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行政长官和政务司司长及劳工及福利局局长于扶贫委员会高峰会后会见传媒谈话全文(只有中文)(附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长官梁振英、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及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今日(十月十五日)在扶贫委员会高峰会后会见传媒的谈话全文:
 
行政长官:大家好。我先向大家说说扶贫委员会的工作,看看司长和局长有没有补充,再回答大家的问题。
 
  本届特区政府上任的时候已经清楚表示扶贫是我们四大工作重点之一,另外三个大重点,大家都知道,就是房屋、老年社会和环境问题。
 
  上任四年,扶贫委员会高峰会一个年度会议开了四次,说明我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在社会各界,包括非政府组织,包括学者、社福机构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过去四年的扶贫工作应该说是卓有成效。刚才几小时的会议,大家新闻界朋友都在现场,有些还做了直播,所以内容方面我不多说了。可以说的是什么呢?特区政府决心纾缓和希望有一日我们能够解决香港贫穷问题,这个是不容置疑的。
 
  我们破天荒成立一条官方的「贫穷线」,当时社会上很多人都觉得没有那个政府有这样的勇气去做这件事。因为政府自己界定了一条「贫穷线」后,我们就要每年让社会知道现在贫穷情况大概如何?我们政策介入的成效怎样?这个亦是政府自我监督的一个做法。希望下去,大家社会都能够继续关注香港的贫穷问题。任何社会问题,包括贫穷问题都不只是政府,更加不是政府用现金就可以去解决问题,必须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参与和配合。尤其我刚才也说到,下去我们要比较针对性地去解决香港的贫穷问题,就一定要在房屋方面做好。出租公屋的供应是可以让现在生活在贫穷情况底下,尤其我们有大批市民还住在劏房,有些还在工厂大厦里住「劏房」的居民,我们一定要用出租公屋这个办法来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使他们可以脱贫。所以这个工作更加需要社会大家支持、理解,大家配合,希望香港可以大家共同建立一个大家都能够生活得更好的家。看看司长或局长补充几句。
 
政务司司长:我们今早公布了二○一五年的「贫穷线」及二○一五年的贫穷情况。经过特区政府的恒常现金政策介入之后,二○一五年香港的贫穷率是百分之十四点三,贫穷人口是九十七万,相对于二○一四年,情况是平稳,没有明显改善,亦没有明显恶化。但这其实是预见的,因为每一次能够明显或显著降低贫穷率,都是除了靠经济要增长得很好,就业情况很好,工资增长,以及政府一个更加有力的政策介入。但在二○一五年,除了早前推出了的「长者生活津贴」,在当年没有一些很重大的政策。但展望将来我们又比较乐观,因为在今年二○一六年五月,我们推出了「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所以到明年我量度二○一六年的贫穷情况是应该有改善空间。但无论如何,在这个平稳的贫穷情况下,我们已连续第三年将香港整体贫穷人口压在一百万以下,而且因为「贫穷线」的局限,只计算收入不计算资产,所以某程度上有稍为高估了整体的贫穷情况。但特区政府会继续努力,按着行政长官的要求在扶贫、安老、助弱方面继续做功夫。展望将来,除了我刚才提及的在「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政策介入后而得出的扶贫成效,由于香港人口结构的转变,要明显持续地继续让贫穷率下降是有一定困难。人口结构的转变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人口急速老化,早前以特区政府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主席的身分已经向社会交代人口老化带来的挑战。另外一个是住户人数的下降,一人及二人住户一般贫穷率都较整体为高。所以有两个在人口结构上的变化,或许会抵销了我们部分扶贫工作的力度,但正如我所说,我们会继续努力。多谢大家。
 
行政长官:过去四年政务司司长主持的扶贫委员会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局长和劳福局同事在这四年里亦做了大量工作,才使得我们今日可以叫做纾缓到香港长期面对的贫穷问题。现在请张局长,Matthew你说一下。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第一,如果我们看综援的申请,那是相当有启发性,因为综援个案持续六十五个月下跌,现在只有二十四万多宗。另外,值得留意的是失业综援连续下跌了八十五个月(应为八十四个月),是自一九九七年五月即回归前以来的低位;低收入综援亦下跌了九十个月。这些数字都令人觉得情况有明显的纾缓和改善。
 
行政长官∶这点十分重要。在我们创立扶贫委员会、制定官方「贫穷线」,还有用种种恒常的现今政策介入之前,社会上都有些朋友提醒我们,我们在方方面面都听意见,提醒我们这样的力度做事会不会所谓「养懒人」?当时我们都表示,我们对香港人有信心。香港人绝大多数,绝大多数都是自力更生,所以刚才张建宗局长讲的那些数字,综援数字,司长在介绍扶贫工作的时候亦有投影片给大家看。事实证明,事后证明我们这个对香港人的信心完全没错。香港人只要有工作,这个亦是为什么我们的经济政策方面,我们希望能够尽量提供各种各样职位,包括旅游业能够带来的职位给基层市民,因为只要有机会他们就愿意自己去打工赚钱养家,所以香港人不想过分依赖福利。有了过去四年经验,希望日后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可以能够做得更加好。请问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
 
记者:想问问司长,其实根据乐施会的说法,其实现时贫富差距是越来越严重,是否变相派多少钱出去,就算增加多少开支,其实对于贫富差距收窄没有什么帮助?
 
政务司司长:贫富差距是一个另外的现象。在我们的「贫穷线」内,我们采用的概念是相对贫穷,所以某程度上我们的信念就是,当经济好、就业情况理想、工资上涨时,就整体社会都会上涨。但由于我们用相对贫穷的概念,所以仍然有,无可避免有部分人士都会在「贫穷线」以下,再加上我刚才说,因为今日「贫穷线」的制定,第一,就是只计算收入,不计算资产;第二,在政府政策的介入,只计算恒常的现金的介入,没有计算一些非恒常的现金和一些非现金的政策介入,特别是出租公屋这方面。
 
  有关于乐施会公布的数字我们都看过,但其实我们用的方法是不同的。它完全没有看政策介入前、政策介入后这个分别。但作为一个富裕社会是要完全解决贫富悬殊,这个是非常困难。我们的工作就是确保基层人士都有一个社会的安全网,都有机会可以自力更生,年青人有机会可以向上流动。
 
行政长官:政策介入前和政策介入后数字的分别,亦可以从侧面说给我们知,我们做这些政策是十分必要及有成效的。如果过去四年特区政府不是这么重视扶贫工作的话,就会是刚才所说,我们那个政策介入前的数字说明香港的贫穷问题确实是相当严重。
 
  至于贫富差距问题,我个人是这样看的。任何一个社会都有贫富的差距,所以我们都会参考譬如是坚尼系数的变化等等。但是我们亦应该这样看,一个社会如果富人他们的收入、有钱人的收入比以前增加得快;穷人的收入都有所增加,但差距大,这个是一种情况。另一种情况,就是富人收入没有增加,但穷人收入跌了,这是另外一种情况。
 
  我们希望在香港社会做到的就是,当然大家希望我们香港社会越来越富裕,富人越来越多;但是最重要的,就是要保着穷人的生活,这个就是我们扶贫工作的重点,就是希望让下面的人通过种种经济措施,我们的就业政策以至我们扶贫的措施,让下面的人能够尽量有好日子过。
 
记者:司长,有委员批评说你们正做的工作是扶贫而不是脱贫,你们如何回应?
 
政务司司长:和我刚才的回应大致相同。我们是扶助弱势社群,去确保他们有足够机会可以向上流动,但是在任何社会,尤其是在我们现今这种状况,利用一个相对贫穷的概念去划「贫穷线」,量度贫穷人口和贫穷率,即是什么叫脱贫?是否当贫穷率是零的时候才视之为脱贫?如果要达致这种状况,基本上是没什么可能。但是我们会继续努力在我刚才说提供足够机会、提供足够的支援给不能自助的人士,这个政府是责无旁贷的。
 
记者:其实政策介入前的贫穷人口在二O一二年开始都维持相若水平,而在政策介入之后才有一个跌。其实政府是否压着这个贫穷数,其实实质上是没有改善到贫穷人口他们的生活状况或情况?
 
政务司司长:我想这些数字能讲故事。在介入前的贫穷数字、贫穷率不能下降,刚才说过,第一,因为我们某程度上是以一个相对贫穷的概念来做;第二方面就是香港人口结构出现了变化。人口老化和住户人数下降,我们刚才的投影片也有一些数字,指这些本身会令到贫穷情况恶化。因为现今的长者劳碌一生,但很多都没有足够退休保障,所以长者成为在「贫穷线」以下的人的机会很大,所以正正在这个情形之下,「贫穷线」的理解是必须要考虑到政府政策介入之后那个情况,而这会情况正如我所说,连续三年我们都将政府政策介入之后的贫穷人口控制在一百万以下,而且大家要留意这个所谓政府政策介入是没有计算到其实相当有效的公屋政策。公屋的政策可以其实令刚才我所说低于一百万的贫穷人口再下降至低于七十万。但因为扶贫委员会早前已决定,只是以恒常现金介入为准,所以我们都沿用这个数字,但实际上如果贫穷家庭、基层家庭能够进入公屋居住,对于他们家庭的情况,他们的生活条件是一个很大改善。
 
记者:其实之前都有落实最低工资,那么是否说最低工资其实帮不到很多作用?其实特首刚才都叫他们自力更生,但落实最低工资的时候,其实基层的人工水平都不是提升很多,即都很难脱贫?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最低工资的效应其实是很明显的。大家可以看到,(最低工资)推行了五年后,由二○一一年劳动节推出,五年来就业人数增加了二十六万人,其中七成是女士,在女士当中的七成是五十岁以上,即是有很多基层妇女就业,这是第一点。第二,工资是跑赢大市,如果撇除了名义上的工资增长和通胀,都有5.6%的增幅,这铁一般的事实大家不能视而不见。
 
行政长官:有些统计概念和统计数字都说一下。当年我们决定去制定「贫穷线」的时候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绝对数字,即是说一人家庭每个月入息低于若干就等如贫穷、二人家庭又如何、三人家庭又如何等等。另一个就是用一个相对贫穷的概念,我们采取了后者。后者来说,对我们工作的要求来说更加严格。因为如果你用前者,即是说一人家庭、二人家庭、三人家庭月入低于若干就等如在「贫穷线」以下,是贫穷家庭了,这样便会由于薪金一般的上涨又或是通胀令他本来在这条「贫穷线」下就会跨越了那条「贫穷线」,那个数字是一定会越来越少。
 
  我们采取的是相对贫穷的概念,因为劳动人口大家刚才在会场上见司长的投影片都看到,我们现在的工作人口是创新高,因此我们划一条中位数,再以中位数一半来介定「贫穷线」的时候,人数一定是比以前多了。再加上司长刚才说的,我们现在的退休人士比以前多了,没有工作收入,他们可能有资产等等这些原因,在政策介入前的数字是不容易回落的。这个司长刚才都说得十分清楚。我们订立这条官方「贫穷线」用一个相对概念,最重要一件事是什么?就是去衡量政府的政策介入之后那个成效,因此我们是看这一点。下去我们还要看介入之后或者有什么其他政策可以介入,使得政策介入之后,数字可以继续平稳甚至下跌。
 
记者:政策介入后贫穷人口依然较之前稍高一点,其实是否代表政策不到位?
 
行政长官:但是同时我们工作人口是比以前多。接着都要说说刚才大家问到,基层收入的情况。由于我们经济有一定增长,就业市场仍是比较好,失业率大概在百分之三点三、三点四之间,虽然经济增长是慢了,外围的经济情况亦不好,但最低工作收入的百分之三十的就业人口,他们的收入增长相比自己的组别,以百分比来计,是比整体工作人口的收入增长要高。所以这些都是我们乐见的一面,下去我们推动的种种经济发展政策都希望能够做到同样效果。
 
 
2016年10月15日(星期六)
香港时间15时47分
即日新闻  

网上广播

行政长官、政务司司长和劳工及福利局局长会见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