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十七题:医疗专业人手
*************
  以下是今日(七月十二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麦美娟议员的提问和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的书面答覆:
 
问题:
 
  政府早前公布的《医疗人力规划和专业发展策略检讨报告》指出,本港的医疗专业人手短缺问题正在恶化,例如至二○三○年估计将会欠缺超过1 000名医生及1 600名护士。有舆论指出,本港人口老化问题日趋严重,当局有必要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医疗专业的人手,以免医疗系统崩溃。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是否知悉过去五年,每年医院管理局(医管局)各医院联网的医生、护士及各专职医疗人员空缺数字分别为何;
 
(二)是否知悉过去五年,医管局(i)采取了什么措施处理各医疗专业人手短缺的问题、(ii)推行该等措施时遇到的困难,以及(iii)有否评估该等措施的成效;如有评估,结果为何;
 
(三)是否知悉过去五年,每年本地医科毕业生的人数,以及当中受聘于医管局的人数;
 
(四)会否考虑大幅向本地医学院增拨资源以增加医科学士学额,以确保有足够的医生应付服务需求;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及
 
(五)会否考虑就基层医疗服务制订长远的发展策略,透过改善公营医疗系统的病人分流制度,以及强化社区护理服务等方法从源头减少病人数目,以减轻医疗系统的压力;如会,详情及时间表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就麦美娟议员所提出的五个问题,我现答覆如下:
 
(一)医院管理局(医管局)一直积极进行招聘以填补医疗人员的职位空缺及增加人手,从而应付服务需求。职位短缺的数目会因应服务发展、员工的自然流失和离职及人手供应而有所变动。
 
  在二○一二/一三至二○一六/一七年间,医管局在各个年度的医生、护士及专职医疗人员短缺数字表列如下:
 
年份 二○一二/一三 二○一三/一四 二○一四/一五 二○一五/一六 二○一六/一七
医生 250 310 340 300 300
护士 800 600 500 780 600
专职医疗人员 220 160 200 60 0
 
  医管局不时按服务需求在联网和部门之间灵活调配人手,因此没有备存按联网及部门划分的人手短缺资料。

(二)因应各医疗专业人手短缺以及服务发展需要,医管局已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增加医疗专业人手。
 
  整体而言,医管局于二○一五年六月一日起把新入职雇员的退休年龄由60岁提高至65岁。为挽留富经验的医疗专业人才,以助培训及知识传承,并纾缓人手压力,医管局于二○一五/一六年度推出一项「特别退休后重聘计划」,重新聘用于二○一五/一六及二○一六/一七年度年届正常退休年龄退休或约满离职的合适的现职医生、护士、专职医疗及支援职系员工,以配合服务的需要。截至二○一七年六月底,医管局已安排61名医生、46名护士、八名专职医疗人员及884名支援职系员工在上述两个年度退休后重新聘用。因应服务的发展,医管局就富经验的医疗专业人才及支援人员的需求仍然殷切,因此医管局已于二○一七/一八年度继续推行「特别退休后重聘计划」,并正进行招聘工作,重新聘用合适的退休员工以配合服务的需要。
 
  医生方面,本地大学受训的医科生是公营医院医生的最重要来源。就驻院受训医生而言,医管局聘请绝大部分的本地医科生。二○一八/一九年度将有420名医科毕业生完成实习培训,相比二○一七/一八年度的320名增加100名。预计医生人手短缺的问题届时会有所改善。
 
  即使医管局已聘请绝大部分的本地医科毕业生以及其他合资格医生,截至二○一六年底,医管局医生短缺人数达约300名。为解决短期人手短缺问题,医管局一直透过有限度注册方式聘请非本地培训医生来港执业。受《医生注册条例》所限,香港医务委员会(医委会)只可批准有效期最长一年的有限度注册,这令部分非本地培训医生来港工作却步。现时医管局只有15名非本地医生以有限度注册方式受聘为驻院医生,在公立医院的麻醉科、急症科、家庭医学、内科、妇产科、儿科及放射科服务,纾缓有关专科的人手压力。另有两名有限度注册医生自一九九七及一九九八年起获聘请在心脏暨胸肺麻醉科和病理及临床生化学部门工作。
 
  为挽留人才,医管局亦不断优化医生的工作条件。除了恒常填补流失空缺和因计划新服务而开设的副顾问医生职位外,医管局亦为各专科增设额外的副顾问医生职位,以提升专科医生的晋升机会。此外,医管局亦改善医生的待遇,如豁免怀孕医生通宵当值、改善医生考试提供全薪假期的安排、改善发还考试费用的安排等,以及提升候召补偿定额酬金及优化特别酬金计划。
 
  护士方面,各医院将继续聘请全职及兼职护士,增加调配人手的弹性,以减轻前线护士的工作量。在二○一七/一八年度,医管局计划招聘约2 130名护士,以纾缓人手不足情况、维持现有服务,以及推行改善服务措施。医管局会继续推行多项挽留护理职系人员的措施,并会检讨上述措施的成效,以及在有需要时研究更多有助吸引和挽留员工的措施。
 
  为挽留护士,医管局采取措施增加资深护士的晋升机会,并增设了106个顾问护师职位,推动护理专业的发展。过去三年,约1 400名护士获得晋升机会。此外,医管局辖下的护理深造学院每年提供26个护理专科训练课程,让护士毕业后仍然可以不断进修。每年亦会资助约100名以上的资深护士到海外进修及培训。
 
  医管局亦聘任资深护士参与「护士启导计划」,在实际临床环境督导新入职护士,促进他们对病房工作程序和环境的熟悉,同时纾缓其他资深护理人员指导新护士的工作压力。另外,医管局提供模拟训练,加强新入职护士的急救及处理紧急情况的技巧。

  另外,医管局已增设6 000张电动病床及安装500多套病人吊运系统,方便移动和运送病人,帮助病房同事减省繁重的工作程序,优化工作环境及设施,以减轻前线护士工作压力;及透过增聘病房文员及助理,协助护士文书及照顾病人工作,以减轻护士的工作。
 
  专职医疗人员方面,在过去数年,医管局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强化专职医疗团队;加强专职医疗人员培训及发展;为个别本地学额不足以应付人手需求的职系,如足病治疗师推行相关海外学位课程资助计划;重整工作流程;以及增聘病人服务助理。
 
  医管局会继续监察公立医院的人手情况,在人手规划和调配方面作出适当安排,以应付服务需求。
 
(三)过去五年(即二○一二至二○一六年),持有两所医学院所颁授的资格而成为正式注册医生的人数平均每年约280名。在二○一一/一二年度至二○一五/一六年度,应届于两所本地医学院毕业的正式注册医生加入医管局工作人数平均每年约258名。详细数字载于附件。
 
(四)鉴于人口老化及过去数年医疗人手普遍短缺,政府在过去十年,已大幅增加医生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学额,由二○○五/○六学年的250个增至二○○九/一○学年的320个及二○一二/一三学年的420个,再增至二○一六/一七学年的470个。
 
  《医疗人力规划和专业发展策略检讨报告》提出,随着人口老化,医疗服务的需求日渐增加,预计医生人手在中短期会出现短缺。本地培训医科毕业生是公营界别医生的最主要来源。 政府会因应医生的供求情况,积极考虑进一步增加医科培训学额。
 
(五)政府一直致力发展基层医疗。政府于二○一○年发表的《香港的基层医疗发展策略文件》,阐述有助政府在香港提供优质基层医疗服务的主要策略及实践行动。其中一项主要策略,是支援专业发展和质素改善。香港基层医疗参考概览,是为了就糖尿病和高血压这两个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和儿童及长者在基层医疗的护理所编制的,目的是为基层医疗的医护专业人员提供适切的参考,以协助他们在社区内提供持续、全面和以实证为本的护理。通过参考概览,亦期望能加强病人及照顾者的自我管理或护理能力,并提高市民对预防和妥善控制慢性疾病的认知,藉此于不同人口组别进行健康促进及疾病预防的工作。
 
  在完善分流方面,卫生署建议市民按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家庭医生,接受全面及持续的健康护理,减少突发求诊的机会。
 
  《基层医疗指南》的西医及牙医分支指南于二○一一年推出,而中医分支指南则于二○一二年推出。该指南设有搜寻功能,方便市民寻找所需资料。医管局辖下公立医院急症室的等候区均摆放介绍《基层医疗指南》的海报及单张,供市民参阅。部分急症室的等候区亦摆放该指南流动网站的二维条码,以方便市民浏览寻找家庭医生,并鼓励市民就非紧急情况及病况轻微的病人向家庭医生求诊。卫生署会继续定期通过不同渠道,包括集体运输工具、智能流动电话和互联网平台,向市民推广《基层医疗指南》,协助他们寻找合适的家庭医生。
 
  在加强社区护理方面,医管局藉普通科门诊、社区老人评估小组、社康护理服务,以及普通科门诊公私营协作计划(门诊协作计划),为社区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在普通科门诊服务方面,医管局致力提供社区为本的基层医疗服务。普通科门诊照顾的病人主要分为两大类,包括病情稳定的长期病患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病人等,以及症状相对较轻的偶发性疾病患者,例如患有感冒、伤风、肠胃炎等的病人。配合政府强化基层医疗的政策,医管局推行不同措施,包括加强对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和高血压)病人在基层医疗的支援。相关计划包括健康风险评估及跟进护理计划、跨专业护理诊所、病人自强计划等,让病人留在社区,减少不必要的住院。此外,透过多方面措施,普通科门诊已提升服务量以应付服务需求,减轻医院层面的负荷,并会在资源许可的情况下继续推行相关措施。
 
  另一方面,社区老人评估小组会定期探访安老院舍,为院友提供全面的跨专业治理服务。小组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健康问题复杂、身体机能欠佳且行动不便的体弱院友。小组所提供的服务包括诊症、评估、护理,以及由专职医疗人员负责的社区复康服务。同时,社区老人评估小组也会加强训练和教导照顾者掌握照顾技巧,以助其照顾居于院舍的长者病人。至于社康护理服务则主要为出院病人提供全面及持续的家居护理。社康护士会上门进行家访,为病人提供合适的护理,同时也会向病人和他们的家人灌输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知识,使他们可以在家居环境中康复。
 
  此外,门诊协作计划于二○一四年年中在观塘、黄大仙和屯门区推出,让患有特定慢性疾病但病情稳定的医管局普通科门诊病人可选择接受私家医生的治疗。该计划随后在另外13区推行,并将于二○一八/一九年度进一步扩展至全港18区。
 
  另一方面,卫生署多年来一直采取以人生历程和环境为本的方式,致力推广实践健康生活模式,包括推广均衡及健康饮食、鼓励恒常运动、呼吁市民避免烟酒,以及提倡母乳喂哺等,以减低患上非传染病的风险,从源头预防疾病,以减少病人数目。
 
  由于人口持续老化和健康风险的改变,香港面对非传染病的疾病负担也不断增加。卫生署于二○○八年推出了《非传染病防控策略框架》文件,提出多个疾病防控的方向,并成立一个由食物及卫生局局长担任主席的高级别督导委员会,监督计划的发展和执行进度。督导委员会辖下的三个工作小组分别在二○一○年,二○一一年及二○一五年,发表三份行动计划书,以推广健康饮食及体能活动参与、减少酒精相关危害以及加强预防非故意损伤为主题。卫生署并与社会各界共同合作,预防和控制各种相关的非传染病。
 
  卫生署辖下家庭健康服务为初生至五岁的婴幼儿童及64岁或以下的妇女提供全面的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服务。儿童健康服务包括免疫接种、生长和发展监察,以及为家长而设的健康教育。另外,为妇女提供服务亦包括产前产后护理、家庭计划、子宫颈普查和妇女健康服务。卫生署向学前幼童推广的「幼营喜动校园」计划,于幼儿及幼稚园、小学及中学推广的「健康饮食在校园」运动。
 
  卫生署学生健康服务透过促进健康及预防疾病服务,保障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现时全港有12间学生健康服务中心及三间健康评估中心,为已登记参加服务的中、小学学生提供切合其年龄发展需要的周年健康评估服务,当中包括身体检查,与视力、听觉、心理健康及行为等有关的检查,以及个别健康辅导和健康教育。学生在学生健康服务中心接受检查后如发现有健康问题,会获安排转介至健康评估中心或医管局辖下的专科诊所接受详细评估及跟进。在二○一五/一六学年,全港共有629 000名中、小学的学生参加学生健康服务。卫生署会继续为学生提供促进健康及预防疾病的服务。
 
  卫生署亦于工作间推广的「好心情@健康工作间」计划、于食肆推广的「有『营』食肆」运动及在社区展开的「我好『叻』」社区健康推广计划。

  另外,卫生署会推行有明确证据支持其成效的癌症普查,及早识别患病和治理,从而提升治愈率。其中,卫生署自二○○四年与公共及私营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合作推行全港性的子宫颈普查计划。卫生署亦获得关爱基金的资助,于今年十二月推出为期三年的先导计划,资助合资格低收入妇女接受子宫颈癌筛查及预防教育。除此之外,卫生署亦于二○一六年九月推出大肠癌筛查先导计划,资助于一九四六至一九五五年出生及没有大肠癌征状的香港居民在三年内分阶段接受大肠癌筛查,预防大肠癌。
 
2017年7月12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8时00分
即日新闻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