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发展局局长会见传媒谈话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发展局局长黄伟纶今日(一月二十五日)到访北区区议会后会见传媒的谈话全文:
 
发展局局长:很高兴有机会来到北区,与北区区议会议员见面。当然,很多议员都很关心古洞北和粉岭北新发展区的推展,现在已到了关键时刻。很多议员亦关心发展区带来新的人口,在配套上,希望政府能够早日提供,特别是交通基建的情况。我亦清楚解释,接下来在发展区计划下,例如一些基建,我们均会尽量努力及早提供。我解释了相关情况,并与议员就不同事情交流,非常感谢他们。大家有何问题?
 
记者:土地供应专责小组表示希望政府在他们卸任前尽快公布选项细节,其实现时研究情况如何?进度如何?
 
发展局局长:如果现时要说政府何时就土地供应专责小组的建议有一个回应,现时仍未能确定。为什么呢?如果你看专责小组的建议,是涵盖很多方面的,亦涵盖很多不同政策局,不单是发展局,有些是运输及房屋局的,有些是民政事务局等。因此,现时政府内部正在「走程序」,我们亦希望尽快可以做到。你说是否月内能做到呢?现时未必可以确认。这方面我会和(土地供应专责小组)黄远辉主席等清楚解释。
 
记者:是否最大机会是填海,还是发展高尔夫球场?
 
发展局局长:现时不想揣测,之前也说过,专责小组认为可以做的短、中、长期八个建议,相当多的建议与政府的想法近似,但也不排除,若有个别选项与政府的看法未尽相同,我们会出来清楚解释。今天我能说的就是这样。有关个别的建议如何,今天不想揣测,大家请给予我们多些时间。
 
记者:有关高尔夫球场,虽然民政事务局正进行谘询,是否知道现时大概的倾向为何?
 
发展局局长:未有这说法。(民政事务局的谘询)已到后期,行政长官也曾表示,相关的报告尚未提交,若已提交报告,我们会整全地检视。
 
记者:这季的施工量低,会否觉得虽然政府觅了很多地,但若不兴建房屋,也不能帮助市民?政府有何对策?
 
发展局局长:其实不能逐季逐季地看。这季的施工量(按年)下跌了,但若看整年的施工量,也是较去年多。因此整体来说,今天电台访问的一位学者说得很好,其实楼房供应的因素是多的,而不会是单一因素。若看得很短,只是一季,我们觉得不适当,亦不是这样看的。
 
记者:刚才有些请愿人士指,新界东北工程范围与他们很接近,受噪音等影响……另外有关「耕住合一」的诉求?
 
发展局局长:先说「耕住合一」,如果大家有跟进几日前立法会发展事务委员会的讨论,我们说得很清楚,目前的政策是我们不鼓励「耕住合一」,意思是,如果是农耕的,我们会找些农地,希望如果想复耕的,可以做到;至于居住需要,基本上目前是安排上楼,而上楼是房委(香港房屋委员会)或房协(香港房屋协会)的多层公屋。为何这样?由于土地是很紧绌的,基本上如果是居住的,安排类似以往竹园村、菜园村的「屋换屋」是不实际的,因为土地不足。所以基本上如果是居住的,我们会多层化去处理。至于如何处理农友的需要?如果在农地上,他们需要农舍,即是hut,用以放一些农耕的用具,或在收割时可以让他们过几个晚上进行收割工作,这是可以的。但若是一家大小长期在那里居住,目前的政策是不鼓励的。现时有的弹性是,如果他们拥有寮屋,是认可的寮屋,我们是容许存在的,在私人土地上,他们在那里居住,将来复耕时,他们找到另一幅私人土地,并向地政总署申请容忍其在该处搭建一间相若的寮屋,我们目前的政策是有这个例外的弹性。整体来说,正如我刚才所说,目前的政策是,农耕的需要,我们会透过给予农地处理;住屋的需要,如果符合资格,则透过安排他们「上楼」解决。你的另外一个问题是?
 
记者∶有关工程太过接近民居的问题。
 
发展局局长∶理解的。现时的处理基本上是两方面的。以前如果工程未做得到,未会有「上楼」安排。今天我们说得很清楚,即使在第二期工程范围,即不是在前期工程内,如果他们在寮屋居住,并愿意「上楼」,他告诉我们,我们会提早有序安排。另外,在个别地盘附近而受到影响,这与在市区住在地盘旁边,受的影响本质上分别不大。基本上我们是按情况处理,例如供水是否受影响,或受噪音滋扰影响,我们会有社工队跟他们接触,民政事务处方面亦会联系相关部门,例如水务署或屋宇署,确保即使有滋扰,亦会把滋扰减到可以接受的水平,我们会不断努力做这项工作。
 
2019年1月25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20时47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