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环境局局长会见传媒谈话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环境局局长黄锦星今日(七月十三日)早上出席公开活动后,会见传媒的谈话全文:
 
记者:局长,想问因为特首说要再审视一些具争议性的政策,有没有政策会因此要重新审视或再谘询过?这会否推迟政策实施?
 
环境局局长:政府整体来说,不同政策局都会审时度势,就不同政策多听社会相关的意见,令不同的政策能更好的理顺、贴近民意,做得更好。而在减废方面,大家都理解减废是大势所趋,全球都加强去做。所以我们要思考的是在香港这样的环境,如何可以向前看、更加强减废。减废不单是减低香港堆填区的压力,而且是减少碳排放,造福社会和环保。
 
记者:垃圾征费,会否再审视这个政策?
 
环境局局长:简而言之,我们会审视不同的政策并向前看,了解社会的关注和声音,再去审视不同的政策。
 
记者:其实我们都知道私人屋苑有推出免费的厨余收集计划,我们都知道其初衷都是好的,但计划是否公平,因为只给三十五个合资格的私人屋苑。另外又不知道时间表是如何推行?其实有没有多些细节可以透露?
 
环境局局长:香港在中央厨余收集方面,去年中开始进入了新的里程,因为坐落于大屿山小蚝湾、香港第一个转厨余为能源的设施已经在上年中开始营运。设施的处理能力每日最多达到二百公吨;而坐落于北区的第二个厨余处理设施亦都在立法会财务委员会获得拨款,其处理量最多达到三百公吨一日。这两个厂可增加香港收集到的厨余,并转废为能。我们同时亦善用科技,如在大埔污水处理厂会加装设施,进行污泥与厨余共厌氧消化。这能够处理多五十公吨的厨余。简单来说,我们是增加末端处理能力,令我们在工商界和住宅都可以收集更多的厨余转废为材和转废为能。我们会在工商业界先行,同时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开始会在一些大型屋苑中央收集厨余,在积累更多经验后,可以逐步扩大在住宅厨余方面的回收。如果有些屋苑过去已经有厨余分类回收的经验,这是好的起步点。希望这些屋苑能够配合,可以分享经验,并将计划逐步扩大。
 
记者:都想再问关于不公平方面。有声音担心私人屋苑只有三十五个合资格去参与这些计划,但其实其后如果垃圾征费的话,其他没有参与计划的屋苑都要征费,这会否变相造成不公平?
 
环境局局长:香港整体来说欢迎多听建设性的不同声音,看看如何一方面减废,包括减少厨余增加和乾净回收,同时可以步步前行。综观其他地方,即使有垃圾征费,落实初期都在逐步建立回收配套,例如包括台北在推行垃圾征费初期都没有厨余回收。其实这是一步步向前行的进程。
 
记者 :在垃圾征费方面都追问多少少。其实都有留意到这些平头胶袋本身都有滥发的情况,再加上派发免费胶袋方面其实有些人都违规。其实长远来说是否应该禁售胶袋?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应否收紧豁免的条款,因为有很多不同的灰色地带。
 
环境局局长:在减少即弃塑胶方面,政府正多管齐下,有不同的研究并会在适当时候推出公众谘询。在这里可以说说两方面,一方面香港的塑胶购物袋收费计划到今年已经推行了十年,是有成效的。初期未有立法之前,每年差不多有超过八十亿个相关的胶袋,到近年减至大约四十至五十亿个。这是有成效的。但当然,全球「走塑」,即减少使用即弃塑胶,希望大家加强去做。所以我们早前透露了迟些会在适当时候再与民共议,讨论现时这个塑胶购物袋收费的法规有没有调整的空间,包括收紧豁免范畴,因为最近有见亚洲其他地方,包括台北和南韩都有类似的做法,我们可以参照相关地方的经验,再思考在香港可以如何落实。另一方面,我们正开始有关即弃塑胶餐具的研究。我们看到外地如欧盟方面,都有一些新的政策和方向,研究需要禁制哪种物料和有什么替代品。所以我们正多管齐下,并透过一些研究和与民共议,可以多方面由胶袋至各类的即弃塑胶餐具等都可以有加强「走塑」减废的政策。多谢大家。
 
2019年7月13日(星期六)
香港时间14时1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