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行政长官抗疫记者会开场发言(只有中文)(附图/短片)
**************************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八月二十一日)下午举行记者会。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博士、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发展局局长黄伟纶、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及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亦有出席。以下是各人的开场发言:
 
行政长官:各位传媒朋友、各位香港市民:
 
  几日前我已经预告了立法会会按着我们的抗疫工作召开会议,亦很高兴立法会主席和内会主席已经安排于八月二十八日,即下星期五,举行一次特别会议,让特区政府有关同事可以向立法会议员交代我们在这几个月的抗疫工作。我们今日稍后会向全部立法会议员发出有关于抗疫工作的文件;另外亦有一份──各位传媒朋友都很有兴趣的──就是关于口罩供应、分配的文件。我知道在过去一段日子有部分传媒都查询过,但当时因为采购情况比较紧张,我们说会于适当时候一并交代,这份详细报告亦会于今日发放给传媒、立法会和公众。既然有两份相当详细的文件,我们亦希望在今日这个记者招待会,由我联同我六位同事向大家交代一下整体的情况,特别是近日讨论得比较多的,一方面是中央人民政府对香港抗疫的支持,另一个是有关普及社区检测的工作。
   
  疫情发展仍然令人很担忧。不单是香港,全球的确诊个案亦是每日大幅度增加,我们看到昨日已经超过2 200万宗,死亡个案亦接近80万宗。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疫情持续恶化,在一段时间内其实没有好转;另外一些地区的疫情其实早前是受控,亦陆续重新开放它们的经济活动,但近日出现反弹,所以这些地区需要再次实施一些相当严厉的社交距离措施。我认为香港的疫情是属于后者,我们曾经都很成功地控制了疫情,亦开放了很多经济活动,但由七月初开始疫情转差。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图表,转捩点可以说大概是七月,过了第一个星期,七月七日,我们再次出现双位数的本地确诊个案。
   
  今次新一波疫情发展得非常急速,可以形容为来势汹汹,在短短一个半月之间,我们的累积个案由当时的一千多宗,暴升至昨天的4 605宗;而且今次这一波的疫情是以本地个案为主,与上一次有很大分别,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明显有很大的增长。另外,绿色这条线是七天平均数,因为有时每天确诊个案数字有波动,亦会受一些外来因素影响,譬如由于有台风出现,可能会令样本收集得较慢,大家可能会看到数字比较少,所以利用七天平均数是比较准确看到香港的疫情究竟去到哪个阶段。
   
  很不幸,由于在这一浪疫情里受感染的亦包括了我们长期很担心的安老院舍,老人家受感染而患上肺病真的是很危险,所以死亡数字亦由七月初的单位数字急速上升到昨天的75宗死亡个案;年龄由39至95岁,平均年龄是82岁,所以是以长者为主,亦因此我们在筹备应对未来疫情出现反覆时要更重视在安老院舍方面的防止传播工作。
   
  特区政府的抗疫策略从来都没有松懈过。由一月二十五日,当日应该是大年初一,我们已经把应变级别提升至最高的「紧急」(Emergency)。由我本人亲自领导的跨部门督导委员会和指挥中心,这个最高层的督导委员会到目前为止召开了21次会议,与专家的会议亦召开了16次。行政会议为了控制疫情先后制定了七条在《预防及控制疾病条例》之下的规例,由大家都很熟识的第599C章,一直到最新的第599I章。虽然制定的只有七条,但很多都经过反覆修订,所以其实大量附属法例的工作是配合抗疫而在进行中。我们召开了超过330场记者会和会见传媒的环节,当然包括每日下午四时三十分由卫生防护中心和医院管理局联合主持的记者会。大致上我认为是符合我在今年一月提出,今次抗疫我们需要秉持的三大原则,即是「迅速应变」、「严阵以待」和「公开透明」。

  具体来说,特区政府采取两方面的策略,一方面是防止输入,所以必须要靠压缩跨境人流,无论是与内地的陆路口岸或是我们的航空口岸;另一方面就是要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避免社区传播,当然亦包括市民要注重个人卫生、环境卫生,要佩戴口罩等等。由于疫情有反覆和波动,我们不能够「铁板一块」,有需要按着疫情的发展而「张弛有度」,特别是针对一些社交距离的措施。
   
  刚才我说过,由七月初开始的这一浪的疫情是来势汹汹,特区政府现时采取的是历来──即由一月以来──最严厉的防控措施。如何可以反映这些措施的严厉性呢?第一,在压缩跨境人流方面,由一月份开始进入抗疫时,我们的海、陆、空口岸的入境人次仍然有每日325 000,出境亦是相约的324 000,压缩至八月份,到昨天为止,入境人次只剩下1 213,而出境人次是2 649。我们在压缩入境人士方面,还要进一步要求这些入境人士强制检疫。在两方面的强制检疫,针对从内地、澳门、台湾抵港人士,即受制于第599C章的强制检疫,至今为止,接受检疫的人数是高215 000多名,但这二十多万人士在强制检疫期间有没有出现确诊?是零,没有的。这反映这几个地方在疫情严控方面是非常严格。另一方面,从其他海外地方抵港的人士则受制于第599E章,在这方面接受强制检疫的人士是143 900多名,但确诊个案有799宗,亦说明其他地方的疫情是远比内地、澳门和台湾严峻。香港目前的输入个案,按次序最多的地方或国家,第一是英国、第二是巴基斯坦、第三是印度、第四是菲律宾、第五是美国,不过为了说清楚,其实大部分这些输入个案都是香港人,并非输入了一些旅客或是来做生意的人,他们是香港居民,从这些地方回来时发现已是受感染人士。
   
  有部分人士时常指因为有豁免,所以令疫情严峻。我在此再次重申,无论在第599C章或599E章也是有一定的法定豁免制度。这些豁免若干进入香港人士接受强制检疫的制度是为了维持必要的物品和服务供应,满足香港人日常生活和政府运作所需,以及为了提供教育、符合香港经济发展的利益而豁免。从内地、澳门和台湾入境获得豁免的人士,是以跨境货车司机为主。大家都留意到,我们这么多陆路口岸,就算是停了客运,货运是从来没有停过。每日经落马洲、文锦渡、沙头角、深圳湾口岸仍然是有两地往来的货车,这些货车司机是要获得豁免,否则如果他进入香港一次就要检疫十四天,我们很快就会没有这些跨境司机为香港服务。
   
  撇除了这些每天不断以千计往还的货车司机,其他获豁免类别的人士的人次只是占百分之六,这些是什么人呢?就是包括政府运作的人,甚至包括在座有些官员,我们有时也要到深圳开会、考察或做事;亦包括外国领馆在香港的职员,他需要两地往还;亦包括一些跟抗疫工作有关,例如他是来做科研、口罩的制作,也是要获得豁免。至于从其他地方,即由外地入境的人士获得豁免,绝大部分是机组人员和海员,飞机要进来、货物要经过海运进来,也需要有工作人员。至于其他类别的人次数目更少,只是占百分之二,这些又是什么人呢?这些绝大部分是一些外国政府的人员,而香港有六、七十个专业的、由外交官担任职位的领馆,他们也有很多人员的往还。至于政府人员,我们这几个月也没有很多出外,所以我们都不需要成为被豁免人士。
   
  当然最严厉的措施亦包括最严厉的社交距离措施,在此我不详细说,但正如我所说,七个多月来这一刻所采取的措施是最严厉的,亦相等于这一刻对于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及对于商业活动的影响是最大的。这方面政府完全明白,但由于疫情严峻,不能不采取这些较严厉的措施。
   
  总括来说,过去八个月特区政府不断总结我们的抗疫工作、不断努力改善我们的抗疫措施,但我要承认我们仍然有做得未够好的地方,仍然可以做得更好,所以我们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过去八个月市民同心抗疫,忍受社会上种种的不便,亦很严格地时常佩戴口罩,大家都出一分力希望早日走出「疫」境。过去八个月,香港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它们的生意大幅下跌,所以在此刻都是对前景感到悲观。
   
  我今日主持这个记者招待会其中一个主要目的,是呼吁大家、希望大家继续保持耐心,因为未来一周会是关键。我希望未来一周我们可以密切观察到现在已出现的个案下降趋势是否一个可持续的趋势,还是很快反弹。第二方面就是我在星期二说过,现时疫情严峻包括两个令人很担忧的群组,包括货柜码头员工及外佣在香港转工时入住的外佣宿舍,所以我们亦希望这一周能完成处理这两大群组的检验工作和后续工作,稍后两位局长会向大家交待一下。第三方面,稍后我亦会向大家说,这段时间我们不停扩大特定群组的检测,每日我们都看到新的检测结果,可以知道究竟在社区内是否有很多没有病征的个案,还是已经没有太多了,这对于我们下一阶段的政策制定非常有帮助。第四方面是我们已经与有关的业界,包括饮食业及各类被停止营业的处所商量,在逐步有序地重开它们的业务时应该采取什么安排。现在看来首阶段可以开放的是恢复食肆晚间堂食、有限制地重开戏院、美容院、及部分运动场所。我知道政务司司长昨晚与美容业的朋友详细讨论如果美容院重新复业的具体安排应如何。在未来一周,我们会完全敲定,亦希望尽快可以顺利开展大规模的普及社区检测计划,为市民提供「愿检尽检」的服务。正如我早前所说,香港市民无论是有病征或没病征,如果他希望能有一个检测,我们都非常乐意透过这个社区检测计划为他提供。
   
  近日我们说得比较多是病毒检测,今日向大家交代一下,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后,香港现时在病毒检测能力有多强。病毒检测是非常有用及有效切断病毒的传播,越早检测、越能够多检测,我们便越能掌握香港的疫情。大家看到香港由政府安排──这未包括私人自费去一些化验所或私家医院作一个COVID-19新冠病毒的检测──纯粹是由政府安排的病毒检测数量,现在已经超过120万个,近月的升幅亦非常快。这些检测结果是有用抑或没用?我留意到有一、两位专家近日也有不同的看法──一个看法是:当然有用,做得越多便越好,可以找出那些没有病征的隐形患者;但亦有人说是大海捞针,好像没有成本效益。我会先向大家交代一下现在做的这些特定群组检测的成效如何,我们的结论认为检测结果是有用的,可以帮助我们「早识别、早隔离、早治疗」。
   
  在医管局普通科门诊诊所方面的病毒检测,即22个诊所每日派110个样本瓶,当中确诊的个案是56宗,确诊百分比其实真的不算低,是0.24%,即是在一千个自愿到普通科门诊取样本瓶检测的人,有两个半人是确诊的。至于我们其他安排较高风险群组,整体做了35万多个样本测试,找到的确诊个案是71个,确诊的百分比相对低──因为这是在一个比较大的群组里──是0.02%。再在这35万样本检测里聚焦看几个群组,一个是安老院舍、残疾人士院舍和护养院的员工,这是第一轮检测,七月中推出的第一轮检测已经全面完成了,事实上今日已经进入了第二轮检测。在第一轮检测里32 600多个员工中,我们只找到一名确诊者,百分比是非常之低,是0.003%。这么低的百分比便让我们安心,让我们知道最担心的安老院舍情况并不是那么差,都只是找到一个员工确诊而已。至于市民日常生活时常都会接触到的公共交通驾驶员,一般是司机,我们做了接近两万个样本检测,找到12个确诊个案,百分比是0.06%。再一个和大家多接触的群组是餐厅食肆、街市员工,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检测,接近13万个样本检测,当然也找到多些确诊个案──共有28个确诊个案──百分比是0.02%。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你的检测能力有限,你应该聚焦在最高风险的目标群组。某程度上,有专家说大海捞针、问是否符合效益,这不是错的;但从另一个角度,如果你很担心你本人是否感染,或者你身边的这些人是否受感染,那么找多一个个案便是多一个个案,令他在群组内可以更安心。这引伸出来的问题是,香港在这一刻有否足够检测能力应付一些既是比较高风险的目标群组,但同时又能回应市民对于这种检测服务的诉求。应该是10日前左右,我说过希望我们的病毒检测工作做到三管齐下,第一方面是病理学的检测,这是恒常的工作,由医院管理局和卫生署负责,稍后亦会加入两间大学的实验室,有需要亦都可以外判给一些私营化验所进行。这些恒常的病理学的检测目标对象是有病征、较高风险的病人和一些密切接触者,我们八月份平均的检测量每日大约可以做到10 000至12 000个,已经远远高于袁国勇教授在早阶段说希望我们每日做到7500个,现在我们只是这个系统都可以做到10 000至12 000个。
   
  第二类特定群组检测是一些按需要、会定期为其覆检的,因为这些不论是比较高风险——即其工作环境属于高风险,例如安老院舍,如果他感染了后果会很严重,因为会令到很多长者感染,而长者体弱,染病的严重性会高很多,甚至会死亡——又或者其工作属于高接触,譬如是酒店接待的员工,经常要接待旅客;或者电梯维修工人,他出去工作时会碰到很多住客。现时我们新增的特定群组接近有400 000人,其中大概100 000是前线的公务员,我们都陆续为他们进行这些特定群组检测,包括两日前已启动的3 800名邮差,昨日亦做了一些渔民,总之我们每一个部门认为它的接触面中有这些高风险或高接触的群组,我们都很愿意在这段严峻的疫情期间为他们提供由我们安排的免费检测服务。这个检测能力完全是要靠私营化验所;如果你问我,半年前我们完全没有这个能力,因为这里都在说几十万人,半年前香港只有十所、八所私家医院和私营化验所做这个新冠病毒检测,是没有可能进入这个工作。今日经过了大家的努力,亦引进了一些新的服务提供者,今日私营化验所可以提供的每日检测量已经是数万个,甚至更加多。
   
  第三个病毒检测工作是一次性的,这叫普及社区检测,即是谁人愿检,我们便尽量检,只要他愿意检就可以了。他未必属于需要检的高风险群组,但如果他愿意去做,我们也愿意和他去检测。这个能力是来自中央的,如果没有中央今次支援我们额外的实验室和化验人员,恐怕三管齐下的这一「管」,特区政府没有能力展开,因为我们只有足够的能力做第一和第二类别。今次非常高兴得到中央的支援,为特区承担了这个普及社区检测所需的实验室检测服务。中央是承担实验室里的检测人员或服务,至于实验室以外如何去采集、送样本、预约市民、通知市民,这些仍然由特区政府负责。
   
  目前香港的私营检测量已大大提升,获得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发出可检测新冠肺炎病毒资格的化验所已经超过30间;根据它们向我们的报告,每日总检测量是超过十万个。有了充足的市场供应,相信会帮助检测费用回落;而检测费用回落将有助令日后香港市民如果要出示一个检测证明他是阴性才可以出行,无论是跨境或出外旅游,都方便很多,不再是一、二千元做一次检测的情况。
   
  我总结一下关于中央政府今次对香港特区的支持。早前我提出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检测能力,另一方面是社区治疗设施。现在经港澳办的统筹和国家卫健委的协调、提供专业意见后,我可以很确定地和大家说,中央政府今次支援香港的抗疫是三大项目:第一个项目是刚才说的一次过普及社区检测,由九月一日开始,争取在两星期之内完成;第二个项目是在亚洲国际博览馆第八至十一号展馆内建设一个社区治疗设施,或者在内地称作「方舱」的设施,会配置最多1 000张病床,部分会设置负气压系统,我们争取这个设施在几星期内就要完成;第三个项目是在亚博馆旁边一片3.2公顷的土地上新兴建一间临时医院,初步设计是楼高两层,提供可容纳超过800张病床的负气压病房和相关医疗设施。这个设施的规格是和一间正规医院类近,它不是「方舱」那样简单,它好像一间医院,唯一是它没有手术室这些设施,兴建时间大约四个月。这个是临时医院的选址,就在亚博馆的旁边,事实上它是亚博馆的第二期土地。这就是内里的情况,是完全像一间医院,有病房、有间隔,亦有从床侧和墙出来的氧气供应,和一些相关的医疗设施。
   
  所有中央支持、在香港进行的工作都会依据香港的法例和法规进行。经过了这几星期,中央相关部委和支援队已经和我们多次对接,现在已经进入最后阶段来敲定这些细节。我在此代表香港市民对于中央政府今次支援我们抗疫表示衷心感谢。
   
  直至有效疫苗面世和广泛应用前,疫情会继续反覆;即使我们这一波疫情控制下来,经济活动和社交活动恢复,可能隔了一段时间又会有另一波疫情,而到了冬季大家更加担心会有一个冬季爆发。我可以向各位市民说,香港面对新的疫情将会有更好的装备,远远比我们在一月面对这个疫情时更有能力。在哪几方面呢?第一,是公私营病毒检测能力大大增强,大家刚才看到是以十倍、几十倍增加了我们的能力;第二方面,个案追踪能力亦加强了,包括在今个星期经行政会议通过修订了第599D章,授权更多公职人员,即卫生防护中心以外的公职人员有权去问资料,以进行追查病毒感染源头的工作。我们亦成功招标,会开发感染风险通知应用程式(exposure notification apps),在保障私隐的前提下,使自愿使用的使用者能知悉他们去过的地方有没有一些患者到访。
   
  第三方面是设施,我们会改装亚博馆成为一个多用途的地方,包括可以作为社区治疗设施,亦会有特设的安老、残疾院舍的检疫设施。如果很不幸再有安老院被感染,我们现在有总数640张床可以让一些长者或残疾人士在此进行隔离。我们亦会在年底前完成建造相当大规模的特设检疫中心,位于竹篙湾,一共有3 500个单位。因为有些单位可以住多过一人,所以我们说同一时间有4 000多人接受检疫,我们都有能力应付,而到了那时候我们会将骏洋邨悉数退回给居民入住。
   
  另一方面是负气压病床,大家都时常听到有人问医管局的负气压病床用了百分之多少。目前医院管理局,据我们得悉是有1 250张一线的负气压病床,另外有500张二线的负气压病床。透过在亚博馆第二期土地兴建的临时医院,我们会增加800张负气压病床,即是增加了一半这个能力。
   
  在抗疫之初,没错,我们的口罩供应很紧绌,市民是需要排队争取买口罩,但今日本地研发及生产口罩的能力已大大提升,单单计及我们政府资助的生产线及惩教署的生产线,估计现时每月自己在本地可以生产的口罩高达4 500万个;当然还有其他市场上自己做的生产线在进行中。
   
  另一方面,经过大半年,我们在应用科技方面亦相当广泛,刚才大家都看了几分钟的短片。该影片是用于对外推广,向其他国家及地区介绍特区政府在抗疫过程中善用科技。这些科技是可以商业化的,是可以作为一个服务输出或一个产品输出给其他经济体。
   
  另外,应对下一波疫情,如果真的那么不幸又要有社交距离措施、又要有一些地方被关闭,希望更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可以透过这次利用遥距营商计划的资助而开发的一些在网上做生意等各方面系统。我们已经批出了5亿4千万元给13 000宗申请,绝大部份──95%──都是中小企。
   
  最后我们亦确定了采购疫苗,只要疫苗一旦完成研发生产,香港市民亦可以接种,稍后陈肇始局长会在此向大家介绍最新的情况。
   
  大家都希望走出「疫」境,之后重建经济。我刚才呼吁大家要有耐心,在未来一周看看情况的发展,如果我们成功走出「疫」境,重建经济的工作就马上开展。这包括善用「健康码」来恢复港人和内地的正常往来,逐步可以回应到市民探亲、经商、教育和旅游等诉求。
   
  在此我想跟大家说,其实七月初中央已经同意了一套程序,让港澳两地居民可以返内地,所以今日大家看到澳门与内地开通了的那些安排,其实都适用于香港,不过因为我们的疫情反覆,我们暂时未能够落实。只要我们的疫情稳定下来,我们是可以沿用那一套计划来逐步开通两地人士的往来。同样地,对于其他国家,在七月初前,我们亦已与某些疫情稳定的国家商讨去做「旅游气泡」,让飞机可以恢复航班、让大家可以旅游,这方面的工作亦会继续进行。
   
  在这段期间,我们没有停止有关发掘商机的工作,贸发局利用网上平台为中小企发掘商机。走出「疫」境之后,我们会重振会展业。这方面的10.2亿元是未开始使用,因为未有机会可以重振我们的会展业。
   
  金融方面,大家都乐意看到我们首次公开集资的情况是非常好,亦会继续做与内地金融业互联互通的工作,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早前已经公布的「理财通」会尽快落实,促进人民币跨境流通,令香港可以进一步成为一个理财中心和巩固其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
   
  在科技应用方面,除了我刚才说的遥距营商,我们亦会继续透过科技券来资助企业提升生产力,使重建经济的同时,可以把它们的工作升级转型。
   
  对于建造业来说,各位建造业的承办商和工人可以放心,我们在二○一九/二○年度立法会批出的工程拨款是相当多——是1,750亿元。我已要求工务部门要全速推动这些已批核的工程,为建造业注入动力,增加就业机会。
   
  我亦已要求政府各个部门要更好创造有利营商的环境,包括推动精简审批的程序,例如在土地行政、牌照审批、厘清规管准则方面,令现时营运情况已经相当恶劣的企业对于未来的前景更有信心。
   
  我们会尽快招聘由「防疫抗疫基金」提供60亿元资助的三万个有时限的职位,现时大概有二、三千人已经上班,我们会加快做这些工作。
   
  大湾区仍然是我们一个很大的契机,推动大湾区将会令香港的专业人士和企业可以开拓更大的内地市场,亦可以用好现时内地的内循环经济发展方向。
   
  最后,未来一段时间,特区政府会继续落实第二期「保就业」计划和其他早前已经批准的支援计划,和尽快推出第三轮的「防疫抗疫基金」。我在此再次呼吁商铺的业主为受重创的行业租户提供适当的纾缓;亦再次呼吁银行和大企业要支援香港的中小企,做到同舟共济、共渡时艰。对于全港市民来说,请大家继续严守社交距离,保持个人卫生,要常戴口罩,不要松懈。我们全城抗疫、万众一心,我相信我们很快可以走出这个「疫」境,亦可以进入重振香港的经济。
   
  我现在请几位局长逐一说说他们自己范畴内的工作,特别是刚才我没有详细说的,先请食物及卫生局局长说说最新在疫苗采购方面的工作。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及卫生专家的意见,2019冠状病毒病如没有有效疗法及疫苗,将不会消失。现时虽然未有有效疫苗正式面世,但全球竞争将会非常激烈,因此香港必须尽早采取行动,为市民及时预留及采购有潜质的疫苗。

  根据各方面的资料,不少国家/地区正积极与个别疫苗制造商签订预先采购协议。部分国家甚至出资赞助研发及生产有潜质的疫苗,并确保大量采购。

  参考其他地方采购疫苗的做法,特区政府会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采购疫苗。一方面,我们准备参与由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流行病预防创新联盟(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Innovations(CEPI))及世界卫生组织牵头的新冠疫苗保障机制(COVAX Facility),以作为两成(即百分之二十)香港市民提供疫苗的安全网。

  另一方面,我们将根据科学实证及临床数据,在谘询卫生署辖下相关科学委员会后,以预先采购协议方式向各地疫苗制造商直接采购更多的疫苗。就此,我们已积极联系个别候选疫苗制造商,以获取相关临床数据作出评估。

  同时,我们亦向中央人民政府提出请求,希望当内地疫苗面世时,能为香港给予支持。多谢。
 
行政长官:现在请运输及房屋局局长谈谈在货柜码头方面的工作。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就葵青货柜码头的最新情况,我会向大家作简单的更新。
 
  根据卫生防护中心的资料,截至昨日合共有71宗确诊个案被归纳与葵青货柜码头有关,其中绝大部分个案涉及一间为码头营运商提供装卸服务的码头外判商,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是宏记港务操作有限公司,至于其他确诊个案包括外判内运车司机、工程部外判工人、外判吊机员、货仓大楼租户的货车司机等。
   
  自从葵青货柜码头发现第一宗确诊个案后,政府团队一直与码头营运商保持非常紧密的联系,最重要是要确保传播范围受到控制,码头运作亦尽量不受影响。在病毒测试安排方面,两批合共超过8 500个样本瓶已发给码头营运商,其中超过7 600个样本瓶已派发予前线及后勤员工,包括直接雇员及外判工友作全面检测。截至今天早上十一时,所有货柜码头营运商已合共把6 800多个已采样的样本瓶交回卫生署作检测。我相信稍后张(竹君)医生在每天的记者招待会(2019冠状病毒病个案最新情况简报会)会向大家就检测结果作出汇报。
   
  码头营运商已全面检视码头的状况和不同工种的工作模式和需要,并推出一系列改善措施,包括增加休息室、要求限制每个休息室所放置的床铺数目以提供足够空间,让员工之间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在床铺之间加放隔板以提供额外保护,防止交叉感染。此外,营运商一直规定所有员工,包括外判工友必须在工作期间遵守一系列措施,例如佩戴口罩,以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葵青货柜码头的持续和稳定运作是关乎民生和经济,对维持本港物流和货运供应非常重要,因为它所运载的除了是我们物流链的货物以外,亦包括香港巿民的日常用品和食品等。我们会为工作性质较高风险的码头前线员工,特别是须在户外及与货船接触的工作群组提供定期病毒检测,以确保员工健康,同时维持货柜码头的货物供应稳定。所以,希望大家放心,政府团队及葵青货柜码头的营运商,以至相关的持份者都是全面、积极确保疫情受到控制,亦在员工的工作安全受到保障下,继续保持安全的营运。
 
行政长官:我现在请劳工及福利局局长谈谈如何减少海外家庭雇工交叉感染的情况。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大家知道,外籍家庭佣工(外佣)方面,因应各地疫情,所以我们自从三月起已采取策略,策略重点是尽量减少外佣来港,特别是新来港外佣;亦要减少在港约满或续约外佣需要离港往返其原居地,所以已实施一系列措施,在此不详细重复,过往已不断提及。这策略本身有效减低新来港外佣人数,由以往平均差不多每日580名降至七月二十五日前的平均每日约100名;而新实施要求有关外佣赴港前须先做一个测试并获阴性结果证明后,在七月二十五日后,现时每日抵港人数进一步下降至平均约30名。

  不过,最近有入住职业介绍所管理的住宿设施的外佣感染病毒,反映获延长留港(期限等待转约)的外佣人数增加,而他/她们长期逗留在这类比较挤迫的住宿设施会增加互相感染的风险。所以,政府除提醒各职业介绍所加强其管理的住宿设施的卫生防护工作外,亦采取两项双管齐下的措施:

  第一是入境事务处(入境处)已加快处理(转换雇主的签证)申请,由过往平均大约四至六星期,最近大幅减至一至两星期,相信已有助大幅度减少住宿于各职业介绍所住宿设施的外佣数目和日数。

  第二是为入住职业介绍所管理的住宿设施的外佣安排一次免费病毒检测。这工作已基本完成第一轮,收集到的检测样本数目不太理想,约为1 800个,其中只有一个样本呈阳性。检测参与率偏低,我们相信是因为入住职业介绍所住宿设施的外佣流动性相当高,而外佣亦非全部入住职业介绍所管理的住宿设施。

  所以我们会继续加强上述双管齐下的措施:

  在未来数日,入境处会尽力完成处理积压的申请,目标是将逗留于住宿设施日数压缩至数日;其后会继续全速处理在港转换雇主的外佣的签证申请,尤其是比较简单的个案,譬如约满转换雇主这类比较简单直接的个案,可较快处理完毕。至于提早终止合约而申请转换雇主的申请人,入境处会要求可疑个案的申请人在提早终止合约后直接离开香港,即返回自己的原居地。

  此外,在雇主家中工作的外佣感染情况方面,事实上风险较普罗市民为低,过往14日左右普罗市民的感染率平均约为0.012%,而外佣在本地感染的百分率约为0.008%,这是较低。所以现在主要的感染风险在于那些已离开前雇主、在社区活动并逗留在挤迫的住宿设施的外佣,我们认为应为他/她们提供服务,让他/她们在向新雇主报到前进行检测,以防止隐性患者将病毒带进新雇主家中。我们将会委托检测承办商在一个指定场所,让他/她们可以在到新雇主家中上任前先行接受检测。我们计划在下周内尽早展开这项检测服务。
 
行政长官:现在请创新及科技局局长集中向大家说明在七月初之前我们已开发及跟粤澳谈好了的健康码,因现时坊间有些混乱,究竟这个健康码的作用为何。
 
创新及科技局局长:各位传媒朋友,正如行政长官所言,疫情可能继续反覆一段长时间,我们一定要保持信心,亦要有所准备,在适当的时间有秩序地恢复人流往来及经济活动。所以早于今年五、六月期间,当时粤港澳三地疫情相对缓和,三地政府开展研究适度放宽出入境限制和检疫安排,方便有序恢复三地居民可豁免强制检疫,正常往来三地及回复经济活动。

  开发「香港健康码」系统的目的,正正就是为有需要及合资格豁免强制检疫人士,方便他们在取得配额,并在卫生署认可医疗检测机构进行核酸检测后,可以获取「香港健康码」,从而自行转换到「粤康码」或「澳康码」,以符合入境广东省或澳门的豁免强制检疫和健康申报要求。

  「香港健康码」只记载出入境所需的个人资料,譬如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证件号码及联络电话及医疗检测机构名字和有效核酸检测结果,作出入境的健康申报用途。

  首先,为有序推行计划,合资格人士需透过一个网上预约系统,成功取得入境广东省或澳门的豁免强制检疫配额。然后,获得配额的申请人到卫生署认可的医疗检测机构进行核酸检测。检测后,认可医疗检测机构会把检测结果上载到卫生署的「香港健康码」系统。同时,检测机构亦会通知申请人有关检测结果,由申请人自行到「香港健康码」系统下载「香港健康码」。

  申请人获发「香港健康码」后,就可以自行申请「粤康码」或「澳康码」。我想强调,申请是由申请人自行提出,而在申请转换过程中,申请人亦要清楚表明他同意提供他的相关过关用的个人资料及核酸检测结果,由系统转交广东或澳门当局,并于「粤康码」或「澳康码」的申请网站补充目的地所需的其他资料,譬如行程目的城市等,以转换成「粤康码」或「澳康码」。有关过程完全符合《个人资料(私隐)条例》要求,我们亦已征询个人资料私隐专员的意见。
   
  总括而言,「香港健康码」只会记载一般出入境所需的个人资料及有效核酸检测结果。有关资料为一些不变的静态资料,「香港健康码」是没有任何「追踪」功能。资料由申请人自行提供,在申请人同意下才会交予广东省或澳门当局作入境健康申报用途。
   
  「香港健康码」只是其中一个例子,在抗疫工作上,不少香港研发的科技产品在不同环节都为香港市民服务,譬如刚才大家看到的宣传推广短片的家居或者酒店检疫的蓝牙电子手环、防止病毒传播的纳米口罩、高效的抗菌涂层及检测疑似患者的智能体温检测机械人等等。我们会继续善用科技协助抗疫,及透过这些成功的案例,推广香港的科技到不同的地区,助力重建香港的经济。

  刚才提及的短片,正正就是今个星期初香港与印尼合办网上研讨会上的宣传短片,推广香港的抗疫科技。在疫情下数码科技会越来越趋普及,我们会透过不同的政府计划,协助业界善用科技,同心抗疫,重建经济。我的介绍到此结束,多谢大家。
   
行政长官:现在请发展局局长交代关于中央支持我们援建社区治疗设施方面的工作。
 
发展局局长:就在亚洲国际博览馆(亚博馆)旁的临时医院和亚博馆内扩建的社区治疗设施,硬件方面的一些情况,行政长官刚才已经扼要和大家分享,我在这里不作重复。这里跟大家报告的是内地支援香港在这方面工作的安排上的最新进展。
 
  首先,我们了解,在中央安排下,是会由广东省政府委托深圳市政府去落实这两个项目。
   
  具体来説,深圳市政府会聘用一间已列入香港认可公共工程承建商名册「建筑丙组」类别的承建商,依照香港方面提出的用家要求,设计和兴建临时医院及增建所需的社区治疗设施。
   
  在兴建设施费用方面是怎样?有关的兴建设施费用会由内地方面全数承担,而设施完成后,会交给医管局营运。
   
  为着推进有关项目,特区政府已经成立了由医疗及工务部门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并且已经与深圳市政府的有关单位作出对接,就着落实两个项目的详细事宜进行了深入讨论,这方面的工作进展理想。我们相信双方可以在短期内落实所有细节,并随即展开建造的工作。
   
  此外,关于这两个项目,我有两点希望在此説明。首先,有关设施的审批和验收,都会按照香港的标准处理。
   
  第二,这两个设施都会由本地施工团队建造,不需要输入内地的建筑工人。事实上,在疫情之下,深圳市政府和特区政府,我们都同意这安排有助减低口岸和抗疫方面的压力。
   
  最后,我们再一次对中央政府、广东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的支援表达我们衷心的谢意。
   
行政长官:最后我请公务员事务局局长介绍我们这次普及社区检测的筹备工作。我在此澄清一下,这个普及社区检测的目标对象是广大没有病征的市民,但为了安心,或为了帮助我们「早识别、早治疗、早隔离」,我们很希望亦鼓励他们多参加这个计划。也许有人会奇怪为什么由公务员事务局局长领导这个似乎是公共卫生的工作呢?因为这次工作涉及大量人手,而十八万公务员亦很乐意参与。除了采样的人手,我们需要大量在采样站内负责文书、登记、统筹、协调的人手,所以这工作由公务员事务局局长去做亦很适当。
 
公务员事务局局长:各位传媒朋友,各位市民:

  刚才行政长官已经指出很重要一点,强化香港对新冠病毒的检测能力和大幅增加检测数量对控制疫情是很重要,同时亦为日后香港可能会再出现爆发疫情的情况作好防控准备。

  实验室检测和监测是政府防疫工作很重要的一环。所以我们看一切检测工作,我希望大家不要单一看某一计划,而是整体上看特区政府目前所采取「三管齐下」的策略,包括卫生署和医院管理局恒常做的病学检测;第二,我们已开始超过一个月的「特定群组检测计划」,针对一些较高风险或较高接触的群组去做这些检测;第三方面,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普及社区检测计划(普及计划)。这三方都是「三管齐下」策略的环节。 

  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并提供所需的协助下,香港的病毒检测能力已经得到大幅提升,亦令到普及社区检测计划这项大规模检测项目可以有条件落实推行。

  普及社区检测计划的目的是希望透过计划尽早识别在社区的患者,特别是一些无病征的隐性患者,以达到「早识别、早隔离、早治疗」,切断社区的传播链,亦可帮助我们尽快控制和消减疫情。另一方面,普及计划亦希望让一些市民,他们希望能得到病毒检测服务,而能够为他们提供一次过、免费的病毒检测服务。

  政府现计划于今年九月一日起推行普及社区检测计划,为期七日,视乎实际进度可以延长不超过七日。换句话说,整个计划不超过十四天,即两星期内完成。我们的对象,除了一些不适合进行检测的人士之外,即是鼻或咽喉有病,又或是六岁以下的儿童,所有没有病征,并持有香港身份证的居民都可以免费接受病毒检测服务。

  让我谈谈普及社区检测计划的主要内容。下星期我们正式开始接受预约前,还有机会和大家交代计划的详细细节和运作安排。我今天只着重说出计划的主要内容。对象正如我刚才所说是无病征的香港市民,六岁以下的儿童和不适合进行检测的人士除外。这个是自愿参与的计划,也是一次过的免费病毒检测。日期方面,我们计划于九月一日正式开展,我们会于各区设立社区检测中心去采集样本,我们亦会首先开放首七天让市民预约。参加的办法是,我们会公布开始接受网上预约的日子,希望能接受检测服务的市民可于网上预约,填写数项资料,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流动电话号码作为联络,然后选择社区检测中心的地点,接受检测的日期以及时段。

  我们会在全港十八区设立多个社区检测中心,由有相关医护训练的人员去负责采集样本。社区检测中心的开放时间会由早上八时至晚上八时,当中其中有一小时进行清洁和消毒。接受检测的市民如果结果呈阴性,已登记的电话会收到短讯。检测结果如果是阳性的人士,就会由卫生署致电通知,再安排到医院进行隔离和治疗。

  采集样本的方法我们已仔细研究过,我们现时采集样本的方法是采集鼻腔和咽喉的合并拭子样本,咽喉这个地方和鼻腔,鼻腔不是指鼻里面,而是鼻腔的位置来采集拭子样本。我们考虑到要达到一个大规模普及社区检测的目的,样本的质素是很重要。所以如果由有医疗或者护理训练的人员去采集样本,样本质素会有保证,亦可以避免样本受到污染。另外,采集鼻腔和咽喉合并拭子样本亦可配合到需要在短时间之内完成一个大规模普及社区检测所需要的速度和检测量。

  在人手方面是会有两方面的人手。第一是每个社区检测中心内会有医护人员在场当值,样本采集人员均有受过相关训练,会有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呼吸器,即是N95或同级、面罩、保护衣、手套等等。中心亦会有另一类行政支援人士,透过公务员或一些退休同事担当,负责登记、场地管理等等方面的工作。每一个检测中心,我们都会实施适当的防感染措施。

  简单来说,流程是市民之前在网上作一个预约登记,正如刚才我所介绍,在指定的日期和时间到达检测中心,进场之前通过体温的检测,然后去登记处进行一个简单的程序,因为之前他已经在网上登记他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和联络电话,到达现场的时候,(中心人员)将样本瓶的一个独有的序号扫描至系统内。之后,他在一个等候区等候采集样本,由有关的训练专业人员去采集样本,完成后便能在指定通道离开中心。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流程,亦希望透过预约安排减少人群聚集。

  在运送样本方面,我们每日会安排分批将所采集的样本在社区检测中心裹面,运送至实验室里面进行检验,在运输的过程中会全程电子追踪收集箱和物流车辆位置,确保样本安全送抵实验室。

  整个普及计划只检测2019冠状病毒。所有检测均只会在香港进行,检测样本不会送出香港以外,在完成检测用途之后便会销毁。所有个人资料和检测样本资料,大家都听到我刚才介绍,是分开处理的。样本瓶不会标示任何个人资料,检测机构只会知道样本瓶的序号,而不会知道样本是属于何人的。所有个人资料,包括检测样本与检测结果,皆不会传送至境外,工作流程亦不涉及任何个人资料提供予境外机构或人士。个别发现阳性个案资料会交由卫生署和医管局跟进,而其他个案的个人资料与检测结果会于计划完成后一个时间内删除,样本亦同样将于计划完成后一段时间内销毁。这就是普及社区检测计划的一些主要内容。

  市民参加普及社区检测计划,事实上是一个自愿性质的计划,但政府呼吁各位市民踊跃参与普及计划,因为这是为己为人。在第三波疫情新增确诊个案当中,源头不明个案的比例仍然不少,我看到这几日是约百分之三十,以往则约百分之四十或更高,而且广泛涵盖各行业和环境,显示社区有持续的隐形或无明显临床病征的病毒传播链。虽然我们看见疫情缓和或有下降趋势,但持续有这些隐形或无明显临床病征的病毒在社区传播,事实上会令人担忧的。所以如果透过大家的努力,市民、医护人员的努力,第三波疫情正缓慢地减退。为了尽快控制和消减疫情,目前最重要的是透过多管齐下的方法,大家每人多走一步,合力尽快将病毒的传播链截断,这样我们才可以在「新常态」下逐步回复较正常的生活和经济活动,纾缓目前香港面对严峻的经济和就业挑战和困难。所以普及社区检测计划达到的目的是很清楚的。我们需要每一位市民,为了自己、为了你身边所关心、所爱的人、为了我们劳心劳力的医护人员和为了我们社区,踊跃参加普及计划。这场抗疫战已打了超过半年,但这是一场持久战,香港人必须同心同德,才可以打赢,而参与普及社区检测计划,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可以多走的一步。多谢。
 
2020年8月21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21时03分
即日新闻  

图片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中)今日(八月二十一日)联同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博士(左二)、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右二)、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左三)、发展局局长黄伟纶(左一)、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右三)和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右一)在添马政府总部就防疫抗疫措施举行记者会。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中)今日(八月二十一日)联同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博士(左二)、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右二)、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左三)、发展局局长黄伟纶(左一)、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右三)和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右一)在添马政府总部就防疫抗疫措施举行记者会。

网上广播

行政长官举行记者会

相关连结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