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六题:酷热天气
**********
  以下是今日(六月六日)在立法会会议上葛珮帆议员的提问和环境局局长黄锦星的答覆:
 
问题:
 
  天文台于上月二十一日在市区录得最高气温摄氏34.7度。该温度读数在当日打破本年最高气温纪录、是42年来在五月份录得的最高气温纪录,以及是自一八八四年有纪录以来第三高温的五月天。有市民指出,酷热天气对基层市民及户外工作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不少影响。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过去五年,当局接获雇员在户外工作期间中暑的报告数目;当局会否检讨关于雇员在酷热天气下工作的指引和法例,以期加强保障在酷热环境工作的雇员的健康;
 
(二)民政事务总署营运的夜间临时避暑中心于上月开放的日子,平均每晚有多少人入住各中心;当局有否考虑开设更多中心,并确保每个区议会分区内最少有一个中心;如有,具体计划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当局会否于全港各区增设饮水机,令市民可及时补充水分,避免因脱水而中暑;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及
 
(三)鉴于有不少基层市民(包括居于分间楼宇单位(俗称劏房)的家庭)反映,他们在酷热天气下需开启冷气机或风扇消暑,但有关的电费开支为他们带来沉重负担,当局会否考虑重新推出电费补贴,以减轻基层市民的经济压力;当局会否参考外国经验及做法,采取措施为城市降温,例如增加城市绿化及绿化屋顶、增加采用绿色建筑设计、推动更多使用环保降温建筑物料、在候车处设置水雾系统、增加都市水体、推动市民日常节约能源及实践绿色生活,以纾缓城市的热岛效应;如会,具体计划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综合相关政策局及部门提供的资料后,我代表政府回覆如下:
 
(一)过去五年在劳工处登记的中暑工伤个案数字载列于附表。
 
  劳工处十分关注雇员在酷热天气下工作因中暑带来的危害。该处除加强巡查执法外,亦透过宣传和教育加强雇主雇员预防中暑的意识。劳工处编制了「酷热环境下工作预防中暑」及「预防工作时中暑的风险评估」两份小册子,为雇主评估工作场地中暑的风险提供指引,并协助他们采取适当的预防保护措施。另外,该处特别为建筑和户外清洁两个行业,制作了热压力评估核对表。
 
  劳工处亦协助建造业议会制订和检讨有关预防建造业工人中暑的指引。建造业议会在二○一三年更新了有关指引,建议业界每年五月至九月每日上午给予建造业工人额外15分钟小休。该处会继续密切留意有关酷热环境下工作的指引,亦会加强巡查和执法,并在有需要时检讨,以保障雇员的职业安全及健康。
 
(二)民政事务总署在15间社区会堂或社区中心设立夜间临时避暑中心(中心),目的是在酷热天气期间,为有需要的人士在晚上十时三十分至翌日上午八时提供避暑及休息的地方。
 
  在二○一八年五月,中心由十八日至三十一日运作,累计有2 409人次登记使用,平均每晚使用人数为172人次,与以往平均数相若。过去十年间,中心的数目由九间增至15间。民政事务总署不时检视中心的地点和数目,以切合市民所需,我们的目标是短期内在18区每区都设立夜间临时避暑中心,并会研究在有关地区物色合适的地点。
 
  现时政府场地共设有超过一万部饮水机,当中约2 700部主要服务市民。这些饮水机大多设置在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辖下的动态康乐设施内,如体育馆、运动场及游泳池等。为鼓励市民养成自备水樽的习惯,以推动源头减废,环境保护署正协调各决策局和部门在实际环境及技术可行的情况下,在新的政府场地及合适的现有政府场地进行翻新工程时配合需要增设饮水机。
 
(三)根据政府与两电签订二○一八年后生效的《管制计划协议》,两电会在社区节约能源基金下预留款项协助弱势社群,包括劏房居民。两电稍后会公布详情。
 
  另外,政府在二○一五年公布「香港都市节能蓝图2015~2025+」,定下于二○二五年将香港整体能源强度减少四成的目标,并已推行多项相关措施(注一)。
 
  就减缓热岛效应方面,政府会从宏观、建筑物和微观等层次入手。宏观方面,政府推行绿化总纲图,配合有关地区现有的植物,从而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自二○一一年全面完成市区的绿化总纲图后,即展开制订新界綠化总纲图的工作。
 
  城市林木有助缓和气温、改善空气质素、提供树荫,政府正致力在工务工程项目加入优质园境及绿化元素,包括在道路旁预留足够空间进行绿化、要求地盘面积达1 000平方米新建樓宇的绿化覆盖面积须达到百分之二十至三十,以及在合适的现有建构物天台进行种植等。过去十年,单计郊野公园以外地方,政府项目的新种植物便有约7 170万棵。
 
  为改善都市气候和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将都市微气候和空气流通结合在规划和城市设计中。
 
  启德区域供冷系统已启用,政府亦会研究在其他新发展区或重建区提供区域供冷系统。采用该系统的建筑物无须装设空调机组的散热器和制冷机组。
 
  当局在进行新的排水规划时,会把握机遇加入蓝绿建设元素,当中包括增加水体(例如兴建蓄洪湖泊),这些建设可以帮助纾缓热岛效应。
 
  建筑物方面,屋宇署透过自二○一一年推出新的总楼面面积宽免上限机制,推动建造环保及可持续的私人楼宇(注二),以达致更佳的空气流通狀况、提升市民生活空间尤其是行人区的环境质素、提供更多綠化及纾缓热岛效应,以及参与「绿建环评(BEAM Plus)」的绿色建筑设计认证等,作为宽免总楼面面积的先决条件。「绿建环评」鼓励建筑物增设绿化空间和采用良好的通风设计,以助减缓都市热岛效应。
 
  同时,总楼面面积宽免机制亦鼓励于私人楼宇内采用适量的环保及适意设施,例如加入遮阳篷等,以改善居住空间的质素和提升建筑项目的环保表现。
 
  政府一贯以身作则,在政府建筑物引入绿色设计。在二○一二至二○一七年期间,政府共完成192个屋顶绿化项目,正在进行中的项目约有40个。
 
  专营巴士公司一直关注乘客的候车环境,包括改善巴士站上盖的设计,减缓候车处的热力。政府亦为其管理的有盖公共运输交汇处的通风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及保养,让乘客在舒适的环境下候车。现时暂未有计划在候车处设置水雾系统。
 
  最后,政府在二○一七年公布的《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30+》订立二○三○年的减碳目标,并胪列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当中部分适应及应变方面的措施,例如将都市气候和空气流通考量结合在规划和城市设计中,亦有助减少都市热岛效应。
 
  多谢主席。
 
注一:这些措施包括为政府建筑物订定节电目标和推行节能计划、继续推行「强制性能源效益标签计划」、推行「全民节能」运动、并检讨和提升商业楼宇和酒店以及住宅的总热传送值标准等。
 
注二:根据这机制,获取总楼面面积宽免的条件包括须要符合楼宇后移、楼宇间距及绿化的上盖面积的可持续建筑设计元素。
 
2018年6月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55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