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二十题:支援精神疾患人士
****************
     以下是今日(五月二十二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陈沛良议员的提问和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教授的书面答覆∶
     
问题:

     政府去年提出10项加强措施,支援涉及严重精神疾患的精神复元人士和其他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是否知悉,过去五个财政年度,每年医院管理局(医管局)就采购及处方(a)传统抗严重精神病口服药物和(b)长效针剂,以及(c)新一代抗严重精神病口服药物和(d)长效针剂的以下资料:(i)采购数目、(ii)采购开支、(iii)获处方该等药物及针剂的严重精神疾患人士(即患有精神分裂症频谱的精神病患者)数目,以及所涉及的(iv)药物和针剂的数目及(v)开支(以下表列出);

财政年度:_____
口服药物和长效针剂的资料 (a) (b) (c) (d)
(i)        
(ii)        
(iii)        
(iv)        
(v)        

(二)鉴于上述10项加强措施的其中一项是医管局会探讨为精神科患者处方较新和副作用较少的药物,是否知悉,医管局进行有关探讨后,有否就处方新药物订定相关绩效指标;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三)鉴于医管局于二○二四至二○二五财政年度预留约1亿2,700万元额外拨款,以加强精神健康服务,有关措施包括(a)进一步增聘个案经理以加强社区精神科服务、(b)加强精神科住院和门诊服务的护理人手及专职医疗和朋辈支援员的支援,以及(c)加强精神科长效针剂治疗,是否知悉,上述三项措施的拨款分配详情为何;

(四)是否知悉,医管局会否探讨修订指引,以在更早阶段开始处方新一代长效针剂予严重精神疾患人士,以减低该等人士未按时服药或受副作用困扰所带来的问题;如会,详情(包括如何及何时修订)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及

(五)是否知悉,过去五年,医管局「思觉失调」服务计划的以下资料:(i)接获的个案宗数,以及当中为患者提供转介、评估及治疗服务的个案宗数分别为何,并按年龄组别列出分项数字,以及(ii)该计划推行了哪些措施加强公众对思觉失调的认知、相关触及人次及公众反应分别为何,以及当局有否评估该等措施的成效;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就陈沛良议员的提问,现答覆如下:

(一)医院管理局(医管局)药物名册现时备有超过20种精神科药物,用以治疗精神病及相关疾病。医管局会继续留意精神科药物临床及科研实证的最新发展,并按既定机制检讨精神科药物的使用。

     下表载列医管局二○一九/二○至二○二三/二四年度(截至二○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获处方传统和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的病人数目(注一)和涉及的用药开支:
  传统抗精神病药物 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财政年度 获处方口服药物病人数目 获处方长效针剂病人数目 涉及的用药开支(百万元) 获处方口服药物病人数目 获处方长效针剂病人数目 涉及的用药开支(百万元)
2019-20 35 200 9 900 42 94 400 3 700 280
2020-21 32 500 9 400 41 99 400 4 100 313
2021-22 30 300 9 000 35 104 300 4 400 344
2022-23 28 300 8 500 42 107 300 4 600 365
2023-24(截至二○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推算数字) 27 200 8 300 32 111 300 5 000 392

注一:数字调整至最接近的百位数。
注二:因应病人的临床情况及需要,获处方的药物或会不时有变,某些精神病患者亦可能同时获处方口服和注射精神科药物。

(二)及(四)医管局一直采取措施,增加使用副作用较少及证实具臨床療效的新一代精神科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抗认知障碍药物及治疗注意力不足/过度活跃症的药物。政府于二○二三年六月宣布的十项加强措施中,亦包括医管局会探讨为有需要的精神科患者处方较新和副作用较少的口服或注射药物,协助患者更好配合服药要求。

     传统及新一代精神科药物的疗效相似,它们的分别在于透过不同神经传导物质途径产生效果,而药效和副作用亦有所不同。精神科医生主要根据对病人产生最少副作用的原则,为病人处方合适药物。

     精神科医生会因应病人的个别情况及临床需要(包括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及药物耐受性等),并在考虑病人的意愿后,适切地为病人提供所需的口服药物或长效针剂治疗。因应病人的临床情况及需要,精神病患者可能同时获处方口服和注射精神科药物或不获处方任何药物,而用药亦可能不时有变,因此医管局没有订定处方新药物的相关指标。

(三)医管局以综合和跨专业方式提供精神健康服务,当中涉及精神科医生、精神科护士、临床心理学家、医务社工和职业治疗师。医管局采取这个跨专业小组模式,以便灵活调配人手应付服务需要和运作需求。医管局于二○二四/二五财政年度预留约1亿2,700万元额外拨款以加强精神健康服务,当中约5,000万、约1,500万及约6,200万分别用于进一步增聘个案经理以加强社区精神科服务、加强精神科住院和门诊服务的护理人手及专职医疗和朋辈支援员的支援,以及加强精神科长效针剂治疗的有关措施。由于医管局的医护专业人员通常需要支援不同的精神科服务,因此难以独立计算用于支援个别精神科服务的人手及开支。上述分项数字仅供参考之用。

(五)医管局的「思觉失调」服务计划的目的为尽早识别思觉失调患者及提供介入服务。跨专业医疗团队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持续支援,包括精神科专科门诊服务及社区支援服务。计划初期服务对象为15至25岁的思觉失调患者,服务年期为发病首两年。在二○一一/一二年度,医管局把计划服务对象扩展至15至64岁的患者,服务年期延长至发病首三年,使更多患者受惠。

     「思觉失调」服务计划主要服务包括提供个案评估及为患者制订治疗方案,亦会提供相关精神健康教育、举办专题讲座及工作坊,以加强社工、教师、家长等对思觉失调和该服务计划的认识。过去五年,每年约有1 100至1 200思觉失调新症患者加入「思觉失调」服务计划。

     下表载列医管局二○一八/一九至二○二二/二三年度「思觉失调」服务计划服务人次及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的数目:
  「思觉失调」服务计划服务人次(注三) 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数目
2018-19 41 000 180
2019-20 43 100 47
2020-21 46 800 9
2021-22 43 600 22
2022-23 38 800 30

注三:服务人次包括与患者电话联络、会面及社区探访的人次。数字调整至最接近的百位数。

备注:
鉴于二○二○年年初香港出现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医管局调节其服务以应对疫情。故在比较往年医管局的服务量时,亦应将以上情况纳入考虑当中。随着香港的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渐趋缓和,以及各项防疫措施于二○二三年年初撤销,医管局一直配合政府的复常措施,逐步推动公营医疗服务全面回复正常。
 
2024年5月22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7时19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