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环境局局长就「提倡低碳生活」议案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为环境局局长邱腾华今日(三月十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提倡低碳生活」议案的总结发言全文:


主席:

  首先我非常感谢各位议员众口一词,非常支持今日的议案,就是如何在香港推行低碳的生活。我相信今日的辩论不是正反的问题,而是要怎样做的问题。

  我特别感谢陈克勤议员在议案中提出,正如他刚刚在总结发言所说,要推行低碳生活,需要政府、企业、民众、社会整体和各人付出努力,才可以做到。我亦看到今日发言的各位议员从多方面,正面积极地从整个社会来看这个问题,亦有比较大胆提出一些可能富有争议性的意见。我听到余若薇议员提到,环保政策有时要双管齐下,除了诱因之外,还要有一些惩罚性的措施等等。不过,我可以向余若薇议员和今早开小组会议的成员说,在四月一日,我没有政治能力加牌费,不过,能够这样提出议案,让正反两方面作出讨论,是重要和有需要的。

  我要多谢梁美芬议员,多次督促政府作出绿色采购工作,对此我们完全同意。叶伟明议员呼吁我们减少用汽车,在香港社会里有很多人都拥有汽车,虽然九成的人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但是这方面都可以有帮助。

  王国兴议员有一点很好,他深入浅出地用几句说话讲出「悭水悭电」,很生活化地讲出低碳生活对普罗大众的意义。李慧琼议员除了鞭策政府在某些工作上要大力推行外,她亦再提出在都市固体废物征费是否要行前一步,这是个有争议性的问题,我亦感谢她提出。

  陈茂波议员和谭伟豪议员也提出了商界如何响应这个文化。我们特别感谢谭伟豪议员提到一些很玄的东西──非物质化,原来在不同行业,其实都可以参与。亦引证了一句说话:每一个行业都有一个绿色的DNA。

  何秀兰议员提到人人有责和做碳补偿时可以做多一点,我是同意的。张宇人议员提醒我们如要乘飞机出外时要做碳抵偿,我可以告诉大家这点我有做到。哥本哈根的那程飞机,我自己亦掏了腰包做了碳抵偿,这亦是我们的做法。不过我们觉得何秀兰议员所讲,不单要做碳补偿,其实可以再做多一步,种多一棵树等等。

  在众多的意见内,我明白到大家讲这个话题,少不免会提到政府怎样做呢,所以我其后的发言都要回应这一点。政府怎样对症下药和以身作则,就这方面讲出整个政策大纲。我亦会特别提到碳绩分、碳审计、绿色商机和如何推行低碳经济与弱势社群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觉得有些基本资料可能大家初步都提过,但也值得讲讲。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我们值得看一看香港整体的碳足印,刚才我们讲到个人的碳足印。但全香港的碳足印是怎样,我以往在这个场合也提过。全港来说,每年我们有4700万吨的碳排放,这约占全世界千分之一,这和我们的人口比例差不多相符。所以如果以人均去计,香港人每年平均的碳排放大概是6吨左右,这是最新的数字,和全球平均7吨相约,稍为低一点。这比起我们邻近的国家,新加坡是9吨,比我们多一半左右;日本和英国是10吨;美国是23吨,大约多我们接近4倍。

  刚才有几位议员提到,如果要了解我们的碳足印时,其实我们的碳足印都颇集中在某一两个部分。和发电有关的占62%,与运输有关的占16%,余下的20%主要是废物处理和工业农业等等。刚才我说发电方面,其实在62%中,绝大部分,接近九成电力所引起的碳排放用于建筑物。所以如果正本归源,我们要针对香港减少碳排放,其实不外乎以下几个大方针。这亦是政府这几年来锐意投放资源集中力量的地方。

  第一当然是尽快和尽力去尽量使用一些更清洁和低碳的能源,这点很多议员亦有提到。第二,怎样提高能源效益,特别是建筑物的能源耗用,因为这整体上占了我们超过一半的碳足印。第三,鼓励和推动绿色运输。第四,减少废物堆填,逐步展开转废为能的措施。最后一方面,大家亦着墨很多,如何改变社会企业以致个人行为去培养更绿色的生活。

  在清洁能源使用方面,我们在过往两、三年内已起了步,大家十分清楚知道。现时依赖燃煤,碳排放最高的能源发电是不能持续。所以我们在二○○八年和内地签署西气东输协议后,我们逐步希望能够在二○一三年,当管道能够通气后,逐步将现时燃气的百分比由28增加到起码一半。因为在天然气的应用中,相对燃煤的碳排放是减低一半。

  另外的一半应怎样做,是否要进一步压抑用燃煤的发电,这是我们整体的方向。有没有一些方法在境内或境外采取更环保的发电燃料,甚至是采纳可再生能源,这是我们的方向,并要透过两电和区域内一同着墨去想。

  能源效益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因为这正正是在我们改善能源清洁的同时,其实在需求管理上,我们大家可以做得更多。得到的结果是人人都得益。这方面来说,基于刚才我所讲,香港大厦林立,建筑物占用所有的耗电量接近九成,这解释为何政府锐意透过立法、资助和推行绿色建筑去增强效益。

  今年内我希望各位帮助审议成功通过<<建筑物能源效益条例>>,在首十年能够节省28亿度电,减200万吨碳排放。在去年推出,短短一年之间,四亿五千万元的能源审计和悭电装置,至今为止,我们收到超过1000个申请。很多人问政府投放有没有决心,单看这个计划,我们看到这个计划是受欢迎和有令人鼓舞的成绩。因为如果有1000栋楼宇开始申请,这约占香港全港现时所有楼宇的六分之一。这些大厦如果已获拨款,已开始做一些碳审计或直接参与悭电的改善工程,一方面悭电,另一方面减少他们电的耗用。

  推广绿色建筑方面,我当然赞同刚才刘秀成议员所讲,我们会联同专业界别,譬如环保建筑议会在现有和新建的楼宇制定标准推广这方面。我亦同意陈克勤议员所提到要推广能源标签,大家知道继首阶段的标签计划,有三类电器产品纳入后,第二阶段也有两个新的产品是已同意的。这五个产品已占了我们日常家居的耗电量67%。刚才谭伟豪议员提到,电脑等等亦参与在我们的自愿标签计划内。

  除了能源外,绿色运输是第二个减排的大方向。在这方面,除了我们继续扩大公共运输系统,特别是集体运输和铁路等等外,其实我们亦透过空气污染改善措施,希望将旧的运输工具尽量更新。

  今年特别是财政预算案内的绿色运输基金,希望将我们现有的短期困局打开。因为在采纳新的绿色运输技术中,政府未必能够掌握整个技术,甚至营运者,巴士公司、小巴、的士,营运者未必有这个技术。单单纠缠在给予多少资助时候,会不会有方法我们可以鼓励科研机构和生产者或外国经验,透过这个试验基金可以引进,然后透过他们伙拍现有的营运者去尝试新的绿色运输技术,这是我们希望透过这三亿基金所做到的工作。我在稍后时希望谘询业界人士的同时,亦会返回立法会听大家的意见,如何运用这三亿元基金。

  加快环保车辆的资本开支扣税和继续为环保车辆采取免税或减税的做法,是希望透过企业或个人方面加强他们对环保车辆的需求。我们亦看到电动汽车与香港有着颇为密切的关系,我们在未来一年,希望约有200架电动车在香港行走。

  刚才有议员提到部分新科技可能在初时会稍贵一点,我们亦看到很多这些产品,随着开发后,成本会有所下降。重要的是,如电动车这类环保技术,在经常费用里有一个很大的折让。我以往亦提过,电动车在100公里的路程里所节省的金钱达到七成左右。

  除了绿色运输之外,转废为能亦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其实,因为我们有约百分之十左右的温室气体其实是来自垃圾的堆填。而且堆填区所产生的沼气,以科学计算,其浓度比一般的碳排放高二十一倍。现时香港只依赖堆填来处理垃圾其实不是长久及符合环保和低碳的要求。虽然现时我们在源头分类方面,在过往几年有一个大进展,如过往四年里,家居回收增加了一倍,弃置量在前年有实质的4%减少,厨余方面在过往几年亦有大概一成的减少,但总体来说我们仍有很多废物要处理。

  我最近去过其他地方,发觉转废为能一方面能处理垃圾,另一方面可以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工作。因此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当我们推出综合废物处理设施时,如能处理香港每日大概三千吨的垃圾时,每年可将四亿六千万度电力供应予约十万户家庭使用,这能每年减少四十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大家都关心到政府的责任、承担等等,我想在此不厌其烦地提出,政府一直以来都是用以身作则的方法去推动低碳经济。有一些例子可能是我们平常少提及,但是正面的例子,就如大家提到能源效率益守则将会成为法例,过往十年这个守则推行时,有八百幢大厦自愿地符合了这守则,其中百分之七十五是政府楼宇,所以从中明显看到政府是率先实行这工作的。

  第二方面来说,去年我与发展局局长共同发出一份内部通告,要求政府建筑物采纳一个较好的环保标准。这是一个以目标为本的标准,其中包括新建政府建筑物,尤其是超过一万平方公呎的,必须采纳以国际或本地认可的建筑环境表现评估方法,而且必需获得不低于第二高的级别,即政府建筑物里,在兴建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高标准。

  另外,我们亦希望在新的建筑物里达至比一般的能源守则,好百分之五至十的能源效益标准,和在耗能方面减少百分之十至二十。而在二零一一年底落成的主要新建筑物,我们亦会进行碳审计,这方面是政府自行出钱,希望可以带动绿色建筑、环保建筑的标准。

  第三方面是在去年年中政府刻意将环保采购扩大,亦与梁美芬议员所提的如出一辙,我们现在有六十多个大类别的产品是用环保采购的方式。举一个例子,如在环保汽车方要面,政府可能是市内最大的用家。而刚才有议员提到,有关生化柴油,我们在订立法例后,政府亦承诺会率先尽量采用,这是一些政府成功的例子。

  在政府承担方面,大家可看看政府在绿色建设方面的承担是不少的,在基建项目方面,除了环保设施外,如区域供冷系统已批核了款项进行兴建。在资助上除了那三十多亿元和今年在财政预算案内拨出的另外五亿元去鼓励市民换车外,那四亿五千万元拨作楼宇能源效益,亦是一个颇大规模的资助。连同其他免税扣税等等,政府在财政方面的承担,比起很多相类似的城市来说,其实是不算少的。

  陈克勤议员在动议里提到碳积分、碳审计的计算,这是政府赞成亦希望推广的。政府在二○○八年七月推出的建筑物碳审计亦是朝着这方向,希望就最耗能、最多碳排放的界别里可以做到碳审计的工作。

  我刚才所讲,透过那四亿五千万元的拨款其实我们是在推动建筑物做这方面的工作。另外我们特别与企业合作,推出绿色香港碳审计的运动,让大大小小的企业一起参与,希望能推广这方面的工作,而且找寻到一些成功例子。我以往在其他场合亦提过,有一间报馆在参与碳审计后,它花了大概四万元的审计费,在头六个月已节省了五十万元电费。这类参与及成功推广,引证了这类工作是值得进行的。

  在个人的碳审计里,其他议员亦提到其实现时坊间确实已有碳审计的计算机,在网上有,无论是环保团体或商业团体亦有,当然这些计算机是用香港的程式去处理,我相信部分议员亦是透过这些计算机,知道自己的碳排放情况。陈克勤议员以往提过电力公司可否帮助计算电费耗量,我知悉两家电力公司采纳了陈克勤议员的意见,如现在去电力公司的网站,可按照自己的电费知悉自己的碳耗用量。

  长远来说,如果香港能逐步透过推行碳审计,并能累积到碳积分,当然有助于利用碳积分作鼓励,甚至在将来作交易。虽然交易所从宏观去看在短期内不会做碳交易,但我亦看到有企业在香港正研究能否设立一些自愿减排的核证工作,在透过自愿减排累积了一些碳积分时,可否成为一个商机。

  主席,在绿色低碳的经济里其实有很多不同的商机可产生的。例如节能减少成本,而绿色商机亦能带来很多就业机会。我同意余若薇议员在刚才的修正案动议中,特别提到对弱势社群那方面,因为气候变化对社会的影响是无分阶层的,它不单止对工商业、建筑、能源有影响,对普罗大众的生活亦有影响。简单来说,如在暖化的时候,我们的耗电量,或开冷气、开风扇亦会多了,因此在迈向低碳生活的过程中,种种措施如能惠及基层当然是相得益彰。

  在这里特别要提及的是能源效益其实是双赢的局面,如我们能采纳多些符合能源效益的设备,对电费开支有所减免,这当然能为低下层社会造成帮助。我亦很高兴能举出一个例子,如最近我们在环保园,用社企形式与一个社福机构做了一个废物回收中心,这不单是能减少制造废物,亦能在当地聘请一百个员工包括弱势社群,很多时在环保工作里可以惠及弱势社群。

  梁美芬议员亦提到要政府订立一套可靠、独立及广为公众接受的环保标签制度,我同意这是将来很有潜质发展的机会。因为环保、验证或认证是支柱行业之一,这两个范畴应如何一起合作,我相信不单政府,业界和专家学者亦可以进一步探讨和发挥。

  大家提到做低碳城市有赖整个社会的投入,在这方面来说,公众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过往政府在公众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夫,每次当我到学校或和年轻人谈话时,我发觉新一代社群对这方面的意识比我们高。无论如何,学校会是一个重要地方,近期我们推行绿色午饭约章,除了是一项环保措施外,亦是进入学校做这方面工作的媒介。

  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在过往两年已资助超过三百一十间学校进行不同的减碳和节能项目,包括大家刚才提及,很多人关心的天台绿化,以至是一些应用再生能源、风车、厨余处理的措施,让我们的新一代能在学校环境体验绿色生活。环境保育委员会在过往两年与坊间团体合作和透过拨款,鼓励他们参与活动,在此我不再详细提及了。

  关于陈克勤议员在动议里提到有关水方面的效益,我很高兴告诉大家,水务署特别制订了一份「用水效益标签计划」,供装置和器具供应商自愿参与。第一类实行的标签包括洗澡用的花洒,而在去年9月接受申请参与后已有14款花洒获得标签,亦即较为悭水。水务署现正筹备将水龙头和洗衣机纳入标签计划内。

  黄容根议员特别提到有机耕作,我同意他的看法。虽然香港是一个小小的地方,但我们仍有绿化的地方和空间从事有机耕作。目前共有138个菜场参与渔农自然护理署的有机耕作支援计划,涉及耕地面积接近达60公顷,蔬菜统营处亦自2002年起,支持香港有机资源中心推行一项自愿性、独立的认证计划,全港现有67个农场获得此项认证。

  主席,总结来说,我相信今日的辩论是希望唤起公众对低碳生活的了解,希望大家更针对性就香港整体、企业、个人方面有什么地方,可以透过低碳生活减少碳排放。政府亦确认在政策、在资源、在立法方面,一定会继续朝这方向走,在很多计划推出后,我们会继续承担新的开支等。我亦希望坊间能尽量利用在前年获拨款的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如有值得推广的计划,我们很乐意与不同团体、尤其是地方上的议会,以至专业团体一起将工作做得更好。

  主席,我在此再次多谢各位议员提出这个动议及发言,希望我们在日提出有关政策、议案或拨款申请时,大家能给予我们最大的支持。

  谢谢主席。



2010年3月10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1时35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