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十九题:预防癌症
***********
  以下是今日(五月二十二日)在立法会会议上管浩鸣议员的提问和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教授的书面答覆∶

问题:

  据悉,在二○二一年,香港五大常见癌症依次序为肺癌、大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肝癌。关于预防癌症,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鉴于政府推出的「大肠癌筛查计划」(该计划)资助50岁至75岁及没有大肠癌征状的香港居民每两年在私营机构接受大肠筛查,以预防大肠癌,而欲参加该计划的合资格人士须登记加入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政府会否考虑把「长者医疗券计划」与该计划挂鈎(即长者医疗券计划下的合资格人士将自动登记成为该计划的参加者),以鼓励更多较年长的市民及早进行检查;若会,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

(二)会否透过区议员、「地区服务及关爱队伍」及社福机构加强对该计划的地区宣传工作(例如设立街站),以吸引更多合资格人士参加该计划;若会,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及

(三)除了该计划及政府正筹备的第二阶段「乳癌筛查先导计划」外,当局会否考虑推行其他预防上述常见癌症的资助计划;若会,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政府十分重视癌症的防控工作,应对癌症是非传染病防控策略的重要一环。政府早于二○○一年成立癌症事务统筹委员会(委员会),负责制订癌症防控策略,并督导涵盖癌症预防和筛查、监察、研究和治疗等工作的方向。委员会由医务卫生局(医卫局)局长担任主席,成员包括癌症专家、学术界人士、公私营界别医生,以及公共卫生界别的专业人士。委员会辖下的癌症预防及普查专家工作小组(专家工作小组)负责定期检视本地及国际的证据,并就癌症预防及筛查制订适合本港情况的建议。

  就管浩鸣议员的提问,经谘询卫生署后,现回覆如下:

(一)政府大肠癌筛查计划自二○一六年推行,目的是及早识别未出现病征的大肠癌患者或高危人士,让他们能够及早接受治疗,大大提高治愈率,而在大肠镜检查过程中切除大肠腺瘤,可避免演变成癌症。现时,计划资助50至75岁的合资格香港居民定期接受筛查。

  大肠癌筛查就风险群组的建议准则是根据专家工作小组经检视及讨论本港及国际间的科学证据的建议而定。从医学角度而言,筛查是指为没有病征的人士进行检测,从而找出已患病或较高风险患病的人士。引致大肠癌的风险因素众多,其中50岁或以上人士的风险显著增加,因此专家工作小组建议年龄介乎50至75岁的人士应与医生商量,并考虑接受大肠癌检查。

  截至二○二三年十二月底,已有超过42万名合资格人士参加大肠癌筛查计划。在已接受大肠镜检查服务的参加者当中,超过33 000人被诊断患上大肠腺瘤,约2 900人被诊断患上大肠癌。约1 900宗大肠癌个案经过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当中约百分之五十七属治愈率较高的早期个案(第二期或以下)。数据显示筛查能达至早发现、早治疗的目标。

  为配合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发展,由二○二三年十月六日起,政府资助的多项基层医疗健康计划(包括大肠癌筛查计划),参与的医生必须已加入《基层医疗指南》。与此同时,基层医疗健康办事处亦透过地区康健中心(康健中心)和家庭医生积极推广健康人生计划,增强市民预防疾病和建立健康生活模式的意识。基层医疗健康办事处已于二○二三年九月出版《香港基层医疗健康人生计划参考概览》,为医护专业人员提供一套以实证为基础的全面健康指引。参考概览下的健康人生计划强调预防疾病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个人的性别、年龄及家族病史等因素,制定以预防疾病为主的个人化计划,内容除了涵盖疫苗接种和预防和管理慢性疾病外,亦包括癌症筛查。计划建议50至75岁人士进行大肠癌筛查,并根据个人风险因素建议进行前列腺癌、乳癌筛查等。

  政府自二○○九年起推行长者医疗券计划,目的是为长者提供财政诱因,鼓励他们在私营机构接受预防、筛查和管理慢病等基层医疗服务,改变求医行为,在保护健康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让他们选择最切合他们健康需要的私营基层医疗服务,并在现有的公营医疗服务以外为他们提供额外医疗选择。现时所有合资格的65岁或以上的香港居民均可受惠于长者医疗券计划。政府已于二○二三年十一月推出为期三年的「长者医疗券奖赏先导计划」(奖赏先导计划),进一步为长者提供诱因,透过奖赏,引导长者更好利用医疗券用于持续预防护理和慢性疾病管理等服务。在奖赏先导计划下,长者每年只要在同一年度内(一月至十二月)累计使用1,000元或以上的医疗券作预防疾病和管理健康等特定基层医疗用途(包括由已登记参与长者医疗券计划的西医提供的预防疾病服务,例如癌症筛检),便可获发500元奖赏至其医疗券户口,同样作特定基层医疗用途。

  医健通是全港性、以病人为本的电子互通平台,让获授权的公私营医护机构取览和互通参与病人的电子健康纪录作医护用途,以提供更适时的诊断及治疗,并减省重复检验。政府在二○二三年《施政报告》公布推出「医健通+」五年计划,将医健通发展为一个集医疗数据互通、服务提供及流程管理于一身的综合医疗资讯基建。「医健通+」其中一项重点工作是建立一站式「策略性健康服务运作平台」,以支援和规范所有资助医疗计划和相关公私营医疗服务在临床和行政工作方面的流程和纪录。该平台会整合大肠癌筛查计划及长者医疗券计划的资讯系统,并支援所有基层医疗计划(例如「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和医疗服务策略性采购计划。医健通流动应用程式亦会进一步发展为市民的综合健康工具,包括鼓励以至提醒已登记合资格市民参与慢性疾病和癌症筛查计划等各项基层医疗计划,并协助他们管理相关护理流程,积极预防疾病和建立更健康的生活。

(二)为了让更多市民认识大肠癌筛查计划,卫生署一直透过不同渠道进行公众推广工作,例如透过专题网页(www.colonscreen.gov.hk)、电视台、电台、报章、杂志、社交媒体等媒介发布健康教育资讯和宣传。卫生署亦已制作电视宣传短片及海报等在公共交通工具(如铁路、巴士、渡轮、电车等)进行宣传,向公众推广透过实践健康生活预防大肠癌,并呼吁合资格人士参加计划。专题网页的健康教育资料亦设有不同语言版本(包括印尼语、印度语、尼泊尔语、他加禄语、泰语及乌尔都语),让少数族裔人士了解大肠癌筛查及预防。

  卫生署亦透过不同政府部门和机构,例如民政事务总署、香港房屋委员会、社会福利署等,向公众推广大肠癌筛查计划,并透过民政事务总署的种族关系组向本地少数族裔加强计划的宣传。卫生署亦一直通过地区宣传向市民发放健康资讯,例如适时将有关资讯传达给区议会及持份者(包括地区服务及关爱队伍)。卫生署会继续加强于不同渠道宣传和推广大肠癌筛查计划,以鼓励更多符合筛检资格的市民参与计划,致力发挥计划的最大效益。

  各康健中心亦一直积极配合政府癌症筛查计划,包括透过为康健中心会员进行健康风险评估,识别与癌症有关的风险因素,以协助市民持续管理风险因素。同时,康健中心会协助及转介合资格人士至《基层医疗指南》内参与政府癌症筛查计划的医生以接受筛查。基层医疗健康办事处亦积极推广家庭医生的角色,并鼓励市民与家庭医生进行配对,以家庭医生作为他们的个人健康经理,在康健中心的支援和协助下制定个人健康计划。康健中心会按健康人生计划策略提供个人化的健康建议,就市民人生不同阶段的健康需要提供指引。

(三)专家工作小组定期检视本港和国际间的科学实证,以期向政府提出建议,就适用于本地人口的癌症预防及筛查计划,制订以实证为本的措施。从公共卫生角度而言,政府在研究应否就某种癌症推行筛查计划时,均会参照相关专家按循证医学从公共卫生的风险评估及意见,审慎评估多项因素,包括该种癌症在本港的普遍性、筛查测试的准确与安全程度、筛查对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的成效、推行筛查计划的可行性等,并顾及善用医疗资源角度以厘定优次。在公共卫生计划下过度进行筛查,不但浪费投放于整体公共卫生的资源,挤兑可用于其他更有需要项目的投入,更可能对个人构成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政府会定期就各项筛查计划进行检讨和成效评估,制定适切的筛查策略。现阶段,政府已推行大肠癌筛查计划、子宫颈普查计划及乳癌筛查先导计划。政府会继续参考专家工作小组的建议,考虑推行其他合适的癌症筛查计划。

  事实上,要减低患癌的风险,第一级预防策略(即减少接触致癌风险因素)至为重要。卫生署一直透过多管齐下的策略包括宣传、教育、推广、立法控制及规管等措施,鼓励市民采取健康的生活模式,包括避免烟酒、健康饮食、恒常体能活动及保持健康体重及腰围,以减低包括癌症在内的非传染病的风险。
 
2024年5月22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7时05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