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发展局局长在「明日大屿愿景」记者会开场发言(只有中文)(附图/短片)
**********************************
  以下是发展局局长黄伟纶今日(三月十九日)在「明日大屿愿景」记者会上的开场发言:
 
各位传媒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出席今日的记者会。
 
  政府刚向立法会提交文件,就中部水域人工岛相关研究和成立大屿山保育基金谘询发展事务委员会。我希望就文件提到的一些重点作补充解说,特别会提到一些关于工程造价的初步粗略估算。
   
  较早前,土地供应专责小组非常清楚指出,香港面对严重土地供应短缺。政府认同专责小组指出,我们不能靠单一选项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必须继续以多管齐下的方式,增加土地供应。「明日大屿愿景」建议在交椅洲附近发展人工岛,可以提供一片较大面积的土地,让我们整全规划各种社会所需的用地,配合香港在不同方面发展的需要,特别让我们有机会透过整全的规划,建立一个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社区。
   
  在住屋方面,交椅洲人工岛提供约1 000公顷的土地,预计可提供约15万至26万个住宅单位,当中七成(即10万5千至18万2千伙)为公营房屋。相对目前四个进行或规划中的新发展区及新市镇扩展区,大家都耳熟能详,包括古洞北/粉岭北新发展区,这四个区合共可提供约13万个公营房屋单位。刚才我提到,单是交椅洲就可以提供10万5千至18万2千伙公营房屋。透过这个项目,可避免继续依赖在新界北作进一步的住宅发展,让居住的地方与工作的地方更加接近,亦让新界不需要承受人口不断增加的压力。
   
  交椅洲人工岛让我们可以更灵活和弹性地作整全规划、设计和筹划,实现兼备完善社区设施的理念,无论在社区设施、公共空间和绿化空间,这些都是宜居社区的一些重要元素,交椅洲有机会让我们可以做到,亦让社会有条件探讨如何提高居住面积,令香港人可以住大一点。我们亦计划在人工岛发展近乎零碳排放的先导区,实现各种智慧、环保及具抗御力的措施,进一步提高香港市民的生活质素。
   
  现时,香港大量楼宇面对迅速老化的情况,到二○四六年,假如我们不能克服挑战,约326 000个私人住宅单位的楼龄达70年或以上,较二○一六年约1 100个上升300倍。交椅洲人工岛可为受市区重建影响的住户提供较接近市区的重置土地,有助社会推动较具规模的旧区重建,亦透过重建的契机,调低市区的人口密度,提升社区设施、休憩空间等的供应。
   
  早前,行政长官提及「明日大屿愿景」会采用「运输基建先行」的方式。为配合交椅洲人工岛的发展,我们计划按序推展一组全新的策略性道路及铁路网络,贯通人工岛、香港岛、大屿山及屯门沿海地带。我们相信这些新增交通基建的提供,有效纾缓现时西铁和屯门公路的负荷,大大改善新界西北以至全港交通运输网络的表现。当然,透过新增运输网络,可释放某些土地的发展潜力。
   
  交椅洲人工岛极具地利优势,邻近中环核心商业区,从交椅洲到中环是10公里的路程;其西面可以很容易从大屿山快捷地到达香港国际机场。这些因素非常有利交椅洲发展成第三个核心商业区。我们估计交椅洲可提供约400万平方米商业楼面面积,当中能提供高端、高增值的就业机会约20万个,对香港人特别是年青一代,以及香港社会未来的发展非常有帮助。
   
  接下来,我讲讲在工程造价上的粗略估算,在此我必须清楚说明,这是非常初步的粗略估算。熟识发展局工作的记者应该知道,一般而言,在规划工程研究前我们不会提供相关造价的估算。但今次在建议提出后,社会十分关注究竟譬如交椅洲人工岛这种基建、填海项目,会否掏空库房,令我们一贫如洗?我们看过后得出很清楚的结论,是不会的,但若我们不停口号式地说「不会」,是没有意思的。所以我们例外地,基于现时所掌握的资料和专业判断,我们做了一些假设,这些假设因应随后开展的规划工程研究结果,相信会有进一步的改动,较准确的工程造价亦需有待完成研究后才能推算出来。无论如何,我们觉得为着社会进一步能够在有更多资讯的情况下对建议作有意义的讨论,这些初步估算仍然非常有意思,亦应该提出来。
   
  工程造价的粗略估算为何?我们参考了包括多个近年同类型工程项目的单位价格、之前进行的一些前期技术研究的结果及其他资料,我们初步粗略估计,按二○一八年九月价格计算,交椅洲1 000公顷人工岛,以及其他主要项目,包括欣澳填海、龙鼓滩填海、屯门沿海发展区和优先推展的主要干道和铁路,总工程造价约6,240亿元。
   
  如果再看一些分项,在填海方面,交椅洲填海费用约1,400亿元,其上面需要一些基建,如本地道路网络、水及排污设施,基建费用约1,160亿元。换句话说,交椅洲填海及其上铺设一些基建,费用约2,560亿元。而欣澳、龙鼓滩和屯门沿海地带的发展,填海所需费用是340亿元,其上铺设基建费用约610亿元,合共约950亿元。单看填海及填海地区上的一些基建,费用合共约3,510亿元。
   
  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提出,与过往有些不同,会以策略性的交通基建带动发展。大家都清楚,过往我们做新发展区时,交通基建特别是集体运输,铁路系统的提供可能较房屋落成入伙迟很多,这造成当区居民起初较为辛苦。今次我们会在交椅洲项目中体现交通基建先行的策略。
   
  投影片中的六个项目(为优先推展的交通运输网络),包括交椅洲至香港岛的道路、交椅洲至香港岛的铁路、交椅洲至大屿山的连接路、交椅洲至欣澳的铁路、大屿山至屯门东接驳屯门南再到内河码头,总长14公里的西部海岸铁路,以及P1公路,即大屿山现时机场主要干道新增一条P1公路,以减少目前公路的压力,另外是扩建屯门龙门路,这六个项目的总造价是2,730亿元。虽然有市民指这些项目无论是否有交椅洲也应该做,我们某程度也认同这观点,但今次我们亦将数字提供给大家参考。与填海的数字加起来,按二○一八年九月价格计算,约6,240亿元。
   
  造出来的土地会有收入,我想强调我们是指交椅洲人工岛上的私人住宅和商业发展的土地收益。大家知道,香港测量师学会早前做过估算,透过卖地所得的土地收入约为9 740亿至11 430亿元。香港测量师学会的估算是以(私人住宅发展的初步规划)参数的上限计算,即是假设私人住宅的数目为78 000个。我们提出的数目其实是一个范围的。我们与香港测量师学会讨论后,若是以参数的下限计算,他们认为按比例提供也是适当的。即如私人房屋数目是45 000个,即是我们所提供的参数45 000至78 000个单位的下限,土地收益估算仍然达7,070至8,230亿元。这个价格是以二○一九年第一季计算,与二○一八年第三季比较相差不多,中间可能涉及一、两个百分点的通胀,但分别不大,绝对可以互相比较。
   
  我想在此强调,我们不是指因为土地收益而兴建道路。有一直跟进运输或发展议题的记者朋友会知道,是否兴建道路或铁路,我们从来不会说因为卖地会有多少收入而做。我们是否兴建道路或铁路,是视乎社会和当地社区对交通基建的需要,在这点上我们没有改变过。
   
  今天我们破例把数据摊出来,让大家知道其实我们在基建方面的投入是可以从收入方面收回。我要强调,这是非常保守的估算。在交椅洲,不要忘记,还有十多万的公营房屋,他们也有价值的,这些公营房屋包括出租和售卖的公营房屋,是完全没有把其价值计算在内。
   
  透过相关的交通基建,包括刚才我说的,例如在屯门西沿屯门海岸的铁路,其实我们也会释放到在屯门一些现时没有高密度发展潜力的土地,包括内河码头,将来也会变成有发展潜力的地方。未来,当中的一些私人住宅或商业楼面的收入,我们完全没有反映在内,所以希望大家理解,其实是保守的估算,也可以看到相关的付出对整个社会来说,是可以透过卖地回到政府库房。换句话说,掏空库房的说法不能成立。
   
  除了卖地收益,其实透过第三个核心商业区的发展,刚才我也说了,我们约有400万平方米的商业楼面;20万个就业机会。第三个核心商业区能令香港有多少增加值,这是政府经济专家看过的,他们估算每年对经济的直接贡献,即是指第三个核心商业区对经济的增加值,当全面发展时,每年约是1,410亿元,这是现时的价格。现时本地生产总值每年超过28,000亿元,即是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约5%。
   
  除了经济效益,其实也有大量的社会效益,在此我提纲挈领说几点。刚才也提过,透过增加大量土地供应,新增房屋中,有七成是公营房屋,可纾缓房屋短缺的情况。另外亦提供一个宝贵机会,让我们可缔造更高生活质素的宜居城市,特别这不单是指交椅洲本身,透过交椅洲提供的新增土地,相信可令我们有效地,我们终于有一个方法,目前油尖旺、深水埗、九龙城这些老旧地区,他们的密度已经很高,交椅洲提供的土地令我们可有效地,不单针对楼宇老化的问题,更可以为降低这些老旧而人口非常稠密地区的人口密度提供可能性,并提供需要的公共空间和社会设施,令我们成为有更高生活质素的宜居城市。低排放、实现各种智慧城市措施等我刚才已提及,不在此重复。另外,其实也很重要的,就是可纾缓目前新界西北愈来愈重的交通负荷。新增的工作职位,特别对年青一代非常重要,能够为香港和香港市民提供非常好的多元发展机会。
   
  我亦想提一提环境方面,因为我们计划设立十亿元的大屿山保育基金。大家知道,大屿山有「北发展、南保育」的发展策略,我们说得很清楚,会「先保育,后发展」,因此,今次在文件提及成立十亿元的大屿山保育基金,亦是针对这方面做工作。另外我们会加强管制破坏环境活动的措施和方法。
   
  下一步,我们会在三月二十六日(下星期二)到立法会发展事务委员会,就研究的五亿多的拨款和十亿元在环保方面的基金作解说。我们盼望接着可提交立法会工务小组委员会和财务委员会。正如行政长官今早所说,我们盼望当立法会看到香港对土地的需要如此迫切时,会支持我们在研究方面的拨款。我的简介到此为止。
 
2019年3月19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20时04分
即日新闻  

图片

发展局局长黄伟纶(右二)、发展局常任秘书长(工务)林世雄(左二)、土木工程拓展署署长刘俊杰(左一)和规划署副署长(全港)钟文杰(右一)今日(三月十九日)就「明日大屿愿景」举行记者会。

网上广播

「明日大屿愿景」记者会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