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电影资料馆推出节目「银光承传——粤剧申遗十周年」(附图)
******************************
  为志粤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十周年,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电影资料馆(资料馆)于九月至十月推出「银光承传-粤剧申遗十周年」,选映二十一出馆藏粤剧电影,展现粤剧在银幕上的另类光彩。
 
  开幕电影为经资料馆修复的《蝶影红梨记》(1959),于九月四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首映。电影讲述饰演名妓的白雪仙与书生任剑辉诗笺神交而相恋,但恋事却遭阻挠。导演李铁的场面调度、唐涤生的词藻和剧本,加上任白、靓次伯及梁醒波的演绎,成就了这部汇聚粤剧、文学、电影精髓的殿堂之作。
 
  其余影片九月七日至十月二十七日在资料馆电影院放映;部分放映设座谈会及映后谈,分别由名伶阮兆辉教授;粤剧研究专家李小良教授、陈守仁教授、张文珊;电影研究专家及影评人吴月华博士、刘嵚、何思颖、周荔娆、刘泽深、登徒、曾肇弘、陈晓婷;导演舒琪、卓翔担任讲者。粤语主讲,免费入场。
 
  在任白版本的《紫钗记》(1959)中,李铁透过其导演风格,把唐涤生剧作所蕴含的电影结构和节奏,以及一众红伶的唱做身段,具体在大银幕呈现。十多年后,李铁再以另一种处理手法拍摄龙剑笙和梅雪诗版本的《紫钗记》(1977)。电影不时贴近人物,以单人特写的画面对接,加上运用彩色拍摄,使人物情绪表达更为强烈。而唐涤生除了担任编剧,亦亲自操刀把其原著粤剧拍成电影《董小宛》(1950)。为了增强电影感,唐涤生摆脱原作的框架,重新编排场次,丰富主角之间的对手戏。
 
  梨园出身的黄鹤声,巧妙地把粤剧元素与电影技术结合于《无情宝剑有情天》(1964),以蒙太奇交代主角成长及以快镜加强武场的动感。《大红袍》(1965)讲述海瑞十奏贪官严嵩的故事,黄鹤声以特写镜头,捕捉任剑辉与靓次伯的一正一邪;而二人互相驳斥的部份,剪接明快,激荡人心。现存版本虽为缺本,但保存剧中最精彩部分。在神怪粤剧电影《山东扎脚穆桂英》(1965),黄鹤声运用快镜、吊钢丝、跳跃剪接等技术,把充满异兽与法术的世界活现眼前。《再世红梅记》(1968)中,黄鹤声的处理,配合南红的独特唱腔及陈宝珠演懦弱书生的痴情,讲述人鬼殊途的苦恋。
 
  珠玑的《罗成叫关》(1962)由任剑辉伙拍余丽珍,透过武打和歌唱场面的交替,诉说主角的爱情故事。在《赵五娘万里寻夫》(1959),珠玑善用中、近镜,扣紧角色表情唱腔,以流畅镜头调度带出芳艳芬所演的苦情戏。
 
  在《挖目保山河》(1961)冯峰运用多组俯视镜头,呈现两军交战的气势。而电影道具亦别出心裁,在任剑辉被挖去双目的一场,人眼道具、剪接与化妆互相配合,充分表现场面的残忍。冯峰的《十年一觉扬州梦》(1961)讲述同是失明人的凤凰女和麦炳荣,凭听声摸手发展感情。影片特别之处在于每幕开首与结尾,均以特效把画面置于舞台布幔及柱廊之中,让观众恍如置身舞台。
   
  电影中的远景和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能充分展现伶人的武场功架。王风在《断桥产子》(1962)一气呵成地拍摄对打场面,以镜头见证著名刀马旦于素秋的成名绝技「十三杆枪」。龙图的《跨凤乘龙》(1959)则以一镜到底,加强公主白雪仙与落难太子任剑辉在破茅屋拜堂一幕的浪漫气氛。而《非梦奇缘》(1960)是龙图把粤剧与电影融合的另一精彩例子。片中不倚重唱做,反以曲折剧情,令观众看得紧张。
 
  吴回在《宝莲灯》(1956)开创把乐师引入拍摄现场,令影片临场感大增,空前卖座。秦晚涛的《孝女珠珠》(1966)讲述毫无粤剧根底的陈宝珠向林家声和靓次伯学艺,反映当时的舞台实况;靓次伯罕有地以时装亮相,令人耳目一新。
 
  在龙剑笙、梅雪诗版本的《帝女花》(1976),吴宇森补回了「上表」一折,令电影更贴近舞台原著。楚原的《李香君》(1990)镜头运用与粤曲节奏配合得宜,多处灯暗「幕下」以保留舞台味道。而电影尾段红线女与罗家宝的对手戏,更是「女腔」、「虾腔」的传世之作。
 
  卓翔的纪录片《乾旦路》(2011),纪录两位热爱粤剧艺术、自小以当乾旦为目标的青年,在寻觅理想的路上的跌碰。而《观音得道,香花山大贺寿》(1966)纪录了香港八和会馆组织的华光宝诞汇演。影片保存了当年的舞台实况及后台风光,对研究当时粤剧例戏有重要意义。
 
  所有影片为粤语对白。《蝶影红梨记》、《帝女花》和《乾旦路》设中英文字幕;《再世红梅记》和《宝莲灯》设中文字幕;《董小宛》和《断桥产子》不设字幕;其他影片只设中文唱词。
 
  门票四十五元,现于城市售票网(www.urbtix.hk)发售;信用卡电话购票请致电二一一一 五九九九。查询节目详情,请致电二七三九 二一三九或浏览https://www.filmarchive.gov.hk/zh_TW/web/hkfa/programmesandexhibitions/programmes/chinese-opera/index.html
 
2019年8月4日(星期日)
香港时间11时00分
即日新闻  

图片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电影资料馆于九月至十月推出「银光承传——粤剧申遗十周年」,选映二十一出馆藏粤剧电影,展现粤剧在银幕上的另类光彩。图示《蝶影红梨记》(1959)剧照。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电影资料馆于九月至十月推出「银光承传——粤剧申遗十周年」,选映二十一出馆藏粤剧电影,展现粤剧在银幕上的另类光彩。图示《紫钗记》(1977)剧照。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电影资料馆于九月至十月推出「银光承传——粤剧申遗十周年」,选映二十一出馆藏粤剧电影,展现粤剧在银幕上的另类光彩。图示《无情宝剑有情天》(1964)剧照。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电影资料馆于九月至十月推出「银光承传——粤剧申遗十周年」,选映二十一出馆藏粤剧电影,展现粤剧在银幕上的另类光彩。图示《十年一觉扬州梦》(1961)剧照。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电影资料馆于九月至十月推出「银光承传——粤剧申遗十周年」,选映二十一出馆藏粤剧电影,展现粤剧在银幕上的另类光彩。图示《断桥产子》(1962)剧照。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电影资料馆于九月至十月推出「银光承传——粤剧申遗十周年」,选映二十一出馆藏粤剧电影,展现粤剧在银幕上的另类光彩。图示《宝莲灯》(1956)剧照。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电影资料馆于九月至十月推出「银光承传——粤剧申遗十周年」,选映二十一出馆藏粤剧电影,展现粤剧在银幕上的另类光彩。图示《李香君》(1990)剧照。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电影资料馆于九月至十月推出「银光承传——粤剧申遗十周年」,选映二十一出馆藏粤剧电影,展现粤剧在银幕上的另类光彩。图示《乾旦路》(2011)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