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八题:预防心房颤动
************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十四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邝俊宇议员的提问和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的书面答覆:
 
问题:
 
  据悉,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上升、房颤病人中风的风险比一般人高五倍,以及房颤引致的中风比其他类型的中风严重及有较高的死亡率。有一项医学研究发现,本港现时约有七万多名房颤病人,而四分之一的本地中风个案由房颤引致。就预防房颤及其引致的中风,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是否知悉,现时有多少名已确诊的公立医院房颤病人,以及公立医院采取了甚么措施预防该等病人中风;
       
(二)是否知悉,过去五年,每年公立医院诊治的中风病人数目、当中因房颤而中风的人数,以及为后者提供康复治疗所招致的开支;
 
(三)会否考虑于短期内推出全民房颤筛查计划,以及早识别和医治房颤病人,从而减低他们中风的机会;如会,具体时间表为何,以及会否(i)采用公私营合作模式及(ii)交由地区康健中心推行该计划;如不会考虑,原因为何,以及会否成立专家小组研究该计划的利弊;
 
(四)是否知悉,为了及早识别和医治房颤病人,公营普通科及专科门诊诊所会否(i)采用房颤高风险因素检查表,以及(ii)为具该等因素的人士进行相关检查;如会,具体时间表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及
 
(五)鉴于位于葵青、观塘及港岛东的地区康健中心即将投入服务,政府会否要求负责营运该等中心的非政府机构加强(i)识别房颤病人的工作,以及(ii)教育房颤病人预防中风的工作;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就邝俊宇议员提问的各部分,我回应如下:
 
(一)截至二○一七年,逾七万名心房颤动患者曾于医院管理局(医管局)接受治疗。心房颤动的治疗一般以口服抗凝血药物为主,部分病人亦可利用导管消融术或左心耳封堵术进行治疗。医护团队亦可能按病人情况使用治疗心律不正的药物及其他介入性的治疗方法。
 
(二)每年因急性中风入住公立医院的成人个案数目逾13 000宗。由于中风患者会因应不同病因、严重程度而获安排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案,而医护人员亦会在病人康复治疗的过程中按病人恢复的进展而调整康复治疗方案,故此医管局没有备存为心房颤动引致中风的患者所提供的康复服务成本支出。
 
(三)至(五)卫生署联同医管局早前成立了工作小组,并邀请相关专家讨论有关心房颤动筛查的建议。工作小组和相关专家认为目前国际间就心房颤动筛查的研究实证并未足以支持在本港推行全民性的筛查计划。医管局将进一步巩固前线医生对心房颤动管理的认知,并加强为心房颤动患者处方抗凝血药物方面的支援,以减低病人中风的风险。工作小组会继续密切留意和检视国际间最新的研究实证和建议,包括全民性、伺机性或高风险患者筛查等的相关资料,并与相关专家探讨加强心房颤动管理的可行措施。
 
  就公私营协作而言,我们会参考相关的专家意见,亦会继续与公众及病人组织沟通,并与持份者紧密合作,探讨推行新项目的可行性。在研究新的公私营协作计划时,我们会审慎考虑不同因素,包括服务的需求、合适的病人类别、计划潜在的复杂性、私营市场可以配合的能力及适应程度,以及公私营协作基金的长远财政承担能力等。
 
  至于地区康健中心的服务方面,正如上文所指,由于现时未有足够临床研究实证支持推行全民性的心房颤动筛查,我们并无计划于地区康健中心提供此项服务。地区康健中心的服务会专注于第一、第二及第三层预防,提供包括健康推广、健康评估、慢性疾病管理及社区复康服务。按市民健康服务的需要及以实证为本,地区康健中心会优先处理常见的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肌腱疾病,及急性心肌梗塞后期、中风和髋骨折后的社区康复。市民需进行基本评估,如发现健康风险因素或怀疑患有高血压及糖尿病,便会被转介到网络内医生作进一步的检查。如确诊高血压或糖尿病,可使用计划下的服务套餐,跟进病情。
 
  政府相信透过加强推动个人和社区的参与、统筹和协调不同医社界别,可以加强地区基层医疗服务,从而提升市民对预防疾病的意识,鼓励市民维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加强自我和家居照顾及自我管理健康的能力,从而减少可避免的专科及住院需要。通过及早发现健康风险因素(例如高血压)和加强自我健康管理,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亦有助预防中风。地区康健中心亦会提供个人化的健康谘询及用药及护理辅导服务、健康推广活动(如运动班、防跌建议、健康饮食讲座、糖尿病及高血压风险的预防及管理)及社区为本的病人自强计划等。
 
2018年11月14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3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