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谈数码港(只有中文)
******************
  以下是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杨伟雄今日(四月十八日)出席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高峰论坛后会见传媒的答问全文:
 
记者:数码港方面出租率低,也不一定做创科,政府再投放55亿那么多,其实有没有作用?会否浪费金钱?
 
创新及科技局局长:你可向数码港多了解有关(出租率)数字及细节,我已吩咐数码港行政总裁跟进此事。我想跟大家讲讲,不应以传统眼光来看新经济发展,因为数码港至今不仅只做IT,数码港一向做I&T(创新及科技)。很多年前,大家都听过我们做数码娱乐,数码娱乐包括多媒体的发展,广告、电影后期等。传统行业同时拥抱创新科技,例如最近出来的一只「独角兽」是从事旅游业的,你说旅游业是否不是创科呢?是否IT呢?我觉得很多新经济的发展,香港有很多优越的条件去做,希望大家不要用传统眼光来看新经济发展,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亦鼓励大家多了解,共用工作空间在全港是很热门的,不单是数码港。但若以朝九晚五的方式看待初创企业,我觉得不太适合,因为初创企业大多人手少,任何事都「一脚踢」、到处走动。其实共用办公室是一个汇聚的地方,将优质初创企业汇聚一起,令他们更强大、更好地利用公共资源。例如我们在数码港有会计师资源、律师资源,因为初创企业没有这些资源会搞不好,所以要用生态系统方式去看数码港。数码港今时今日做到的成绩人所共知,以往香港没有「独角兽」,对吗?第一只「独角兽」是从数码港走出来,现在数码港有不止一只「独角兽」。数码港的金融科技群体差不多是全亚洲最大之一,300多间企业,但会不会看到300多人坐在那儿办公,不会,因为新经济的模式是不同的。希望不要将这些混为一谈。我们投放55亿元兴建数码港第五期,重点是希望数码港可以有更多空间和资源,帮助更多新经济发展,包括保险科技(InsurTech)、监管科技(RegTech),这些都是新事物,香港全部有优势可以发展。不时有人说香港「跟风」,香港不需要「跟风」,香港在这些方面可以当「大哥」。现时,我们的金融科技群体非常强壮,过去三年,香港金融科技初创的融资额等同于澳洲和新加坡的总和。创科局成立了三年五个月,这几年香港整体的创科生态发展非常好,大家千万不要用传统眼光来看新经济发展。
 
记者:局长,请问用甚么准则决定哪些公司可以进驻数码港?因为始终租金有优惠,但亦要看它究竟是否与科技有关。
 
创新及科技局局长:准则是有的,但准则是否一成不变?不是,所以我们需要好的团队管理。现时最大的问题是,如果大家用传统眼光看待,我提出甚么准则大家都不会接受,所以大家一定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眼光来看待,因为创科在数字上永远是失败多于成功的,但是否因此而不发展创科呢?又不是,大家要明白这点。我们发展创科是为甚么呢?是为了让香港年轻人有机会、有好的职位可以向上游发展。香港这三年的创科职位增长大家有目共睹,最主要得益者是我们的年轻人。其实最好准则本身有弹性,而且是以长远而非传统眼光衡量。
 
记者:你说的准则究竟是甚麽?如果有那么大的弹性。
 
创新及科技局局长:第一个准则是需要贡献于数码港的创科生态系统,因为若没有生态系统,只靠政府投放是不足够的。生态系统本身必须有能力融资,因为一个「独角兽」的产生,不是政府单独可以做到,而是投资者看到香港的初创企业有实力,肯用更高的投资额投资于这些初创企业才能有「独角兽」。以前香港是「零」,现在香港有很多只。「独角兽」如何产生?是要靠一个强大优良的创科生态系统。如果你问我,为何要会计师和律师,我会问你,创科是否需要会计师和律师的帮助呢?一定需要的。旅游业和旅行社是否需要用创科呢?要。地产商亦需要用创科,各行业都需要用创科,银行也用创科。发展时需要鼓励生态系统,部署到容纳得到不同行业。若只能容纳两、三个行业是不足够的,香港的服务业相当强大,包罗万有,所以在数码港做数码科技,一定要包容香港有能力和优势的服务行业。
 
记者:局长,有两个问题想跟进数码港。其实政府投放了钱,有没有对数码港的表现或创科贡献有一个检讨的准则?否则单投放了钱是没成效。另外,你说已跟数码港CEO说了,会否要求数码港提交报告呢?第二个问题是,不少人提出香港的创科现时要融入大湾区,你会否担心香港会越来越成为技术转移的白手套,尤其是在中美贸易关系的大背景下?
 
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我请行政总裁查看,并不代表我同意那些(报道所述)数字,我叫他看看这些数字是怎样计算出来。细节你可以问数码港,他们可以公布。据我所知那些数字是不对的。
 
2019年4月18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6时0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