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十八题:水资源管理及食水安全
*****************
  以下是今日(十二月十四日)在立法会会议上葛珮帆议员的提问和发展局局长陈茂波的书面答覆:
 
问题:
 
  有环保人士指出,随着全球气候暖化加剧和全球人口增加,水资源日益短缺。他们认为,虽然香港现时没有水资源缺乏的问题,但政府应加强管理珍贵的水资源,亦应重视直接影响到市民健康的食水安全。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鉴于美国、德国、瑞士、新加坡等国家及30多个内地城市近年已采用「海绵城市」的概念(即透过加强城市的蓄水能力和水循环系统,达致收集雨水供城市使用及改善城市的排洪能力)进行城市规划,而发展局局长今年八月表示,政府正积极推动引入此概念,政府有否就此进行深入研究;如有,详情为何;现时就新市镇发展及旧区重建所进行的规划有否采用该概念;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二)鉴于现时与水资源管理有关的政府部门包括水务署、渠务署、环境保护署、屋宇署及房屋署,政府会否参考新加坡的做法,成立一个专责部门负责水资源管理;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三)鉴于过去11年内有十年曾发生水塘满溢以致食水被排放出海的情况,而水务署及渠务署正推展「水塘间转运隧道计划」,把九龙水塘群的溢流引至下城门水塘,该计划的最新进展及动工和完工日期为何;有否制定新措施以减少食水被排放出海的情况;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四)鉴于有环保团体从五个水塘的食水样本验出对人体有害的全氟化合物,而此物质现时不属于食水水质恒常监测项目,政府会否参考先进国家的做法,把该化合物列为恒常监测项目,以及会否定期公布食水中有害化合物监测报告;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五)政府上次就水塘食水检验制度进行的检讨的日期及其他详情;
 
(六)鉴于上月发表的《审计署署长报告书》(《报告》)指出,水质管制分区内71个河溪水质监测站中,有63个在二○一五年录得的平均大肠杆菌水平超过相关水质指标,政府有否具体措施改善河溪的水质;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七)鉴于水道受污染的原因之一是乡郊地区的化粪池系统未有妥善管理,而《报告》指出现有的78家清除化粪池沉积物的私人营办商未获发相关牌照,政府有否措施加强对化粪池系统及这类营办商的监管;如有,详情为何,包括会否修订法例以加重无牌从事该业务的罚则;如没有措施,原因为何;
 
(八)鉴于政府现时有在食水中加入氟化物以减低市民蛀牙的机会,但有医学研究报告指汲取过高水平的氟化物会对儿童的脑部发展造成损害,政府有否研究在食水中加入氟化物(i)是否利多于弊及(ii)对儿童脑部发展的影响;如有研究,详情为何;政府会否考虑改用其他健康风险较低的化合物;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及
 
(九)过去十年,每年的人均用水量及总用水量,以及有关的详情;有否研究香港的人均年用水量与世界其他先进城市的数字如何比较;有何新措施鼓励市民节约用水;有否制定节约用水的目标;如有,详情如何;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政府于二○○八年推出《全面水资源管理策略》,为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做好准备。该策略提倡「先节后增」,一方面透过节约用水及有效的水管渗漏管理措施,控制用水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则透过积极开拓不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新水源,建构以本地雨水、东江水以及冲厕海水为主,以海水化淡、再造水、洗盥水重用和雨水集蓄为副的新格局。水务署于二○一四年底展开顾问研究,评估现行措施的成效、预测至二○四○年的长远用水需求及供应,以便对现行措施作适当的调整及优化,并制定新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及计划。
 
  同时,政府非常重视水务署供应给市民的食水水质。根据现时水务署制定的水质监测制度,水务署每年从集水区、水塘、滤水厂、配水库、输水干管和客户水龙头抽取超过16万个水样本,进行物理、化学、细菌学、生物学和辐射学等化验,以确保水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世卫)有关健康的准则。相关水质监测数据资料亦会定期上载至水务署网页供市民参考。
 
  就问题的九个部分,发展局在谘询食物及卫生局和环境保护署(环保署)后,现综合回覆如下:
 
(一)政府近年完成的排水系统改善工程,在设计上都有参照海绵城市「顺应自然、弹性适应」的设计理念。例如,元朗排水绕道的人工湿地能有效自然净化湿地内的水体;西贡的蚝涌河、大埔的林村河等,都仿效天然河道而设计及采用自然河床底层,以促进河水的渗透。在进行大型排水改善工程及新发展区的排水规划时,政府亦会引入如天台绿化、多孔路面、雨水收集系统等,仿效自然的水循环,促进雨水的渗透、自然净化及重用,从而提高城市的耐洪能力。
 
  此外,政府正积极寻找适当的机会,包括在适合的新发展区,将收集到的部分雨水重用作非饮用用途。以安达臣道石矿场用地发展项目为例,政府计划兴建一个集防洪、休憩和雨水收集重用于一身的人工湖,大部分时间供公众用作休憩用途,大雨时,防洪人工湖会将部分雨水储存,减低下游水浸的风险,部分湖水经处理后,会供区内作灌溉及其他非饮用用途,可谓一举三得。
 
(二)世界各地采用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各异。各地政府需要因应自身情况决定最具效率的水资源管理架构。现时,香港的主要水源(即本地收集的雨水、东江水和冲厕用海水)及其相关设施均由水务署专责管理。渠务署则负责管理雨水排放系统及污水收集、处理和排放设施。而环保署主要监测本港海水、泳滩及河溪水质,并根据《水污染管制条例》管制排放以保障水体环境免受污染。政府现时没有计划在此方面作出改变。
 
(三)香港的降雨量在旱季与雨季之间的变化很大,因此需要建造水塘作为缓冲,以调节旱雨季之间水资源供求不均的情况。为此,我们在设计集水区和水塘容量时,主要考虑在干旱年集水区收集得的水和水塘可储存的水能否应付供水范围的用水需求。此外,建造水塘需要大量土地和高昂投资,如着眼于收集多年一遇的降雨量而将水塘的规模设计过大,便会出现长年库容虚置,不能地尽其用,亦不合乎成本效益。基于上述考虑,水塘一般不会设计过大,而在偶然的持续大雨时,部分水塘可能会出现满溢。
 
  纵然如此,政府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水塘满溢情况。我们根据香港天文台的资料,在每年雨季来临前降低水塘总存量,以提供储存雨水的空间,减少满溢情况。
 
  在二○一三、二○一四和二○一五年,本港水塘溢流量已分别减至4 020万立方米、2 310万立方米和330万立方米。我们会继续研究如何进一步减少水塘溢流,以及转化溢流作水资源运用。
 
  政府藉着为纾减西九龙区域水浸风险而制定的「荔枝角雨水转运计划」的机遇,同时推展「水塘间转运隧道计划」。计划兴建一条连接九龙副水塘和下城门水塘的隧道,把九龙水塘群的溢流引导至下城门水塘,达到减少排入荔枝角区排水系统的径流,以及把溢流转为食水资源的双重目标。政府现正复检「水塘间转运隧道计划」的详细设计、施工方法及相关环境影响评估,以提升其成本效益,同时订定落实时间表。
 
(四)世卫二○一一年的《饮用水水质准则》并没就全氟化合物订定准则值。然而,水务署根据《斯德哥尔摩公约》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察计划监察原水及食水中的全氟化合物水平,自二○一二年七月开始对全氟辛烷磺酸进行检测,而所得的样本检测结果亦包括全氟辛酸铵的数据。监测结果显示本港水塘水的全氟辛酸铵及全氟辛烷磺酸分别低于每公升0.01微克及每公升0.005微克的报告值,均低于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注一)的健康建议值及英国饮用水监督机构(注二)的指引准则值,因此全氟化合物对水塘水的污染风险极低,而水务署现时没有计划把该化合物纳入恒常监测项目。至于已纳入世卫二○一一年的《饮用水水质准则》中与健康有关的有害化合物,水务署有定期监测并在网页内发布监测数据。
 
(五)水务署每年进行检讨,以制定来年水塘(包括水质的检测参数及次数)的水质监测计划。上次检讨在今年二月完成,检讨的范围包括取样位置、检测参数及次数,检讨结果确认现行水质监测计划无需修改。
 
(六)环保署在八十年代起推行《水污染管制条例》和《禽畜废物管制计划》,并为全港制定16个「污水收集整体计划」。透过执行以上的环保法例及各计划,香港的水环境逐步改善。所有宪报公布泳滩的水质自二○一○年起已全面达到泳滩的细菌水质指标,维港渡海泳亦已在二○一一年开始复办。此外,本港水质属「良好」级别或以上的河溪在一九八六年只有35%,在二○一五年已改善至82%;而河溪中的大肠杆菌水平和八十年代相比下降了80%,大部分主要河溪的污染量已大减,减幅最高为96%。环保署会继续循多方向以最合符成本效益的方法来改善河溪水质,当中包括加强审核在规划阶段新村屋化粪池及渗滤系统的设计和效能;针对造成污染的化粪池及渗滤系统采取执法行动;按资源和情况推行乡村污水收集计划的工作,研究在高风险或做成污染问题的地方安装旱季截流器,以及在未有排污设施的乡郊地区提供公共厕所及清洁地面排水系统等。
 
(七)化粪池及渗滤系统是一种具成本效益的排污设备,常用于香港和不同国家的村屋。在适当的设计,操作和维修情况下,化粪池及渗滤系统可以有效控制污染。为协助村屋住户妥善管理化粪池及渗滤系统,环保署发布了《村屋污水排放指南》为化粪池及渗滤系统的操作及维修提供指引。此外,环保署在接获污染投诉后会检查化粪池及渗滤系统及要求业主作出改善。如情况未有改善及有证据显示附近水体受到污染,环保署会考虑采取法律行动。
 
  因应废物的不同性质,环保署为收集化学废物和医疗废物设立了牌照制度。由于化粪池沉积物并不属于危险废物,故私人清理化粪池沉积物服务的营办商现时无需申领废物收集牌照,亦不会因没有牌照而触犯《废物处置条例》。然而,营办商须时刻注意及提供妥善的服务,以免影响环境卫生;营办商若涉及非法弃置化粪池沉积物会被检控。根据《废物处置条例》,非法弃置废物首次定罪最高罚款为20万元及监禁六个月。就审计报告建议加强对清除化粪池沉积物工作的监管,环保署及食物环境卫生署会详细检讨《废物处置条例》的相关规定,并按需要谘询业界未来路向。
 
(八)根据卫生署的资料,国际的医学权威机构,包括世卫、世界牙医联盟、美国牙医协会,都一致认为食水中加入氟化物是安全并且有效的公共卫生政策。在口腔中经常保持适量的低浓度氟化物可以减少儿童和成人蛀牙的机会。世卫《饮用水水质准则》建议食水中氟化物含量的参考值为每公升1.5毫克。现时卫生署根据本港的情况建议食水中的氟化物含量为每公升0.5毫克,远低于世卫所订定的参考值。
 
  根据卫生署的公共健康监察,食水中加入氟化物的措施对维持香港现时整体人口的良好口腔健康扮演着重要角色。而水务署亦一直有严密监察食水中的氟化物含量,确保食水的平均氟化物含量符合卫生署的建议值,并适合安全饮用。卫生署及水务署亦会定期检讨有关安排。
 
  至于有关氟化物对儿童脑部发展的医学研究,医学界的见解不一,包括研究的方法和数据的分析,例如研究采用的水中的氟化物浓度远比世卫建议的为高、研究中的水样本来源亦与食水的情况不同。因此,卫生署认为现时并没有充分证据证明食水中加入适量的氟化物会对身体健康有不良的效果,包括儿童脑部发展。
 
(九)有关过去十年香港每年的总用水量和全年人均用水量,请参阅附表一。
 
  根据国际水协二○一六年公布的统计数字(International Statistics for Water Services 2016),部分已发展城市于二○一四年的人均住宅用水量载于附表二。
 
  过去十年,香港人均住宅用水量徘徊于每人每日177至184公升之间,与其他主要城市相比,属中游水平。由于香港现时广泛利用海水冲厕,实际的人均住宅食水用量约为每人每日130公升。
 
  至于鼓励市民节约用水方面,水务署以多管齐下的方式,推出一系列「软硬兼备」的措施推广节约用水,并参照外国经验,于二○一四年订立每人每日节省十公升用水的目标。
 
  在「软」措施方面,水务署着重培养年青一代的节水习惯,于二○一五/一六学年向小学推出「惜水学堂」节约用水教育计划。截至二○一六年十一月,已有约210间学校参与此计划。水务署更计划于二○一七/一八学年向幼稚园推展节水教育。水务署刚于十一月十七至二十一日一连五日举办「节约用水周2016」大型教育推广活动,让市民认识气候变化为水资源带来的种种挑战,同时鼓励市民节约用水。「节约用水周2016」吸引超过二万人次参与。
 
  在「硬」措施方面,水务署已向接近14万个参与「齐来悭水十公升」运动的住宅用户派发水龙头节流器。此外,水务署亦为大约八万公共屋邨住宅用户安装了水龙头和花洒节流器。水务署计划明年初强制性要求新发展及楼宇翻新项目使用具「用水效益标签计划」的器具,以进一步推广使用节水器具。
 
  为增加市民对水资源及节约用水的知识,水务署现正在天水围兴建一个水资源教育中心,预期二○一九年投入服务。
 
注一: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有就全氟化合物当中两种对人体健康有较大影响的全氟辛酸铵和全氟辛烷磺酸订定了总含量每公升0.07微克(每公升70纳克)的建议值。
 
注二:英国饮用水监督机构有为在饮用水中的全氟辛酸铵和全氟辛烷磺酸订定指引准则值,同为每公升0.3微克 (每公升300纳克)。
 
2016年12月14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8时05分
即日新闻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