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环境及生态局局长就察悉内务委员会有关研究附属法例及其他文书的报告的议案的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今日(四月十一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李慧琼议员动议察悉内务委员会有关研究附属法例及其他文书的报告的议案发言全文:
 
主席:
 
  我感谢李慧琼议员根据《议事规则》第49E(2)条就落实垃圾收费两项附属法例动议是次议案,并感谢23位议员的发言。

  主席,政府决心推进减废回收,迈向碳中和以及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施政必须以民为本,所以我们十分重视民生、民意和民心。透过垃圾收费推动减废回收,是一个手段,市民对计划的支持和积极参与至为重要。在过去一段时间,坊间对垃圾收费法例的执行和安排表达了不少意见和担心扰民,来自不同阶层的市民、前线工人、食肆、院舍和不同业界,政府听到这些声音。作为一个负责任和以民为本的政府,我们必须确切了解推行垃圾收费对社会各界人士的影响及掌握推行垃圾收费的所有问题。所以我们一方面把垃圾收费的实施日期延至八月一日来争取更多时间,另一方面透过「先行先试」计划,务实、深入和细致地审视垃圾收费实施时可能会遇上的问题,检视不同人士包括垃圾产生者、前线清洁员工、垃圾收集商等,在不同场景实行垃圾收费下弃置垃圾的流程和实际操作,并收集他们的意见及相关数据作整理分析,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他们,尤其前线工作人员的感受和困难。政务司副司长会领导跨部门小组监督整体「先行先试」计划的工作及检视「先行先试」的结果,让政府更掌握整体情况,为下一步作务实部署和处理。

  在试点方面,我们选择了政府大楼、公私营住宅、「三无大厦」、商场、食肆及院舍共14个处所进行「先行先试」。由于我们希望认真、深入地审视垃圾收费在不同处所实施时可能会遇上的问题,检视不同流程和操作的实况,以及参与者的感受和经验,因此试点处所的数目不能太多。我们经联络相关决策局/部门和业界代表后,物色了这14个合适处所作为试点。

  「先行先试」在四月一日开始,环保署(环境保护署)为每一个试点成立了专队,负责记录由垃圾收集流程、运作安排、涉及的问题及需要解决的事项,以及市民、食肆及院舍从业员等对于流程的认识、参与度和各持分者的意见、废物产生量、处理垃圾的成本负担等,以求精准细致地全面探讨垃圾收费实施时遇上的问题。

  我在此感谢各试点的参与者,在「先行先试」期间如遇到任何疑难,请与环保署负责团队联络。环保署亦会安排人手于各试点进行视察,在场同事如发现住户或商户有需要跟进的情况,负责团队会主动跟进、尽早解决问题,亦鼓励参与者如实反映意见和感受。

  指定袋使用率方面,于14个试点当中,基于相关管理层的要求,院舍、食肆和政府大楼等已完全转用指定袋,商场的使用率亦超过七成。公私营住宅及及「三无大厦」住户的参与率则较参差,由两成多至约五成不等。至于前线清洁工人,虽然渐渐熟习新的垃圾收集流程安排,但大部分均表示工作量大幅增加和辛苦。我们亦观察到垃圾收费对食肆、商户及院舍的经营成本构成压力。
 
  「先行先试」计划至今已踏入第十天。我们计划稍后进行有系统的意见调查,深入了解不同参与者对现时设计的垃圾收费计划的第一身经验、意见和感受,让我们更具体掌握情况。
 
  我们会在二○二四年五至六月期间向立法会交代「先行先试」计划的进展,包括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及意见,以及垃圾收费的下一步部署。

  多位议员都关心政府会如何确保市民有足够渠道进行分类回收,其实政府一直大力推行各回收措施,鼓励市民减废回收,逐步完善社区回收网络。在家居废物源头分类计划下,超过2 700 个屋邨屋苑/住宅大厦已经设置了废物分类回收桶;及在1 200幢工商业楼宇免费提供废物分类回收桶;以及在乡郊地区提供约1 100套路边回收桶。

  对于公共空间狭小而未能设置回收桶的楼宇(包括单幢住宅楼宇和「三无大厦」),今届政府大力扩展「绿在区区」社区回收网络提供回收支援。截至二○二四年四月,「绿在区区」在全港已有约220个公共收集点。

  此外,政府正逐步在50个公共屋邨内设立小型「回收便利点」,方便公屋及附近居民参与乾净回收,其中八个已经开始营运,另外有37个将会在完成装修工程后,在二○二四年第二季起陆续开业。「绿在区区」亦同时支援合共约200个公共屋邨及超过1 800个私人屋苑/单幢楼/乡村等的上门回收服务。由上述各项组成的回收网络已覆盖全港各区超过八成的人口。

  政府会继续在公共街市和在「三无大厦」附近增加「回收流动点」及延长服务时间等措施。我们预计全港公共收集点的数目将可在今年八月增加至约500个,以针对「三无大厦」和旧区等加强社区回收网络的服务。

  厨余方面,环保署正积极推行各项厨余收集措施。环保署的厨余收集先导计划,目前已有约900个分布全港的收集点,当中涵盖食物工场、街市、熟食中心、医院、政府设施、大专院校、酒店、商场、住宅等。在公共屋邨方面,今届政府环保署与房屋署及房协(香港房屋协会)合作,在二○二二年十月底开展了公共屋邨厨余收集试验计划。截至今年二月,环保署已在全港超过一半的公共屋邨安装合共435个智能厨余回收桶,累计使用超过420万次。我们的目标是在今年八月大致完成在全港213个公共屋邨安装超过700个智能厨余回收桶,可以覆盖全港约三分之一人口。

  在私人住宅方面,环保署一直透过回收基金和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协助私人住宅楼宇及乡村安装智能回收桶收集厨余。截至今年二月,两个基金已资助29个私人屋苑及四条乡村,合共安装约100部智能厨余回收桶。

  此外,环境运动委员会透过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拨款资助,支持环保署推出私人屋苑智能厨余回收桶试验计划,自二○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开始接受超过1 000户的屋苑申请智能厨余回收桶,包括安装及相关的维修保养服务,为期两年。计划至今已有超过100个屋苑提交申请。由于计划广受屋苑欢迎,环保署现正考虑将计划扩展至1 000户以下的私人屋苑。

  对于因空间限制而未能安装厨余回收桶的住宅楼宇,环保署于回收环保站「绿在深水埗」、「绿在东区」及「绿在西贡」设置了智能厨余回收桶设施。环保署会继续在其他合适的场地,例如公众街市和垃圾收集站等,增设更多公众厨余收集点。

  为进一步协助居民回收厨余,自二○二三年十一月起,环保署在沙田区邻近村屋或单幢式住宅大厦和食肆较集中的地点设置「回收流动点」,以定时定点街站的方式同时收集附近家居和食肆产生的厨余。

  至于乡郊厨余回收,我们除了透过厨余收集先导计划为乡村提供传统有盖回收桶外,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亦资助乡村设置智能厨余回收桶。环保署已于二○二三年十一月向新界乡议局介绍了相关厨余收集服务的详情,并邀请各乡事委员会和村代表积极参与。

  为方便地铺食肆回收厨余,环保署正逐步在食物环境卫生署辖下的垃圾收集站设立厨余收集点。截至二○二四年二月,我们已在58个垃圾收集站设立厨余收集点,并会在今年第二季增加至约100个收集点。

  我们已与多个政府部门合作,在合适的场地安装由本地研发的厨余预处理设施「厨余再生侠」,将厨余转化为浆液,并储存于气味受控的密封储存缸,再送往环保署的厨余处理设施转废为能。我们亦透过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拨款资助工商业处所及私人屋苑安装厨余预处理系统。所以今届政府在厨余收集方面已进行大量的工作。

  主席,垃圾收费是手段,推动减废回收才是目的和初心。正如我刚才所讲,政府听到坊间对垃圾收费法例的执行和安排有意见和担忧,作为一个负责任和以民为本的政府,我们必须要确切了解推行垃圾收费对市民以及社会各界的影响,及掌握推行垃圾收费的各种问题。因此我们正在透过「先行先试」,让政府更好掌握整体情况,务实地为垃圾收费作下一步的部署,有效地达到减废回收的目的和初心。我们会在五至六月期间回到立法会向大家报告。

  主席,我谨此陈辞。
 
2024年4月11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5时55分
即日新闻