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行政长官于行政会议前会见传媒谈话全文(附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十月十六日)上午出席行政会议前会见传媒的谈话全文:
 
行政长官:各位传媒朋友,早晨。我上星期三在立法会发表了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之后召开了一个特长版记者会,又出席了电视论坛。过去几日,大家每日都会见到我出席立法会答问大会、多个电台及电视的访问节目,回应了传媒的提问。与此同时,我自己亦亲自做了一些探访来介绍今次有关《施政报告》的内容,分别去过小学、中学、少数族裔中心,探访一些旧楼居民,以及昨天亦接待了访问香港的一个科技界嘉宾,其实是一个诺贝尔奖得奖人及三间很重视科研的大学校长和副校长。这些探访都是希望能够亲自与社会及相关持份者解释我这份《施政报告》的内容,同时继续聆听大家的意见,希望在日后执行时能够纳入更多意见。
 
  今早,想借这机会作几点补充和回应。首先,这份题为「坚定前行 燃点希望」的《施政报告》主要目的是让香港市民对未来充满希望,有信心透过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前行」,透过《施政报告》提出的愿景和一些新措施,香港经济会更多元化,教育更优质,社会更和谐,生活环境更美好,土地更充足,房屋更可以负担。这些愿景肯定不是一蹴即至、一步到位,但达至这个愿景的目标是清晰的,所以需要我们有一条「前行」清晰的路。
   
  在过去一个星期,我也听到不少界别和市民就《施政报告》里相当广泛的内容和一些措施表达了意见。或者我讲几个界别,例如我留意到在教育方面,《施政报告》提出多项进一步改善香港的教育达至优质教育的措施,获得教育界各方面的认同和欢迎。在我自己走访中学和小学时,我都有机会与学校校长和老师座谈,他们都非常欢迎今次的有关措施,特别受欢迎的是中小学教师全面学位化,我听到很多形容都指这是很大的承担,亦是很喜出望外的措施。另一个就是「一校一行政人员」的措施,校长说我作为特首都明白他们做校长、做老师,其实学校现时越来越多行政工作。第三个广受欢迎的措施就是我们加大了给一些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支援,这些是教育方面的回应。
   
  在医疗卫生方面,医学界和很多医学团体都一致欢迎今次《施政报告》中,不是一、两个措施,而是清晰的政策理念和策略,例如我们在对于推动中医药发展有一个很清晰的定位,受到中医药界欢迎。我们大力加强基层的医疗健康,从而希望减低目前公营医院的压力,亦受到欢迎。第三方面,当然在目前来说是需要强化我们的医疗系统等。我提出全面禁止电子烟这个建议,我留意到昨天有二十多个各界团体都发表了联合声明支持,而且希望特区政府能够尽快立法。
   
  在其他民生议题方面,延长法定产假、增加过渡性房屋供应、支援旧楼升降机的维修、淘汰欧盟四期的柴油商业车,甚至在过去几年很有争议性的取消强积金「对冲」安排,都得到社会大众普遍支持,这个支持其实都得来不易。至于落实在天水围和东涌兴建一个公共街市,提出的选址都得到两个区的地区人士和区议会成员欢迎。我亦留意到十八区区议会主席都发表了一个联合声明,欢迎今次二○一八年《施政报告》中民生的内容。
   
  去到另一方面,有关推动多元经济,高等教育界和科研界非常欢迎今次我们再接再厉加强研发的资源,而商界和工业界就着《施政报告》中推动几个产业,包括加速「再工业化」,以至提升高增值的海运业,以及推动电影界发展亦表示认同。面对贸易主义抬头和外围经济波动,业界亦认同政府需要严阵以待,迅速制订一些应对措施来支援香港业界。上述是广受欢迎的措施,我和特区政府会很努力尽快与各界携手落实有关措施,例如二十多个团体很关心的立法禁止电子烟,我和陈肇始教授研究过,我们一定会争取在今个立法年度将有关法案提交立法会审议。当然,我留意到《施政报告》中亦有些引起社会最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议的措施。我想这个算是最多讨论的了──就是为了开拓新增土地和满足未来房屋、以至其他经济民生需要而提出的「明日大屿愿景」。在此我想作五点重要澄清和补充。
   
  第一,「明日大屿愿景」是一个跨越二、三十年的愿景,是属于一个长远发展,目标是为香港提供土地、满足未来房屋,特别是市民可以负担的公营房屋、经济发展和就业需要,亦提供土地让我们分散部分市区现在稠密的人口,改善整体市民的居住环境和质素。由于造地过程冗长,所以一个长远发展的愿景或者有人形容是一个「远水」,都要马上展开有关工作,不能够等到真的完全没有地的时候,才启动有关的填海研究。
   
  第二点我想补充的是,无论是名为东大屿都会填海或是今日的「明日大屿愿景」,都是希望避免重蹈覆辙,这个「覆辙」便是将香港再次陷于土地十分缺乏这困局,这是很重要的。
   
  第三点,事实上正如其名称所讲,「明日大屿」是一个愿景,从愿景到落实有一段很长时间,亦需进行研究才能确定有关细节,更加需要有立法会的同意和公众的参与,项目亦很明显需要分期、分阶段进行,所以发展局的建议,它建议给我是先做第一期交椅洲一千公顷的研究,才决定最终规模。所以今日毋需纠缠于一千公顷或是千七公顷,因为我们都是分阶段进行,而首阶段在交椅洲亦只是一千公顷的土地。
   
  第四点就是,一如其他发展项目,「明日大屿」无论在规划研究、其后的工程、拨款,都会完全按照既定程序进行,必定有充分的公众参与,然后才能够争取到立法会批准,而政府公共财政的承担亦会在这个过程中严格审核,以确保这些开支是特区政府和香港可以负担的。
   
  最后一点就是「明日大屿」从构想阶段已经充分兼顾环境保护、自然生态保育这些需要,以及交通运输配套,因为它的目的是为香港建设一个宜居城市,让未来的市民除了居住得好,亦居住得更环保。我在此的补充和澄清是这样。
 
记者:特首,想问一下,星期日都有颇多市民出来游行反对「明日大屿愿景」,其实你怎样分析人数怎么来及原因是甚么?第二,想问今早港铁三线一起故障,其实政府在背后有否做甚么工作,可能协调,可能协助乘客,以及会否责成港铁怎样跟进?另外,会否都呼吁雇主体谅员工?
 
行政长官:就着在《施政报告》后有部分市民对于「明日大屿愿景」有点如我刚才形容的很热烈讨论、很有争议性,从而用某一种形式表达,这正正就是我经常说香港是一个多元社会,我们亦欢迎不同意见的表达,政府也很乐意继续聆听有关建议,但当然在过程中表达的有些意见亦有些偏颇,所以我们这几日,我及相关司局长亦不断解释。我无意评论人数的多与少,总之在做一个这么大型的愿景工作里,是要不断听大家的意见,而最重要是我刚才强调了,做这些工作与以前我们做基建的工作一样,有一个必定要经过的过程,一个due process的,尤其是涉及填海的必经过程更加繁复,既有要满足环评条例,也要满足有关填海的条例,英文叫Foreshore and Sea-bed (Reclamations) Ordinance,亦要经过城规条例的同意。做完这些规划工作,还要在立法会讨论以争取拨款,所以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也有很多空间可以继续听市民意见,但是我们不应该因为它是一个那么漫长的过程便不启动,如果今日不踏出一步,过几年便会出现我刚才说的困局――就是香港土地会不足够。
 
  香港市民很依赖公交的。我们每日一千二百万人次,绝大部分都是用公交,而铁路承担了接近五百万人次,所以令铁路安全、可靠是我们在运输政策里重要一环。我留意到今早在某些铁路线路出现了问题,运输署有二十四小时的运输监察作出应对措施,我们亦会督促港铁必须在它们的预防性工作要做得更好。今日,我不知道现在出了的问题是因为机械故障、人手问题或是甚么,但无论如何都会要求港铁公司确保铁路是安全、可靠,满足香港市民在公共交通方面的需求。如果因为今早铁路令雇员迟了上班,譬如我的秘书都在八时许给了我信息,她可能都要迟些,因为都是困在铁路。我呼吁雇主要体谅,因为这是广泛报道,不是个别雇员故意迟上班,而是有不可抗力、自己也无法控制的场面。我在此呼吁各雇主也要体谅雇员面对的困难。
 
记者:林太,有人用这个「明日大罪」来形容你的「明日大屿」计划,同时担心会「烧光」香港储备,以及陈茂波亦说可能要部分发债,你如何看这个称呼──「明日大罪」?会否担心成为「烧光」储备的罪人?
 
行政长官:首先是市民发表对于「明日大屿愿景」的意见,我们是欢迎的。我刚才已经讲过,我们会继续聆听意见。事实上要推动这个如此大型的工作,是有很多的时间、很多的空间可以互相讨论,我们亦会争取与业界、环保人士和立法会讨论,所以这是没有问题的。有些比较激烈点的说法,我们近年亦见惯,尤其是在网上的,我有空都会看我的Facebook,有很多你刚才说的比较奇怪的称呼,我没有甚么特别,这是言论自由,大家喜欢怎么说便怎么说,总之不要做一些令很多人不安的事便可以了。至于财务安排,我刚才已经解释了。一个如此大型的工作,今天讲任何数字给大家听是没有甚么大意思,因为它连详细的研究都未做、设计亦未做,究竟用甚么方法进行填海都还有很多探索空间,所以今日实在难以提供一个预算案或一个预算上限,我们一定要按部就班去做。如果有了预算后怎样做,刚才我在五点澄清内有一点便提到,除了有既定程序,要走法定程序、谘询程序,每一次政府做基建,其实每一年我们都会在内部审核,究竟未来几年我们做这些基建是否可以承担开支,这是一个财务纪律。我曾经做过七年库务的工作,有一两年正正是做基建开支的审核,我们不会在我们不能负担的时候都把工程「上马」。事实上每一次都是可以负担的,不但今日可以负担,在我们的中期预测也可以负担,我们才让这些工程「上马」。如果从一个比例上来说,大家不要忘记,今日我们整体政府开支已经有一千亿一年是做基建的,但这些是非经常性开支,当一批基建完成,便会腾出空间吸纳另一批基建,所以是一个非常审慎的工作,大家不需要担心。至于你说用甚么方法筹集资金,这言之尚早,我们到审核基建的情况时便会一并考虑这些方法。
 
记者:林太,想问邓忍光,他可以没拿身份证便可以过关,即是在那日高铁特别开通仪式那时,邓忍光说自己没有特别要求关员给他过关,这是否关员其实放行了是他自己做得不对?以及这个是否一个特权的情况?会否以后市民有与邓忍光一样的情况都可以获得恩准?另外,还想问问《驻军法》方面,因为之前驻港解放军以一个义工队形式,在中联办邀请下,可以未经特区政府提出要求便出动帮香港,叫赈灾、清理树木这样。其实现在是否漠视了《驻军法》或者不「俾面」你,即在你未要求的情况下便出动,会否以后开了这个先例后都会有这种情况?
 
行政长官:两个问题,分别相关的局长,即前者是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甚至包括公务员事务局局长都已经回应了;后者政务司司长亦解说了,我没有甚么再补充。

(请同时参阅谈话全文的英文部分。) 
 
 
2018年10月16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13时49分
即日新闻  

网上广播

行政长官会见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