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七题∶资助小学学位供应
**************
  以下是今日(五月二十二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朱国强议员的提问和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博士的书面答覆:
 
问题∶
 
  有教育界人士指出,现行开办资助小学小一班级的机制未有充分考虑在(i)‍「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高才通计划)等人才入境计划下来港的人才的未成年受养人、(ii)新领《前往港澳通行证》来港的未成年人士,以及(iii)在学期中申请插班(包括但不限于小一)的本地学生(包括非华语学生)对学位的需求,以致政府根据该机制持续「缩班杀校」,但资助小学学位却供不应求。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会否统计/估计,二○二二至二○二三学年及本学年共有多少名在高才通计划下来港的人才的未成年受养人入读资助小学;若会,详情为何,并按年级列出分项数字;若否,原因为何;
 
(二)会否检讨现行机制,例如会否加入资助小学在过去一个学年取录的各年级插班生人数,作为决定有关小学实际开办小一班数的依据;若会,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及
 
(三)鉴于有意见指出,随着多个新发展区逐步落成,有关新发展区的小学学位的中长期需求将会增加,政府如何规划有关学位供应,以避免以往暂时增加每班小一的派位人数(即「加派」)的安排再次出现?
 
答覆:
 
主席:
 
  就朱国强议员的提问,现回覆如下:
 
(一)在规划公营小学学位时,教育局会参考政府统计处发布的最新人口推算。政府统计处于二○二三年八月发布的最新人口推算,已考虑各项输入人才计划(包括「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高才通计划))及措施对未来人口所带来的影响。根据现时所得的资料,本年度香港有足够的公营小一学位供合资格的学童申请。
 
  根据劳工及福利局和入境事务处的资料,截至去年十二月底,高才通计划下有近21 000名18岁以下未婚及受养子女已经来港。来港人才可以选择安排其适龄入学的子女入读私立学校或公帑资助学校。由于他们在港就学无须事先取得入境事务处处长批准,而学校取录有关受养人入读中小学亦无须向教育局申报,因此政府没有备存有关受养人在港就学的统计数据。
 
(二)每所小学可开办的实际小一班级数目,是根据家长选校意愿、学校课室数目等因素而定的。教育局会根据学校在自行分配学位阶段已录取的学童数目,以及透过电脑分析家长在统一派位阶段选校时的实际选择,计算出每所小学将获派的学生人数,作为决定各学校实际开办小一班数的依据。
 
  现行的小一派位机制行之有效。整体来说,现行的机制已力求平衡各持份者的意愿,多年来一直为公众普遍接受。教育局现时并无计划就小一学位分配机制作出全面检讨。我们会继续密切监察小一入学统筹办法的施行。
 
  现时学校取录插班生必须符合有关收生上限的规定。通常学校仅使用各年级的剩余学额取录插班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加班来应付插班学生的学位需求。即使其他年级有插班学生,亦与小一年级的学位需求无关,故此以过去一个学年取录的各年级插班生人数作为决定来年实际开办小一班数的依据并不合适。
          
(三)公营小学学位供应的规划以区为本。就新发展区而言,根据现行机制,在制订城市规划图则及规划大型住宅发展区时,政府会根据《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载列的指引,按规划人口和社会服务的需求,预留土地作学校发展用途。政府在启动建校工程计划前,会考虑多项因素,包括相关地区的发展计划、根据政府统计处及规划署最新的资料而编制和更新的学龄人口推算、现时各级学生的实际人数及学位数目、现行的教育政策及其他会影响学位供求的因素等。
 
  政府早已表明未来校舍分配会以重置为主。由于各区学龄儿童数目会随人口流动,学位供求随之变动,如有大型新房屋发展的地区需要有新学校落成以满足学位需求,教育局会优先考虑跨区重置,将位处学位过剩地区的学校,重置到学位需求较殷切的地区,以理顺各区学位供求。
 
  每年度个别学校网的小一学位需求会因不同未能预计的因素而有所增减。有见及此,教育局一直采用多项灵活措施以应付在个别学校网内的短期学位需求变化,包括向其他学校网借调学位,善用空置课室开办额外小一班级,以及在有需要时暂时增加有关学校网内的学校在个别年度的每班小一派位人数(即「暂时加派」)。由于小一学龄人口近年持续减少,及至二○二三/二四学年已没有学校需要「暂时加派」的安排。
 
2024年5月22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03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