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三题:医院管理局处理疫情及相关事宜
********************
  以下是今日(五月二十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郭家麒议员的提问和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的答覆:
 
问题:
 
  自本年一月以来,陆续有从内地输入本港的2019冠状病毒病(俗称「武汉肺炎」)确诊个案。医院管理局(医管局)辖下数千名医护人员于二月连续罢工五天,要求当局禁止任何旅客经内地入境,以及采取措施减低他们受感染的风险,包括确保有足够的口罩。另一方面,据报由于个人防护装备(装备)供应紧张,有医护人员被要求重用保护衣或以纸袋暂存用过的口罩以供重用。医管局亦一再降低感染控制指引中,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疗程序期间应使用的装备的防护规格要求。就医管局处理疫情及相关事宜,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有否评估,医管局发信要求参与罢工的员工解释缺勤原因,有否违反《基本法》第二十七条(该条订明香港居民享有罢工等权利和自由);如有评估而结果为有,政府会如何跟进,以维护该等员工在《基本法》下的权利;
 
(二)是否知悉,什么职级的人员作出一再降低装备的防护规格要求的决定及其理据为何;及
 
(三)是否知悉,医管局现存各种装备的数量及可使用日数;由疫情爆发至今,医管局采购每种装备的详情,包括方法、数量、出产地及开支金额;政府有否向医管局供应或协助它采购有关装备;如有,详情为何?
 
答覆:
 
主席:
 
  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政府一直紧贴疫情的发展,以果断及合适的措施作出全面应对。根据政府的防控策略,我们在卫生监测、强制检疫、隔离治疗、健康申报、出境筛查、减少香港与境外人员流动、减少本地社交接触、支援各类前线人员及为社会提供防疫用品方面,都推出了具体的措施。我们非常感谢医护及前线人员一直以来的重大付出,并会继续优先照顾他们在防护装备等方面的需要。
 
  就郭家麒议员提问的各部分,经谘询医院管理局(医管局)及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后,我现在答覆如下:
 
  主席,我亦要澄清我们今次的答覆是因应2019冠状病毒病,并不是其他名称。
 
(一)政府和医管局一直以保障市民健康和保护香港医疗系统为首要考虑。二月三日至七日的工业行动曾经影响公立医院的服务。就此,医管局启动了重大事故控制中心,密切监察各公立医院的运作情况,并按服务需要调配人手和调节非紧急服务,以集中资源处理疫情和维持紧急医疗服务。政府和医管局亦多次呼吁参与工业行动的医护人员尽快返回工作岗位,避免影响公立医院服务和病人治疗。
 
  医管局得悉约有七千名员工在上述期间的不同日子没有按时上班。医管局会与相关员工了解其个别情况,并会根据医管局人力资源政策及《雇佣条例》(第57章)就每宗个案考虑跟进工作。
 
(二)医管局一直根据国际指引及专家建议,为医护人员提供严格的感染控制指引及培训,以防他们于工作时受到感染。
 
  医管局的传染病及紧急应变中央委员会(委员会)负责就传染病管控、感染控制及爆发应急计划提供策略性意见,并会因应国际及本地的传染病情况召开会议,统筹相关应变措施。委员会的成员包括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医管局相关专科的统筹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和总部的代表,以及医管局感染控制及传染病专家。
 
  医管局一直密切留意2019冠状病毒病的最新情况,并参考国际指引,包括世界卫生组织(世卫)和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发出的指引。由于医管局在疫情初期对新型冠状病毒病的致病源、特征及传播途径的认识有限,故采用较高规格的个人防护装备,以防病毒透过空气传播。但随着疫情发展,国际间对有关病毒的了解增加,并确认其致病源(SARS-CoV-2)主要透过接触及飞沫传播。因此,委员会在参考最新的国际建议、文献的临床实证和本地临床经验,并考虑全球个人防护装备的供应情况后,修订了医管局的个人防护装备建议。
 
(三)截至五月十五日,公立医院的个人保护装备库存包括约2 700万个外科口罩、360万件保护衣、570万个全面罩及230万个N95呼吸器。按照目前用量,各项保护装备库存可用约两个多月。
 
  二○○九年人类猪型流感大流行疫情过后,医管局参考当时保护装备的使用量和世卫的相关资料后,已检视保护装备的存量,由当时储备42天的仓存,增至90天,以确保有足够应急储备。因应2019冠状病毒病的疫情发展,医管局于今年一月起加紧大量采购个人保护装备,并把储备目标提升至六个月。此外,医管局已于一月下旬进行全球采购,并透过灵活的直接采购模式,务求尽快购入合适的保护装备。政府物流服务署亦有向医管局分享资讯和提供便利,以助其采购所需装备。在政府的协助下,医管局早前订购的保护装备已陆续运抵本港。政府会继续与医管局紧密联系,尽力确保医护人员有足够防护装备照顾病人。
 
  多谢主席。
 
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4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