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就「推动医疗改革」议案开场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今日(六月五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陈恒镔议员动议「推动医疗改革」议案的开场发言:
 
主席:
 
  首先,多谢陈恒镔议员提出有关「推动医疗改革」的动议。香港拥有一个行之有效、公私营并行的双轨医疗制度。公营医疗界别是本港医疗体系的全民安全网,确保市民不会因为经济原因而得不到所需的治疗,而私营医疗界别则为愿意使用私营医疗服务、有能力负担相关费用的市民提供较个人化的选择。随着人口老化、慢性疾病患病率增加,香港的医疗系统面对着重大的挑战。就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进一步加强香港医疗服务,和减轻公营医疗系统压力,具体的策略方向和重点包括:
 
(一)全力推动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多位议员都提出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要性,这是现届政府的重中之重;
(二)强化公营医疗服务;
(三)加强疾病防控;
(四)积极发展中医药;以及
(五)善用私营医疗服务。

一、基层医疗健康
 
  香港的基层医疗健康护理服务主要由公营界别的卫生署、医院管理局(医管局),以及私营界别的家庭医生提供。卫生署通过各个工作范畴提供基层医疗服务,并以预防护理为重点,医管局则透过普通科门诊的多元服务和活动,提供以社区为本的基层医疗服务。
 
  为积极推动基层医疗健康,除了会继续加强卫生署和医管局辖下的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外,本届政府亦锐意投放资源推动以地区为本的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务求调整目前偏重治疗,多位议员包括陈恒镔议员、麦美娟议员及李国麟议员等都有提到现时偏重治疗的医疗体系。我们亦希望透过加强推动个人和社区的参与、统筹和协调不同医社界别,提升市民对预防疾病的意识,鼓励市民维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加强自我和家居照顾及自我管理健康的能力,从而减少可避免的专科及住院需要。
 
  行政长官在二○一七年《施政报告》中公布,政府将透过设立以崭新运作模式的地区康健中心(康健中心),实践加强地区基层医疗健康服务的目标。食物及卫生局将于二○一九年第三季在葵青区设立首个康健中心。康健中心将由政府出资,由非政府机构负责营运,并会连结一个由私营医护人员组成的地区服务网络,旨在透过公私合作和医社合作,根据地区需要和特色提供以地区为本的基层医疗服务,这是政府医疗体系重要的一部份。
 
  康健中心的服务会专注于第一、第二及第三层预防,包括刚才李国麟议员提到的健康推广、健康评估,并按需要为市民提供政府资助的医务谘询及专职医疗服务,以便及早发现慢性疾病并作出对策。康健中心亦会为急症后患者提供社区复康服务,刚才朱凯廸议员提到有些市民可能出院后在社区内接受服务,在这方面,我们会针对某几种慢性病提供护理。
 
  食物及卫生局于二○一七年十一月成立的基层医疗健康发展督导委员会,现正检视基层医疗服务的规划及制定发展蓝图。另外,我们亦于二○一九年三月成立基层医疗健康办事处,在食物及卫生局层面监察及督导基层医疗健康服务的整体发展策略。
 
二、强化公营医疗服务
 
  医管局负责管理全港所有公立医院,应付本港近九成住院医疗需要和约三成的门诊服务。面对人口老化和医疗服务需求的上升,香港的公营医疗服务正面对不少的压力和挑战。就此,政府于二○一八/一九年引进新安排,承诺会每三年为一周期,按照人口增长和人口结构的变动,逐步递增给医管局的经常拨款,让医管局能更有效地持续应对人口增长和高龄化衍生的人手和服务需求。资源方面,在二○一九/二○年度,政府提供予医管局的经常资助为688亿元,较五年前(二○一四/一五年度)的491亿元增加约四成。
 
  医管局在《2017至2022年策略计划》中提到「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照顾」,多位议员皆希望医管局的服务能够多以病人为中心,陈恒镔议员特别在其动议提及,这是医管局的策略焦点之一,确保病人可适时得到以病人作为中心、高质素和符合需求的服务。当中的核心策略,是从根本改变护理模式,精简护理流程、改善医疗效率和效能,包括推动日间服务、加强服务协调和协作、发展更多病人护理模式及加强社区为本的医护服务。例如实施癌症个案管理计划,由癌症个案经理跟进个案复杂的乳癌或大肠癌患者,充当患者和医生之间的单点联系人,以精简病人的护理流程和改善护理统筹。
 
  专科服务和培训方面,医管局以跨专业团队的方式,由医生、护士、专职医疗人员和支援医护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现时,医生人手是按专科安排,以提供专科主导的临床服务。就培训专科医生方面,医管局一直与香港医学专科学院及其十多个分科学院紧密合作。一般而言,各联网的临床部门均为认可的培训中心。已获取专科资格的医生会为受训中的驻院医生提供监督和指导。由于本港医科毕业生增加,医管局亦已相应增加的驻院医生职位数目,以招聘所有合资格的本地医科毕业生和为他们提供专科培训,巩固医管局的医疗人手。
 
  为挽留合适的专业人才包括医生作员工培训和知识传承,医管局由二○一五/一六年度起推行特别退休后重聘计划,重新聘用合适的退休医生。与此同时,医管局持续为各主要专科的医生和护士提供模拟训练,包括优化医疗团队的课程,以增加在职培训机会及提升专业质素,推动医疗服务的持续发展。
 
  为促进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了解和合作,医管局建有不同沟通平台,定期与前线主管及员工会面,让他们表达意见及提出建议。医管局亦会于制定政策和新措施时广泛谘询员工,让员工参与制定政策的过程,增加透明度。另外,总部及联网人力资源部定期举行会议,协助推展政策和让前线员工更了解相关措施。我亦多次去到不同联网,了解员工的意见和需要,亦希望他们能够了解食物及卫生局的政策目标。
 
  更具弹性的人手安排方面,医管局亦积极在工作安排上增加弹性,配合员工在特别情况下的需要。刚刚于二○一九年第一季末向急症和家庭医学部门的医务人员推行全职弹性工时安排试行计划,这是回应一些员工的要求,为有特殊需要、因健康及家庭等恩恤理由而暂时未能全职工作的前线人员提供特别部分工时的安排。
 
  在人手招聘方面,医管局于去年底成立自选兼职办公室,刚才麦美娟议员所提关于医管局雇用中介公司方面,其实医管局希望随着该办公室「发扬光大」时,会遂步减少(雇用中介公司),并透过具弹性及效率的招聘方式,吸引和招聘更多医护人员到公立医院兼职。各公立医院会透过自选兼职办公室集中刊登招聘广告,方便医护人员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部门的工作,办公室也会按合资格医护人员的意愿主动配对兼职工作,以提高招聘效率。
 
三、疾病防控
 
  疾病防控是非常重要的策略,非传染病是导致人们健康欠佳、身患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我们要做好基层医疗,非传染病的防控策略是需要加强。针对日益严重的非传染病问题,政府已在二○一八年五月发表《迈向2025:香港非传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动计划》,当中订立了九个指标,预期于二○二五年或之前减少非传染病带来的疾病负担。政府会透过倡导健康饮食、体能活动、减少酒精和吸烟祸害、以及巩固医疗系统等措施来达致各项指标。
 
  癌症方面,政府会致力加强癌症等非传染病的防控和护理。鉴于癌症带来的负担和各类癌症发病率的趋势有整体上升,政府将以更具策略性、协调和主动的方式来实施防控癌症的工作,以应对癌症对市民健康和社会带来的挑战。为整合各项癌症工作的成效,政府即将发表一份癌症策略,旨在制定一套整全的计划,为癌症防控和为癌症患者提供更适时和更适切的介入订立策略重点和方向。
 
  接种疫苗亦是疾病防控的一个重要措施。政府一直鼓励市民尽早接种不同疫苗,并推行多个疫苗接种计划(包括「疫苗资助计划」和「政府防疫注射计划」)为有较大机会受感染的合资格群组提供季节性流感疫苗及肺炎球菌疫苗接种。于二○一八/一九年度,为进一步鼓励学童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卫生署推出了「学校外展疫苗接种先导计划」,透过卫生署外展队或公私营合作外展队到参加的小学为其学生免费接种疫苗。并推出「优化外展接种计划」及提高流感疫苗的资助额,鼓励没有参与先导计划的小学、幼稚园和幼儿中心在学校内安排外展疫苗接种。相关新措施已见成效。截至五月二十六日,安排外展接种的小学由二○一七/一八季度的65间增至二○一八/一九季度的405间,增幅达五倍以上。而安排外展接种的幼稚园和幼儿中心则由60间增至186间,增幅约为210%。整体而言,六个月至未满12岁的儿童接种了约382 000剂流感疫苗,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02.2%,整体疫苗覆盖率近五成达45.8%。鉴于二○一八/一九年度「学校外展疫苗接种先导计划」的成效,卫生署将会由下年度起恒常化有关计划,并会涵盖更多小学,并以先导模式扩展至幼稚园和幼儿中心。除此以外,卫生署辖下的学童免疫注射小组于二○一九/二○学年开始,亦为合资格的本地适龄女童在校内提供免费子宫颈癌疫苗外展接种服务,作为预防子宫颈癌的公共卫生策略之一。
 
  为保障公众健康,政府的一贯政策是鼓励市民不要吸烟、抑制烟草的广泛使用,并尽量减低公众受到二手烟影响,多位议员提到我们要做好预防和减低风险,所以控烟政策是以多管齐下的方式去加强,包括立法、执法、宣传、教育、提供戒烟服务和征税。政府更推出不同措施,包括不时上调烟税,并自二○一六年起分阶段将全港11个巴士站定为禁烟区,以进一步保障市民免受二手烟的祸害。经过政府和各界多年努力,15岁或以上人士的吸烟率已由八十年代超过20%,大幅降低至现时10%。我们会继续推行各样的控烟政策,以期在未来六年达到《迈向2025:香港非传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动计划》订下的目标,将吸烟率减至7.8%。
 
  近年,另类吸烟产品(包括电子烟、加热非燃烧草产品和草本烟等)在全球以至香港流行,为我们带来新的风险及挑战。食物及卫生局已于二月将《2019年吸烟(公众卫生)(修订)条例草案》(《条例草案》)提交立法会,以禁止进口、制造、售卖、分发和宣传另类吸烟产品,现时正在法案委员会审议,亦举行了数场公听会,聆听了约270名团体代表及市民的意见。我希望《条例草案》能尽快通过,进一步保障市民的健康。
 
四、中医药发展
 
  多位议员提到中医药发展,政府亦非常重视和关注中医药服务长远的发展、规划及定位。随着中医药的认受性不断提高,食物及卫生局已于二○一八年五月成立中医药处,负责就中医药的发展,与业界保持密切联系,作出整体性的规划及统筹工作。同时,食物及卫生局亦成立中医医院发展计划办事处,专门筹划中医医院的相关发展工作。
 
  为了加大力度,以及更有效地推行切合本地中医药发展的长远发展需要的策略和措施,政府于二○一八年《施政报告》中宣布将中医药纳入本港医疗系统,并订立一套整全的政策,投入更多资源,资助特定的中医药服务,包括:
 
(一)在将来的中医医院提供一系列的政府资助门诊和住院服务。
 
(二)在18间地区层面的中医诊所提供政府资助的门诊服务,并提升各级中医师的薪酬水平和加强培训。
 
(三)计划将公立医院提供的中西医协作治疗住院服务恒常化,并减低参与病人每天需付的额外服务费用。
 
  就中西医协作服务方面,政府委托了医管局自二○一四年起推行「中西医协作项目先导计划」(先导计划),以汲取中医住院服务营运方面的经验,并以此作为制定中医医院营运模式的基础。
 
  先导计划已于二○一八年四月推行第三阶段,于辖下七间医院为三个选定病种包括中风、肌肉及骨骼痛症及癌症纾缓治疗等住院病人,提供中西医协作治疗的住院服务。截至二○一八年年底,先导计划的住院及中医门诊总求诊人次已逾29 000人次。
 
  医管局会继续于其医院发展中西医协作住院服务,政府会向医管局提高拨款,让参加这些服务的病人每天需付的额外服务费用由现时港币200元减至120元,以鼓励更多病人参与。
 
五、善用私营医疗服务
 
  现时,我们有一些公私营协作计划,让市民得到更多选择,并协助纾缓公营医疗系统的压力。
 
  这些公私营协作计划,自二○○八年起,医管局一直有陆续推出,政府亦拨款100亿元,成立「医管局公私营协作基金」,让医管局可以利用基金的投资回报,发展公私营协作计划。
 
  现时,医管局提供的公私营协作计划包括:提供白内障手术的「耀眼行动」、提供血液透析服务的「共析计划」、提供自我疾病管理课程的「病人自强计划」、「放射诊断造影计划」、「疗养服务协作计划」、「肠道检查协作计划」,以及「普通科门诊协作计划」。医管局将于未来数月逐步试行「青光眼治疗协作计划」。
 
  医管局会继续与私营医疗界别及病人组织保持沟通,并与持份者紧密合作,探讨推行其他公私营协作计划的可行性,刚才麦美娟议员提出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如果将公营医疗系统的医生留在公营医疗系统服务,推行这些计划的速度是需要调较。
 
  长者医疗券计划,现时为65岁或以上的合资格长者,每年提供2,000元的医疗券金额,服务广受欢迎,我们较早前亦做了检讨。
 
  作为《财政预算案》的利民纾困措施之一,今年政府会为每名合资格长者提供一次性额外1,000元医疗券金额,而医疗券的累积上限亦会由5,000元增加至8,000元,预计超过130万名合资格长者受惠。这些措施将于今年六月二十六日实施。
 
  最后,自愿医保方面,刚才李国麟议员提到希望我们加强这方面的推广,自愿医保是政府调整公私营医疗系统平衡而推行的其中一项重要政策措施。经过多年公众谘询凝聚共识,自愿医保已于二○一九年四月一日全面开展,由保险公司提供的自愿医保认可产品已于当日起推出巿场。
 
  自愿医保旨在规范个人偿款住院保险产品的质素和提高价格透明度,促使消费者更有信心购买保险保障,以在有需要时可选用私营医疗服务,从而减轻公营医疗系统的长远压力。我们希望随着越来越多市民愿意透过自愿医保使用私营医疗服务,公营系统的负荷可得到纾缓。
 
结语
 
  主席,我谨此陈辞。我在聆听各位议员的发言后会作适当的补充或回应。多谢主席。
 
2019年6月6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3时13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