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十三题:树木及花卉保养
**************
  以下是今日(五月二十二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陆颂雄议员的提问和发展局局长甯汉豪的书面答覆:
 
问题:
 
  据悉,近年大榄郊野公园的大棠枫香林、南昌公园及机场岛等地点分别栽种了枫香、黄花风铃木及樱花等受欢迎植物,吸引市民及游客慕名前往观赏「打卡」。另一方面,有意见认为,香港气候适合栽种不同品种的树木及花卉,而花团锦簇及五彩缤纷的景观不但令人赏心悦目,更可促进旅游业发展及带动经济。然而据悉,现时本港大多数地区的树木及花卉品种较为单一,亦欠缺适切保养。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各个政府部门(i)树木管理人员人数及(ii)负责管理的十大主要树木或花卉品种及其数目为何;
 
(二)发展局树木管理办事处及/或各个树木管理部门有否制订新准则以决定栽种哪个品种的树木或花卉;
 
(三)会否考虑在更多地方栽种更多不同品种的树木或花卉,以打造地区特色景点;如会,地点及品种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四)会否引入更多新技术,以确保树木或花卉保持美观及良好健康状况;如会,详情为何,以及当局如何确保有关政府部门及/或承办商的员工能够掌握该等技术;如否,原因为何;及
 
(五)有否就树艺专业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并为公私营机构的树木管理人员提供更多专业培训,以确保有足够树艺专业人员应付未来需求,乃至促进树艺产业发展?
 
答覆:

主席:

  发展局提倡「种植有方•因地制宜」,致力优化园境和树木管理安排,发展可持续的城市景观,令香港更为宜居。近年,政府各部门的植物配置着重促进生物多样性,改善地方生态环境,并为气候变化作准备,同时亦增加选择显花品种,优化园境。就问题的各部分,现回覆如下:
 
(一)主要树木管理部门所护理的树木数目及辖下的树木管理人员人数(包括部门及承办商人员)表列如下(截至二○二三年年底):
主要树木管理部门 树木数目
(计至最接近的百位数)
树木管理人员数目(注一)
渔农自然护理署 28 400(注二) 87
建筑署 143 700 209
土木工程拓展署 40 500(注三) 128(注三)
渠务署 16 900 95
路政署 580 300 215
房屋署 87 500 255
地政总署 不适用(注四) 215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 542 600 313
水务署 149 100 42

注一:數字只包括日常參与树木管理工作的人员,但不包括按需要暂时调配的人手,以及策略层面管理人员。
 
注二:数字只包括位处郊野公园内经常有人使用的地点及设施的树木。
 
注三:基建项目中的树木和树木管理人员数目会因应项目阶段而改变。
 
注四:地政总署管辖未拨用和未批租政府土地,并负责这些土地上没有指定政府部门负责管理的树木,作非经常性的护养工作。所涉树木繁多,不具详细数字。

  综合主要树木管理部门的资料,最常见的10个树木品种依次为台湾相思、白千层、榕树、血桐、蒲葵、大花紫薇、朴树、木麻黄、石栗、樟树,共约27万棵。近年政府部门亦多栽种有特色植物,如在市区的黄花风铃木、红花风铃木、珊瑚树、金蒲桃、假苹婆,以及在郊区的枫香、木荷和大头茶。
 
(二)及(三)发展局提倡「种植有方•因地制宜」,当中包括考虑种植空间、品种的适应力、特点和配搭,配合景观设计及周边环境等。发展局鼓励树木管理部门及业界栽种合适的植物以配合环境并发挥设计上的功能,同时可持续地健康生长。就此,发展局于二○一八年推出了《街道选树指南》,并在二○二三年更新内容,列出80种树木品种的资料,鼓励增加城市内树木品种的多样性,供各部门及业界参考。
 
  我们已为每区制订绿化总纲图,因应地区的特色,建议各区的主题种植,包括种植显花树木。此外,亦鼓励树木管理部门及工程部门,考虑在新项目及现有绿化空间的适当地方种植显花植物。
 
  现在各区已有更多显花植物,如沙田石门安景街公园、大埔海滨公园及将军澳香港单车馆公园的樱花树,南昌公园及天水围公园不同颜色的风铃木,屯门公园及大埔广福桥沿河的凤凰木,九龙仔公园的洋紫荆等。政府于二○二三年宣布推行「悦目亮丽城市计划」,分别在城门河畔及元朗明渠一带进行城市美化工作,包括在城门河两岸栽种宫粉羊蹄甲、黄钟木(风铃木)、樱花等显花树木;及在元朗明渠两旁种植簕杜鹃及其他显花灌木。
 
(四)为了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发展局已颁布技术通告,规定在新地面道路工程项目须预留足够的生长空间作路旁绿化。此外,发展局亦制订了《土壤质量改善指引》及《城市树木土壤容量指引》,提供改良土壤的策略和方法,并定下新种植树木的土壤容量和土壤深度的设计标准。
 
  引入适用的科技管理树木,有助监察树木健康及结构,并追踪其变化与异常情况。因此,发展局一直积极物色新兴技术以优化树木管理,与本地机构合作,通过研发及试验计划试用具潜力的科技,并和树木管理部门分享相关进展和经验。现时正使用或试行的主要科技包括树木倾斜传感器、利用断层扫描的树根探测系统、遥感多光谱图像技术和三维光学雷达素描技术等。有关研发及试验计划的成果,将合适地透过指引或分享会发放,让有关政府部门及承办商的人员掌握该等技术。
 
(五)政府一直关注业界的人力情况,并投放资源培训树木管理人员。发展局于二○二○年年中推出两亿元的城市林务发展基金,吸引更多新人投身树艺园艺业,以应付人手需求,并提升从业员的专业水平。基金支持推行多项措施,包括学习资助计划,向学员提供学费资助及奖学金,鼓励更多人报读树艺、树木管理和树艺相关工作的课程;透过见习生计划,提供培训津贴,协助树艺和树木管理课程毕业生接受有系统的在职培训,获取实际工作经验,培训期由18个月至三年。政府亦于二○二○年十二月推出树木管理人员注册制度,鼓励所有合资格在职从业员以自愿性质注册,提升树艺从业员的水平。截至二○二三年年底,超过870名人员已经注册。此外,发展局每年为政府部门员工提供超过5 000个各式树木管理培训名额,包括专业培训。
 
2024年5月22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58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