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创新及科技局局长出席立法会工商事务委员会会议介绍「再工业化」政策(只有中文)
**************************************
  以下是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杨伟雄今日(三月二十一日)出席立法会工商事务委员会会议介绍香港「再工业化」政策的开场发言:

主席:
 
  我很高兴今日能够出席立法会工商事务委员会会议,向委员介绍香港「再工业化」的政策,以及工业邨和香港科学园的最新发展。
 
  首先我会作一个简报,大约10分钟,集中介绍「再工业化」的理念和政策。至于个别有助推动「再工业化」的措施,议员可以参阅文件。
 
  香港的工业过去半个世纪经历巨大的改变。七十年代是香港工业的黄金时代,香港制造业当时雇用超过一百万人,占本地生产总值大约三成。至八十年代中期,工业开始北移至内地,香港转向服务型经济,出现「去工业化」现象。二○一五年,制造业只占本地生产总值约1.2%。
 
  二十一世纪是全球化及知识型经济的时代。要增强香港的竞争力,令香港的经济发展可以更多元化,我们需要扭转「去工业化」的趋势,运用创科驱动「再工业化」,发展适合香港的高端制造业,将高增值的部分留在香港进行,令香港制造业发展重拾升轨,推动经济增长,创造优质的就业机会。
 
  我现在介绍「再工业化」的理念。「再工业化」是指利用高科技和技术,例如物联网、人工智能、新材料和智能生产工序等,发展高增值产业。「再工业化」的发展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利用现有的知识为现有产业增值。例如,企业不断完善现时的生产流程,以提升效率。这是企业已经一直做的工作。
 
  第二个层次是透过「官产学研」的联系和协作,利用新知识为现有产业增值。例如,企业利用大学研发的新技术去改善生产系统和产品。
 
  第三个层次是利用现有的知识为产业创造新的价值,推动创新创业发展。例如,初创企业利用现有技术创造新的产品及市场。
 
  第四个层次是利用新知识为产业创造新的价值。具体来说,就是利用新科技建立新的产业标准及平台,为产业带来全新面貌。这就是「再工业化」的重点。例如,我们推广健康老龄化,发展生物医学,就是利用新技术去满足新的市场需要。
 
  我现在与大家分享一个高增值工业产品的例子,就是苹果的iPhone。苹果公司透过制造iPhone(一种高增值的工业产品),将标准重新定义。苹果公司的硬件成本与小米智能手机的售价相若。大家可以看到,iPhone和iOS平台有超过六成的增加值,即大约三分二来自软件。
 
  香港「再工业化」的进程有四个大方向。首先,我们要扭转「去工业化」的趋势,推动工业研发、工程设计及高增值产业。第二,我们要释放人力资源或劳动力,从事高增值工作或工序。第三,我们要协助现有行业利用创新及科技升级转型。第四,我们要创造新的先进制造业加上及完整的产业链,特别是香港具发展优势或者需要的行业,例如:生物医药、机械人技术、智慧城市、金融科技等,并且制定相关的发展标准和平台。因为我们的目标是提升制造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香港要成功扭转「去工业化」,达致「再工业化」,必须有以下条件。
 
  第一,我们要提供适合的基础设施,促进工业研发和工程设计(industrial R&D and engineering design),提升先进制造业的能力。
 
  第二,我们要创造有利研发及发展新技术的环境,例如提供知识产权的保障,鼓励私营企业投资研发等,以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价值,并且要推动持份者知识共享,建立更紧密的群组,让这些新知识和技术能够在行业内互用共享。知识共享和紧密群组的联系是「工业4.0」的聚焦点。
 
  第三,我们要提供适当的税务和财政支援,以推动工业研发、工程设计及创科产业。
 
  第四,我们要培训人才,提升劳动人口的生产力及转变能力。
 
  为推动「再工业化」,政府会担当积极推动和促进者的角色,在土地、技术、资金和人才方面提供全面支援。委员可以参考讨论文件,了解各项措施的详情。我在此简单介绍有关措施。
 
  基建方面,我们会透过科学园和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建立工业研发和工程设计(industrial R&D and engineering design)群组。我们亦会透过在将军澳工业邨发展先进制造业中心和数据技术中心,以及在莲塘/香园围口岸附近物色土地发展工业邨,提升香港的先进制造能力。
 
  技术方面,本地五所研发中心在其重点范畴,进行与「再工业化」相关的研发。生产力促进局将会协助企业转向高增值生产及「工业4.0」。这些工作均会有助促进行内的知识共享,建立更紧密的群组。我们亦希望推动更多研发成果商品化。
 
  资金方面,我们继续透过创新及科技基金,以及其他支援计划,加上适当的税务和财政优惠,鼓励更多私营企业进行研发及创科发展。
 
  人才方面,我们着力培训跨行业、跨界别的人才,透过不同的措施,希望能够及早发掘并培养青年人的潜能,提供机会让他们可以发挥所长。将会在生产力局大楼设立的知创空间和麻省理工香港创新中心,均有助推广创科的文化,促进人才再培训。我们亦会继续透过不同措施,鼓励青年人投身创科。
 
  此外,人才培训有赖公私营合作,现在香港已经大约有50个由私营机构营运的共用工作空间、加速器和孵化器,对培育创科人才发挥关键作用。政府会继续与各界合作,推动创科人才发展。
 
  我的介绍到此。我和同事乐意回答委员的提问。多谢主席。
 
2017年3月21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15时58分
即日新闻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