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渔护署推出庆春约文化径(附图)
***************
  渔农自然护理署(渔护署)今日(五月二十三日)和荔枝窝、梅子林和蛤塘村携手推出庆春约文化径首段,进一步推广香港地质公园社区的历史、文化与生活故事,为游客带来深度的旅游体验。

  渔护署发言人说:「庆春约文化径首段串连荔枝窝、梅子林和蛤塘,全长约3.7公里,在现有路径上规划,沿途设置28块解说牌和三块地图牌,贯穿多个重要历史及文化遗迹,介绍各村落的历史、文化和有趣的生活故事,并透过旧照片及图画,向游客呈现庆春约昔日的生活面貌。」
 
  沙头角庆春约由新界东北七条客家村落组成,包括荔枝窝、梅子林、蛤塘、锁罗盆、三桠、牛屎湖和小滩,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偏远村落昔日为了维护治安,与邻近村落结盟,称之为「约」,守望相助,并共同建造设施、办学和举办大型活动,例如每年的关帝诞及十年一届的庆春约太平清醮。
 
  荔枝窝为庆春约七个村落的中心,昔日为教育、经济和传统庆贺的基地,荔枝窝广场本为小瀛学校的运动场;梅子林是多条庆春约曾氏村落的发源地,六十年代为重要的年桔产地,年产数万斤;蛤塘则是吊灯笼山下一个自给自足的村落,六十年代除了盛产蔬果,还建有鸡场。
 
  此外,为推广庆春约的人文历史,庆春约七村与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香港地质公园)、狮子会自然教育基金及华懋集团合作,推出庆春约七村「一个人一个故事」网站(ourstories.hk),集合60多名村民以口述历史方式和歌曲介绍庆春约昔日生活、节庆、婚嫁等生活故事。
 
  渔护署二○一七年展开「同根‧同源」计划,与香港地质公园社区合作,发掘及保育其文化遗产,并将之转化成丰富的教育和绿色旅游资源,从而复育乡郊村落,推动偏远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计划涵盖庆春约七村、鸭洲、吉澳、滘西村和粮船湾,至今已访问逾百名身居本地和海外村民、设立五间故事馆,以及出版两本有关鸭洲和吉澳的书籍。渔护署二○二一年推出吉澳文化径,并于同年协助庆春约七村设立小瀛故事馆及荔枝窝故事馆。庆春约文化径第二段将串连三桠和小滩,预计明年第一季推出。
 
  发言人呼吁游人前往香港地质公园的景点时尊重乡郊文化,避免骚扰居民的生活,爱护环境及带走自己的垃圾。
 
  随着沙头角第二期开放,除经马料水或大水坑梯台,持有有效沙头角边境禁区许可证的市民可以由沙头角码头乘搭街渡渡轮前往荔枝窝,航程约半小时。
 
  有关庆春约文化径的详情,可浏览www.geopark.gov.hk/Hing-Chun-Alliance-Heritage-Trail
 
2024年5月23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5时00分
即日新闻  

图片

渔农自然护理署今日(五月二十三日)和荔枝窝、梅子林及蛤塘村携手推出庆春约文化径首段,进一步推广香港地质公园社区的历史、文化与生活故事,为游客带来深度的旅游体验。图示设置于荔枝窝村陂头潭的解说牌。
渔农自然护理署今日(五月二十三日)和荔枝窝、梅子林及蛤塘村携手推出庆春约文化径首段,进一步推广香港地质公园社区的历史、文化与生活故事,为游客带来深度的旅游体验。图示荔枝窝村。
渔农自然护理署今日(五月二十三日)和荔枝窝、梅子林及蛤塘村携手推出庆春约文化径首段,进一步推广香港地质公园社区的历史、文化与生活故事,为游客带来深度的旅游体验。图示设置于梅子林村入口的地图牌。
渔农自然护理署今日(五月二十三日)和荔枝窝、梅子林及蛤塘村携手推出庆春约文化径首段,进一步推广香港地质公园社区的历史、文化与生活故事,为游客带来深度的旅游体验。图示梅子林村。
渔农自然护理署今日(五月二十三日)和荔枝窝、梅子林及蛤塘村携手推出庆春约文化径首段,进一步推广香港地质公园社区的历史、文化与生活故事,为游客带来深度的旅游体验。图示蛤塘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