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行政长官于行政会议前会见传媒开场发言及答问内容(附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四月三十日)上午出席行政会议前会见传媒的开场发言及答问内容:

行政长官:大家早晨。香港社会现时安全稳定,我施政焦点是全面拼经济,谋发展、惠民生、添幸福,其中的重点方向包括把握好中国机遇、增加香港的竞争力。

  人才是竞争力的重要元素。国家移民管理局前日(四月二十八日)宣布,下星期一(五月六日)起实施多项便民利企来港的措施,包括持商务签注人士逗留期限由七天增加一倍至14天;商务签注可以「全国通办」,申请人由以往需要在户籍或居住地申请,变成可以在全国各地申请;将人才签注的适用范围,由大湾区内地城市,扩展至北京和上海。这会大大方便人才来港,包括杰出人才、科研人才、文教人才、卫健人才、法律人才及其他人才,可以「一签多行」,有效期一至五年,每次停留香港最长30天。

  据评估,这一系列措施会惠及全国一亿多个个体工商户。「全国通办」带来的方便,会大量刺激人才更多来港,可逗留的时间由七日增加一倍至14日,将现时有关的商务活动增加一倍,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会以乘数复式增长。

  中央全力支持香港实现由治及兴,表示挺港惠港措施会陆续有来。这些包括早前把两个本地生产总值过万亿的城市——西安和青岛,新增成为个人游城市。二月二十六日启动了「跨境理财通2.0」,以及两星期前由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宣布的五项新措施,扩容和丰富互联互通的内涵,以及支持中国龙头企业来香港上市等,为市场带来重要的提振作用。

  我感谢中央对香港的关心和支持。我会继续和中央紧密汇报香港的情况,商讨及积极争取更多挺港惠港措施,尤其争取开放更多个人游城市,让更多高消费群内地同胞来港自由行,增加香港人气和财气。

  政府会不断努力,我亦期望香港各界运用好中央各项挺港惠港措施,同时强化自身既有优势,与过去香港经历过的多次经济成功转型期一样,积极作为、自强不息、创新、创造、应变、懂变,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挑战、展现新魄力。

  我刚才提及的中央挺港人才措施,正正和本届政府上任后一直全力「抢人才」所推出的政策目标互相呼应。

  我上任后,推出了多项「抢人才」计划,包括全新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高才通」),优化「一般就业政策」、「输入内地人才计划」、「科技人才入境计划」等,亦取消了优才计划的配额。

  截至今年三月底,已有约11万位人才经各人才计划来到香港。其中,「高才通」截至今年三月底共收到约77 000宗申请,共有近62 000宗已获批。

  根据调查,「高才通」人才在香港主要从事管理及专业工作,收入中位数约为五万元,约四分之一收入更高达10万元或以上,约一成更达到月入20万元或以上。他们不少携同配偶来港。单以去年计,这些配偶就有超过21 000位。他们普遍年轻,超过一半是40岁以下。部分亦开始投入职场,当中大多从事较高技术的工作,月入中位数约三万元,约一成更达10万或以上。

  估算「高才通」计划每年可以为香港带来约340亿元的直接经济贡献,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约百分之一点二。

  人才是全世界都想吸纳的。在下星期,政府将一连两日举办首次「香港.全球人才高峰会」,包括海内外政界、学术、商业等界别的领袖会出席,我们预计总共会吸引超过7 000人参与。

  高峰会由三部分组成,即「国际人才论坛」、「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以及「机遇汇人才博览展」。其中「国际人才论坛」会以「国际人才的力量」为主题,从宏观角度探讨国际人才竞逐及流动的大趋势。而「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是由香港特区政府、广东省政府和澳门特区人才发展委员会共同举办,彰显大湾区三地高度融合和合作。至于「机遇汇人才博览展」,将会有近100间机构参展,更会为来香港的人才提供度身订造的服务。香港会发挥好「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角色,我们会连系与会者、服务提供商和潜在雇主,帮助配对。

  我们吸引全球人才汇聚香港,会直接提升香港竞争力,带动经济发展,让市民分享发展的成果。

  另外,明日是五一劳动节。我首先在此预祝大家劳动节快乐,亦向所有辛勤工作的打工仔女表达谢意。

  政府一直重视和关心劳工的福祉,过去一年多以来,推出多项照顾劳工的政策,取得了实质进展。例如去年《施政报告》提出「再就业津贴试行计划」,会在七月十五日推出,为重投劳动市场的中高龄人士提供津贴,进一步释放潜在劳动力。此外,雇员再培训局正加强本地培训及推动就业,亦在二月落实调高再培训津贴的每月限额至8,000元。

  至于就检讨俗称「418」的「连续性合约」规定,劳顾会(劳工顾问委员会)已达成共识,将有关规定放宽为四星期工时合计不少于68小时。政府已开始展开有关修例工作,加强保障较短工时的雇员。

  另外,政府正仔细考虑最低工资委员会提交的研究报告,很快会公布决定。

  另一项重要的劳工利益,是工人的职业安全与健康。各部门不断透过巡视、执法,督促业界提高安全意识,严格遵守职安健法例和规则。劳工处时刻检视各行业的职业安全和健康守则,并不时发布和更新相关的实务指引。

  工业安全是每一个工程负责人、分判商、持份者,以至从业员等,都需要共同负担的责任。每名雇主必须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空间、充足的培训、健全的装备,工作场所提供者要提供妥善和符合安全守则的工作环境,而雇员亦要自觉遵守安全守则,在前线遇上工业安全问题要向雇主反映,共同商讨改善方案。

  企业要时刻做好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多利用机械、科技取代人手在高危地点工作,以减低职业安全的风险,须严格执行每项安全指引,并推行奖罚制度以提高工友的安全意识等,建立及维持工业安全的文化,需要植根于每一个参与的人士之中,让每一位打工仔女「开开心心上班、平平安安回家」。

  香港总劳动人口超过380万,每一位都对社会蓬勃发展作出贡献,每一位都是这个共同家园的重要成员。

  劳动节将至,我会探访及慰问工友,为他们打气,听他们的心声。谢谢大家。

记者:特首,你好。想问刚才提到最低工资,之前有消息指会改为一年一检,而且会引入一个方程式去计算,会是「可加不减」。如果这个消息是准确的话,做法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社会利益?早前来自商界的行会成员张宇人议员在电视节目表示,不应该订立最低工资,甚至觉得会削弱本地竞争力,你自己如何回应他的说法?接着第二个问题想问管制即弃塑胶制品方面,因为见到堂食、外卖何时可以用胶盒,其实都引起一个混乱,环保署和食环署(食物环境卫生署)又有不同说法,似乎有各自为政的感觉,究竟如何协调呢?业界说,要找到取代胶碗的替代品其实有难度,第二阶段的管制会否遥遥无期?还是政府有设定一个期限?

行政长官:最低工资方面的问题,刚才说过了,最低工资委员会已提交报告,我们很快会作决定,有决定会即时向大家公布。我的立场是既要保障工人的合理工资,亦要确保所订的工资不会令低工资的岗位流失。要确保取得平衡,让我们的经济发展,因为有经济发展,才会有工作提供。我们会很快就有关议题作出决定。我希望作出的决定能达到几个目的:第一,方法不太复杂,大家容易明白,而且大家都能清晰知道在处理最低工资问题上的可确定性和可预知性。

  有关「走塑」的问题,在措施推出的这段时期,整体来说,我看到是平稳有序的,而市民不论是外卖或是堂食用餐,亦逐步适应新的「走塑」要求。我亦看到很大部分市民——有报道指约六、七成人——在堂食或外卖时,很多时候都不要即弃用具,亦看到购买可重用的个人用具的人增加了。我们最希望发生的是市民在日常生活上改变生活习惯,既可以做到希望做的事,同时所影响的亦不大。过程中当然有不断优化空间,我相信无论是经营者或替代品的提供者都会不断强化,提供不同的替代品。

  关于堂食或外卖,社会上有讨论食肆牌照和「走塑」方面的规定,市民想更清楚解读方法。环境及生态局局长已经多次作出解释,他亦会继续跟大家解说这方面实际运作的情况。我们要明白不同法例针对的目的都不一样,「走塑」方面的法例规定,环境及生态局局长会继续跟大家解释。至于现时正有序进行的,我们会留意市民在真真正正适应第一阶段「走塑」措施时的情况,还有替代品供应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才决定下一步怎样做。我亦说过,如何推进这件事情,必须考虑社会的替代品是否足够,还有市民是否可以适应所需的价格,我们会有序推行。

记者:你好,特首。将来临的「五一」假期有可能因天气关系而没有烟火表演,有餐饮业界和旅游界担心会影响生意。想问特首,会否觉得影响香港「盛事之都」这声誉?第二条问题想问,因为最近10日有两间戏院倒闭,不少商户都反映现时有很多「吉铺」出租,有人形容香港现时出现一个结业潮,当局是否同意这个说法?会否觉得这反映香港现时经济不好?当局会有什么对策?多谢。

行政长官:关于「五一黄金周」,政府会全面部署,业界亦做了不同措施,确保我们尽量做好「五一黄金周」旅客来香港的服务和体验,亦希望利用这个机会增加我们的经济活动。

  不同的活动涉及的范围很广泛,类别亦有不同元素。当然,我们会尽量做好每一个环节,但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因为天气的影响,每个城市都有同样的情况出现。这方面我相信所有人都明白,天气是我们不能控制的。大家去另一个城市,也有很多情况是因为天气情况而令一些活动的举行有所更改,我相信这是大家去旅行常常会体验到的经历。所以,我们会循多方面发展,但我觉得整体香港社会应该以积极和进取的态度去看所有的问题,这包括业界和各个行业,一起把香港真真正正辉煌的、好的一面都告诉大家。如果我们沉醉在日常生活经常会见到的一些变化,并把它以一个夸大的方式处理,我觉得对整体香港——每个人都希望香港可以更加辉煌——未必是一个最正确的方法。当然,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大家拿出来讨论,让大家都有心理准备,也是一件好事。

  我们有行业因经营情况而会有改变,但亦有一些新行业诞生。我看到有新企业来香港,有新的大型外国机构来香港租一些相当受欢迎、热闹的地方以开展其业务。世界永远会因为转变而令不同行业需要适应,有些会经营得不太成功,但亦有新来的不同经营者参与我们的市场,所以这些更替在我们的经济转型期内是必然会发生的。

  我看到香港人有很多新想法,我们懂得应变,我们求变,亦有创新的不同做法。在香港可以看到各个经济活动在不同领域中都开始活起来,如刚才所说,不同的人气会变成财气。我们应该一起把香港好的一面向所有人宣扬,无论是香港居民或外来访客,因为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才可以把香港发扬光大。多谢大家。

(请同时参阅答问内容英文部分)
 
2024年4月30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13时38分
即日新闻  

网上广播

行政长官会见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