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十四题:野猪造成的滋扰
**************
  以下是今日(十二月十二日)在立法会会议上何俊贤议员的提问和环境局局长黄锦星的书面答覆:
 
问题:
 
  近年,野猪在郊野公园、农场及市区出没的个案时有所闻。有市民指出,野猪进食及毁坏农作物、翻倒垃圾桶,因而破坏环境卫生及威胁市民的人身安全。鉴于非洲猪瘟近月肆虐内地,他们担心野猪把该疾病传播给养猪场猪只。另一方面,政府于去年十月推出为期两年的野猪避孕及搬迁先导计划(先导计划)。截至今年九月,政府在先导计划下进行了30次行动及捕获101头野猪,并为当中33头雌性野猪注射避孕疫苗及为六头野猪进行绝育手术;政府亦把另外捕获的72头野猪搬迁至远离民居的郊野地点。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会否考虑就全港野猪及野猪群的数目和它们繁殖的趋势进行评估;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及
 
(二)先导计划的预算开支及所需人手为何;上述72头野猪被迁移到哪些地点,以及甄选地点的准则(当中有否包括与农场的距离);有否检讨行动次数是否偏低;会否增加行动次数,以及会否检讨先导计划的成效;如会检讨,何时公布结果;如否,原因为何;
 
(三)鉴于政府委托了一所本地大学研究及改善垃圾收集设施的设计,以预防野生动物从中取得食物,该项工作的进展为何,以及会否在民居、郊野公园及农场附近的垃圾收集设施采用有关设计;
 
(四)鉴于政府表示会进行公众教育,提醒市民切勿喂饲野猪,该项工作的详情为何;
 
(五)鉴于政府表示在发现喂饲野猪引起环境卫生问题时,会利用红外线照相机拍摄喂饲情况,然后把有关相片转交有关部门跟进,有关部门如何跟进该等转介;过去三年,政府就上述工作动用的人手、提出检控的个案宗数、被定罪人士被判处的一般处罚及最高处罚,以及重犯者的个案宗数;
 
(六)政府建议农户遇到野猪闯入农场时,可如何保障自身安全;及
 
(七)有否评估,野猪把非洲猪瘟传播给本地养猪场猪只的风险;会否(i)推行措施及提供经济支援,协助养猪场营运者防范非洲猪瘟,以及(ii)制订应变机制,处理大量野猪死亡的情况;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政府十分关注野猪对市民所造成的滋扰及潜在危害,我们正检视现时处理野猪的手法,并会稍后向立法会相关事务委员会提交讨论文件。

  经谘询食物及卫生局(食卫局)后,就何俊贤议员的提问,现答覆如下:
 
(一)野猪过往主要在新界乡郊地区出没。然而,根据渔农自然护理署(渔护署)的调查,现时野猪已遍布全港不同地区,当中包括新界北、西贡和香港岛。由于野猪一般以个体或细小群落形式出没,加上它们行踪隐秘、分布广泛及活动范围非常大,要就全港野猪数目进行统计,存在技术困难。
 
(二)因应一些关注动物权益团体的反对行动,渔护署基于安全的考量,在二○一七年起已暂停安排野猪狩猎队的行动;并于同年十月推出了「野猪避孕及搬迁先导计划」,为习惯被人喂饲而在社区附近出没的野猪进行避孕,并将造成滋扰的野猪搬迁到远离民居及设施(包括农场)的郊野地点,包括大潭郊野公园及大榄郊野公园。行动中,兽医会以麻醉枪麻醉野猪,并为合适的雌性野猪注射一种专为哺乳动物研发的避孕疫苗GonaConTM和植入晶片,在为其配戴全球定位追踪器后野放。此外,渔护署亦正研究为野猪实地进行永久绝育的可行性。

  先导计划推行至今,每次行动平均捕获三头野猪,较过往以狩猎方式捕猎野猪的效率(平均每次少于一头)为高。为评估避孕疫苗的成效,渔护署于今年二月起与美国农业部及英国环境、食物及乡郊事务部合作,就GonaConTM控制野猪繁殖的效用进行实地研究。由于利用GonaConTM控制野猪繁殖的安排为全球首创,现阶段评论有关避孕疫苗的成效尚言之过早。渔护署预计于二○一九年底才可完成GonaConTM成效及实地永久绝育的可行性评估。
 
  野猪体型庞大且具攻击性,成年野猪体重可达150公斤及体长达1.6米,雄性野猪更长有獠牙以作攻击之用。由于在成功注射麻醉药至药力生效需时至少十分钟,期间野猪会尝试高速乱窜逃走,而且具攻击性,因此渔护署基于行动需要及安全考虑,每次行动须安排12至15名职员参与捕捉野猪,并须于行动前约两星期开始于实地进行事前部署工作(如让野猪熟悉捕捉地点的设备以减低其戒心等)。先导计划在二○一七/一八年度涉及的开支为179万元。在二○一八/一九年度,渔护署预留了350万元推行有关计划。
 
(三)渔护署于二○一八年委托一所本地大学,改善现时用于民居或街道上的垃圾收集设施的设计,以防止猴子及野猪等野生动物从中取得食物。承办商现已完成首批设计,并预计明年初完成原型制作后进行实地测试。

(四)渔护署现正进行一系列宣传及教育活动,当中包括在电视、电台及公共交通工具进行宣传,以及举行同乐日、巡回展览、公众讲座和参观活动等,以宣传喂饲野生动物的负面影响。渔护署早前亦设立了YouTube频道和Facebook专页,并推出电视宣传短片连同一系列名为「唔好喂喇」的微电影,藉此向市民宣传喂饲野猪、猴子和野鸽的负面后果。此外,渔护署亦正推出新设计的海报、横幅及单张,加深市民对野猪问题的认识。

(五)如渔护署发现野猪被喂饲食物吸引而习惯在民居附近出没觅食,会在有关地点合适的位置挂放横额或海报,提醒市民切勿喂饲野生动物。若环境许可,渔护署亦会设置红外线自动相机,监察喂饲和野猪出没的情况,并将收集到的情报转交食物环境卫生署,跟进喂饲引起的环境卫生问题。另外,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第170章),于禁喂区包括金山、狮子山及城门郊野公园、大帽山郊野公园的部分地区、大埔滘自然护理区、邻近大埔道之郝德杰道地区及大埔道琵琶山段,喂饲野生动物(包括野猪)会被检控,最高可被判罚款一万元。渔护署人员会定期在禁喂区进行巡逻;渔护署在过去三年并没有在禁喂区喂饲野猪的检控个案。

(六)市民如遇到野猪时,应保持镇定及尽量与它们保持距离,切勿主动走近或用物件驱赶它们,以免发生危险。如有需要,市民可躲在坚固或体形较大的障碍物后,待野猪离开后才继续活动。若农民发现野猪在农田觅食,可加建坚固的围栏保护农作物或使用红外线感应照明系统等措施吓阻野猪再次出现。农民在农田遇到野猪时,切勿利用物件驱赶它们,并应立即管理好犬只,以免野猪以为受到威胁,从而作出自卫反应。如野猪对市民的财产或人身安全构成即时威胁,应立即报警求助。
 
(七)据食卫局表示,自今年八月内地发现非洲猪瘟以来,政府一直与内地有关部门紧密沟通,监察情况,严防非洲猪瘟传入本港。政府已在口岸、运输及屠房等层面加强消毒清洁。另一方面,渔护署已积极以不同形式向业界及各养猪场负责人发放有关防范非洲猪瘟的信息,以提高他们对疫病的防范意识,当中包括实施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如防止野生动物进入养猪场范围的措施等。基于目前各农场的生物安全措施,相信野猪直接接触农场猪只的机会甚微。由于非洲猪瘟病毒在猪肉及猪肉产品可以持续存在多月,渔护署已修订饲养猪只牌照的规定,禁止使用厨余及餐余等可能含有或曾经接触猪肉或猪肉产品的食物残渣作为饲料。为了协助猪农改用其他合适的饲料及购买所需设备,渔护署已在约瑟信托基金下,设立特别贷款计划,向申请的养猪场提供最高80万元的低息贷款。渔护署会持续巡查本地养猪场并教育其负责人,确保防疫工作及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在各个层面都得以妥善实施。渔护署亦已拟备了应对本地养猪场出现非洲猪瘟感染的应急方案,包括扑杀行动的处理方案和相关补偿方案,并在早前进行了演习,为预防非洲猪瘟在本地出现作好准备。
 
2018年12月12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3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