对内地不同方面的了解。专上学生方面,教育局透过「专上学生内地体验计划」资助本地专上学生到内地参加短期实习或学习,鼓励他们透过亲身经历认识国家最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面貌。展望未来,教育局会继续因应国家的发展,优化及开拓多元化的学生交流计划,并扩阔交流模式以进一步深化成效。
 
  至于学校以外,民政事务局透过「青年内地实习资助计划」资助非政府机构举办青年在内地的实习活动,让香港青年亲身体验内地的职场实况,从而加深认识内地的就业市场、工作文化和发展机遇。其中,在「青年内地实习资助计划」框架下推出并作为粤港合作重点项目之一的「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实习计划」已在去年开始涵盖所有大湾区内地城市,让约950名青年在大湾区进行实习,加深他们对内地就业市场、职场文化及发展机会的认识,协助他们订立未来工作方向、累积工作经验和建立人脉网络,继而有助他们日后在大湾区发展。
 
  除了资助计划外,民政事务局亦分别与一些内地顶尖的科研文化单位以及本港的大型企业合作,举办「内地专题实习计划」及「企业内地与海外暑期实习计划」,提供具特色的实习岗位予不同背景、专长和兴趣的香港青年。在二○一九年,上述三个实习计划合共为超过4 000名青年提供到内地实习的机会。
 
  政府将会持续优化和扩大各项内地青年实习及交流计划,为广大香港青年提供更深、更阔、更多元化的机会走进大湾区和其他省市,亲身体验当地文化及与当地青年进行深度交流,协助香港青年认识和抓紧大湾区发展的机遇,让他们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2020年11月18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4时0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